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导弹将军张爱萍: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倾心铸长剑 伟业耀青史——缅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拓者张爱萍同志逝世10周年

 

    岁月匆匆易逝,痛别的情感尚未消失,却在转瞬之间迎来了新年。1月9日,是第二炮兵全体官兵爱戴的老首长张爱萍同志94岁诞辰。

 

    时间可以冲淡许多记忆,却无法洗抹我们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拓者张爱萍同志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我们总也忘不了2003年7月12日最后的告别,一代神剑将军一身布衣,手拄藤杖,伫立浩天旷野,在《彩虹桥》钢琴曲的悠扬旋律中,在导弹官兵肃然送别的恋眷中,朝着他踏遍青山的导弹阵地走去,朝着火箭掠过九天的云霄走去,留给人民解放军国防现代化之旅一曲壮怀激烈的乐章,留给中华大地一个大写人的背影,留给第二炮兵全体将士无尽的追思和怀念……

 

    (一)

 

    张爱萍同志一生戎马,喋血沙场,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可是,他倥偬军旅生涯中最激昂、最辉煌的一章,却是与"两弹一星",与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成长、壮大连在一起的。他以进入壮年的学识、胆识和超前的战略眼光,精心指导着人民解放军这支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使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撑起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

 

    漫漫三十载春秋,与一代代导弹人一起走过,是历史的选择。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妄图将年轻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党中央决策层毅然启动"两弹一星"计划,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奉党中央、中央军委之命,具体负责战略导弹部队作战基地和领导机关的建设。从此,他的情感、思考、乃至生命的历程,再也无法与这支神剑劲旅分开。第一代导弹人至今不能忘怀, 1958年3月,张爱萍陪同贺龙、陈毅、聂荣臻元帅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首次视察导弹部队的前身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观看官兵对某型号导弹进行操作训练。陈毅元帅激动地说"过去我们炮击金门,人家说是蚊子叫,听不见,如果我们的导弹上了天,原子弹响了,那就不是蚊子叫,而是老虎叫、狮子吼,人家才买账呢。"而张爱萍却留下那句令一个民族振奋的豪迈之语"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

 

    不久,他到西安视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前身炮兵高级专科学校,对如何培养导弹设计和使用的工程师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为二炮导弹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留下了至今仍在遵循的路子,为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作了丰厚的人才准备。

 

    1964年,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前夕,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也兀然崛起。2月19日,中央军委召开办公会议,确定成立地地导弹作战基地专门领导小组,张爱萍被任命为领导小组组长。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将导弹和工程专家召至麾下,展开科学论证,很快就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建设第一个中程导弹作战基地的报告,获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

 

    北方大莽林的冰河刚刚解冻,张爱萍便带着军委炮兵、工程兵和战区首长及有关专家,驱车千里,踏进一片蛮荒的林海雪原,对第一个导弹基地进行踏勘定点。他拄着木棍,与一批将校军官一起钻山沟、穿密林,风餐露宿,路滑泥泞,年轻的军官要搀扶他,被他婉言谢绝。他以对国家和民族强盛负责的精神,走过每个点位,对即将开建的导弹阵地的山形、等高、坡度和石质进行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个区域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交通方便,水源、条件较好,且地域开阔便于机动。对今后作战使用中提出的问题当场召集专家研究解决,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确立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筒,质量第一","简便、经济、实用"的建设原则,采取地下与地面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平时与战时相结合,这些阵地选点的方针和原则,至今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进入一个初选导弹阵地前,有一块数十米高的巨石兀然凌空,恰似一位大将军把门,他与几位将军一起合影,"将军石"从此传开,成为一代代驻守在这里的导弹官兵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回到北京后,他马上向中央军委上报修建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的报告,并从全军抽调人员组建基地领导机关。不久,他就去了罗布泊,组织指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空爆试验。东方一声巨响,昭示着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成为了历史。

 

    第一个导弹基地建设刚拉开序幕,张爱萍上将又紧锣密鼓指挥第二个导弹作战基地的选点。他二下江南,横穿南国腹地,一条山沟一条山沟踏勘,一个阵地一个阵地选点,风尘仆仆,每日行车和步行百余里,并对尽量少移民、少占耕地,作了重要的指示。踏遍青山,终于亲自选定最适合作导弹作战基地的地域。在返京的飞机上,他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建设中的问题,逐字逐句地修改定点报告,下飞机时又吩咐工作人员马上打印,当天晚上签发后上报中央军委,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骤然成军立下了不朽功勋。

 

    1965年6月1日,刚从核试验场完成原子弹空爆回来的张爱萍将军,突然在午夜12点被周恩来总理电话召至中南海西花厅,面授机宜。鉴于当时紧张的国际政治格局,组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的事宜提上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日程。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你一直负责军事行政和科工委工作,导弹部队的工作也是你主管的,考虑个方案,尽快把这支部队的领导机关建立起来,以备急用。

 

    深夜被召,张爱萍上将彻夜难眠。第二天上午,他将军委炮兵、科工委、总参作战部、军务部的领导召进办公室,详尽研究了组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的方案,于6月15日向总参谋长罗瑞卿并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的报告?,后又建议以军委炮兵分管导弹部队的部门为主,加上公安军,组成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公安军机关挂牌工作。1966年7月1日,在风雨如磐的"文革"前夜,第二炮兵在中国大地上悄然成立。

 

    (二)

 

    1977年夏天,经历了十年"文革"磨难的张爱萍将军又回到了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1980年8月,他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来又出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受军委领导之托,继续分管第二炮兵的建设和发展。令他忧心忡忡的是,已经走过十多年的第二炮兵部队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发射训练、自己配套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他热情鼓励和支持第二炮兵历届领导班子,不唯书、不唯上,从战略导弹部队的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有效"发展战略核力量的道路。

 

    倚天万里须长剑。他投入精力最多、下功夫最大的仍然是第一代、第二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凡是部队在武器装备、作战应用上提出的问题,他总是亲授令牌,督促航天部和核工业部门限时给予解决。远在第一个导弹基地定点伊始,当主管导弹技术的同志反映我国仿制的第一代中程导弹有个横校尾巴,需在远离发射场20公里的地方设横校站,高山阻隔,不利于作战。他当即与在场的导弹专家一起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多次听取试验情况汇报,最后上报中央军委,将第一代导弹武器改成了惯性制导,彻底解决了第一代导弹武器的作战问题。经历十年"文革",他重新出山后,发现第一代远程导弹尚未定型,洲际导弹研制停滞多年,他向党中央、中央军委立下军令状,立志“三抓“(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同步卫星), 在八十年代初期拿出洲际导弹和固体导弹,使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真正拥有撑起大国地位的倚天长剑。

 

    八十年代中期,第二炮兵部队的科技人员提出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某型号战略导弹进行挖潜增程。1985年3月26日,二炮增程科研立项报告报到军委后,张爱萍副秘书长给予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他挥笔写下批示:“这是一件大好事,要大力协同,争取成功。“导弹部队的官兵和科技人员不负老将军的厚望,两枚增程导弹准确命中靶心,大获成功。

 

    然而,张爱萍关注的仍旧是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实战能力。八十年代初期,西方的一份权威军事刊物报道,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存在着"冬眠期",新老兵复补期间形不成战斗力。他对此非常关心。1983年4月11日,第二炮兵原司令员贺进恒、主管训练作战的副司令员李旭阁到他办公室汇报战备工作时,他对二炮的建议和措施予以充分肯定,对战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力给予解决,郑重指出:“值班就是要解决你们所讲的这些问题,部队的编制、阵地、武器、指挥、通信等问题都要解决,通过值班将指挥系统健全起来,先从二炮到基地和导弹部队,都要解决自动化的指挥系统。“针对导弹部队出现的"冬眠期"问题,他第一次提出特种技术兵职业化,"勉励二炮领导"要摸索一套规章制度和规律性的东西,通过研究、训练和演习等方法,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超前眼光,谆谆告诫:“二炮每年有大量的士兵复员,都不复员不行,但有些就是不能复员,特业技术兵要解决待遇问题,政治待遇、物质待遇、生活方式都要改变。不然技术骨干保留不住,这些特业技术兵不搞终身制不行,技术衔接问题也解决不了。"当二炮领导提出战备值班需要解决二千四百万经费时,他爽快应诺,说所需经费并不多,但越是钱不多,越要用在刀刃上。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第二炮兵的战略核力量通过战备值班考核,一个又一个导弹劲旅被精心锻造,很快形成了核实战能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第二炮兵的建设和改革如何适应新的情况和变化,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二炮上下积极探索的问题。1982年12月,张爱萍副秘书长出席二炮党委全会,给予深刻阐述和回答。他指出:“二炮这支部队,从使用的武器来说,在我军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它是执行战略核打击和核反击特殊任务的,在现代武器装备中是最现代化的。其特点是高度的机械化和电子化,威力最强,毁灭性最大,射程最远,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复杂性,要从战略上来看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它是一支战略火箭部队, 是在我们整个武装力量中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地位的一个军种,它不同于陆、海、空各军种,叫它战略火箭军也好,别的什么名字也好,就像美国叫战略空军,苏联叫战略火箭军,尽管各国的名字有所不同,但它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是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这支战略核武器部队建设好。"二炮党委深刻领会张爱萍代表中央军委所作的重要讲话,总结组建以来的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决定把"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作为二炮的总目标,以正规化训练,以指挥、操作、技术三支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方位提高发射技能,使部队具备了常年作战能力,探索出了一条精兵、合成、配套的发展之路,使第二炮兵部队的全面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

 

    1980年5月18日,在张爱萍将军的主导之下,中国首次向太平洋发射了洲际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真正拥有了覆盖全球的战略核打击能力。

 

    弹响太平洋。张爱萍把睿眸投到了洲际导弹作战阵地的建设上。还在向太平洋发射的筹备过程中,他就将二炮、国防科工委和总参作战部门的负责人召到办公室,详尽询问洲际导弹发射方式和阵地建设的问题,以一代神剑将军独特的战略和专业眼光,科学分析了导弹、工程专家提出的多种阵地建设模式的优劣利弊,建议第二炮兵充分利用内陆腹地山高林密沟深的优势,提高阵地生存和反击能力。随后,由二炮牵头,总参、总后、科工委和航天部门派出80人组成的联合勘察组,对预定区域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经过组织专家多次论证,最终拟制了阵地建设方案,经张爱萍审定后,由总参谋部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翌年夏天,经过充分准备,工程全面破土动工,第一声山炮的轰鸣划破了莽荡山林千年的寂静。

 

    洲际导弹工程全面铺开后,张爱萍副秘书长尤其关心阵地的隐蔽和伪装。原子弹横空出世后,作为第一个在世界上宣布"三不"的核巨人,惟有生存下来,才有还手之力。这也是他多年坚持的一贯思想。远在第一代导弹阵地建设期间,他就专门提及了伪装和隐蔽的重要性,语重心长地告诫导弹基地"从施工开始就不能暴露。基地党委要将这个问题当作重要问题去抓.这一条要给每一个人讲清楚,不能漏掉一个人,随时都要做到绝对隐蔽。今后基地凡是报告工作,都要将隐蔽不隐蔽、伪装不伪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规定成制度。对绝对隐蔽问题要放在思想工作、政治工作上来保证。"他将导弹阵地的隐蔽伪装提到了战略层面,提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1983年春天,一位总长助理到第二炮兵某基地检查工作,张爱萍特意交待要留意正在施工的导弹阵地的伪装问题。总参工作组回来向他写了一个材料,肯定了为导弹筑巢的工程部队在阵地建设上取得的惊人成就,同时也谈到伪装问题没有解决,伪装网都是一个颜色,不能因地制宜,航空照相照得清清楚楚。张爱萍副秘书长听后忧心如焚,当二炮的领导向他汇报工作时,他将伪装和还手之力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我们的伪装要有特殊办法才行。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办法提高生存能力,保存还手之力。"

 

    这就是一代神剑将军的风范,每每作出重大决策之际,他总是高屋建瓴、登高望远,而对一些关乎全局的关键部位则一抓到底,落实到位,甚至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张副秘书长的谈话犹如一记警钟,二炮上下非常重视,伪装和隐蔽迅速改观。以至于后来许多到战略导弹阵地视察的领导步入洲际导弹阵地人口时,仍然分辨不出山林之中蛰伏的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地下长城。 然而,正如大河奔流有惊涛涌起一样,洲际导弹阵地施工进入攻坚阶段时,发生了一件令二炮领导机关和导弹基地尴尬的事情。有一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血战汉江的老牌工程部队,当年曾随张爱萍将军挺进西部大漠,修筑中国第一座航天城,开进茫茫林海,修筑第一个导弹发射阵地,在为导弹筑巢的光荣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可是奉命南下修建洲际导弹阵地后,因不适应南国常年阴雨绵绵的气候和复杂地质环境,开山第一役便损兵折将,部队士气受到重创。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个工程营在修筑一座发射阵地时,只求速度不讲质量,酿成了重大责任事故。张爱萍副秘书长极为震怒,拍案而起,作了极其严厉的批示,要求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依法严惩。第二炮兵首长和基地领导勇于正视问题,敢于负责,以张爱萍副秘书长的批示为契机,迅速调整团队领导班子,上下齐心帮助部队打翻身仗,拆除不合格工程,在一片废墟上进行重建,经过三年的卧薪尝胆,团队全面建设一跃进入二炮前列。所有工程100%合格,夺取了全军工程建设优质奖。洲际导弹阵地竣工交付使用之日,根据部队发展的需要,这个默默为导弹筑巢的工程团队换装编入导弹劲旅行列。1997年5月,他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以骄人业绩告慰一直关心着他们成长进步的张爱萍老首长。

 

    (四)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革命和进步,几乎都是由军队引发的。席卷全球、打破了政治、文化疆域的国际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五角大楼的阿尔法网。而改变整个中国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的电脑汉字化,却发韧于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张爱萍以一位从雪山、草地走过来的老将军的敏锐眼光,最早预见到了这场数字化、信息化风暴的来临,以极大的热情支持第二炮兵科技人员以计算机技术汉字化为平台,拉开了中国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帷幕。

 

    战略导弹部队指挥自动化的零公里,是在周恩来总理瞩目下起步的。1973年,周恩来总理抱病出席全国电子工作会议,确定第二炮兵为自动化指挥的试点单位。二炮的"电办"就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四年多的埋头苦干,硕果累累,初试锋芒。1977年秋天,张爱萍将军陪同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走进第二炮兵的机房,观看某中程导弹发射飞行弹道演示,从导弹进入发射程序开始,每一组数据从千里之外的发射场传到显示板上,特别是呼啸九天的导弹飞行轨迹和落点,清晰显示在军方高级将领面前时,让这些经历了传统战争的老将军一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奇与诡秘。这次参观,第二炮兵在走向信息化过程中初露端倪,引起军委首长的高度重视,作出了在全军开展"781"指挥自动化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

 

    但是,国门刚刚洞开的中国毕竟与世界隔绝将近二分之一个世纪,计算机智能处理之母在大洋彼岸,而军队自动化指挥遇到的瓶颈仍旧是计算机的技术难题。冷眼向洋,第二炮兵的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到"西天取经",提出1500万美金的考察和引进额度,老将军毫不犹豫地在审批件上写下同意的批示,以最快的速度促成了考察,支持科技人员迅速拥抱信息化革命绽出的曙光。

 

    八十年代初期,第二炮兵先后派出8批科技人员, 40余人到法国、美国、日本、香港考察了三个多月,具体跟踪和考察主流机型,经过综合的评估和论证,最终选择了与汉字信息更加接近的机型。面对技术封锁,在一些爱国华人计算机专家的鼎力帮助之下,解决了某一型号的软件核心技术。回到国内,他们蛰伏半年,苦其心智,展开对汉字编码等通用技术标准的攻关,终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中西文全兼容的汉字智能终端,拉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计算机汉字革命的序幕。

 

    1982年秋天,国家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由二炮研发的第一台汉字终端ZD2000微型中文计算机鉴定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听到消息后,非常振奋,通过鉴定后的第二天,亲率国防科工委主任陈彬、副主任张震寰、朱光亚、伍绍祖、马捷和电子工业部部长张挺等来到第二炮兵某研究所,观看微型计算机汇报表演。I临近结束时,项目设计师询问首长有什么指示,可以马上进入电脑。张爱萍副总理当即赋诗一首《赞.微型中文计算机》:"汉字计算机,中文创新题。肚里大如海,进出多神奇。"吟咏完毕,一代儒将的诗作已跃然演示厅的大屏幕之上,张爱萍副总理和在座的首长给予热烈的掌声。

 

    解决自动化指挥的核心技术——汉字信息处理后,第二炮兵科技人员再接再厉,成为全军军用汉字微机研制任务" 834"工程的总设计师单位,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又研制开发出了JH军用汉字微机系列,并被确定为全军自动化指挥的主选机型。1986年3月,在全国著名计算机权威慈云桂教授的主持下,通过了国防科工委召开的JH系列机鉴定会,被领导和专家一致评价为达到了8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对全军乃至国家的信息化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隔不久,由第二炮兵技术牵头的JH军用汉字微机系列汇报展览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张爱萍副秘书长与杨尚昆、余秋里、洪学智等军委领导和海、空军司令员一起前来参观。看到一场中文信息化变革的热潮由二炮发端而推向全军、全国时,鬓发斑白的老将军极为振奋,杨尚昆副主席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全军的作战指挥,训练模拟,办公自动化中全面推广。素有儒将之风的张爱萍副秘书长代表军委领导题词:“千丝万缕一脉通,加快应用攀高峰。“杨尚昆,余秋里,洪学智等军委首长当即在上边挥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一位老将军就这样与年轻科技人员一起,披上了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数字化革命的霞光,一如他当年组织两弹一星工程一样,成为引领潮头的第一人。

 

 

    (五)

 

    张爱萍将军作为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仅挟着"两弹一星"的煌煌功勋和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拓荒者、建设者、领导者的英名,光耀青史,傲然登上中华民族的伟人祠,更以他特立独行、高风亮节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无论当年在总参还是军委工作,张爱萍同志一直分管尖端武器和高技术军兵种建设,面对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复杂多变、学科纵横交错的系统工程,他以敢立潮头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光远大,思想敏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论是拿方案,作决策,抓建设,他都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方案、决策的正确。60年代中期筹建导弹作战基地时,为了探清一个阵地的方位、坐标和射程,他亲自用尺子测量地图。他谆谆告诫主管部门的同志,苏联的地形与我们不同,决不能照搬他们的数据;要正确理解军委的批复精神,决不能机械地执行;什么事物都是发展的,不能抱残守缺,要大胆解放思想,后建的阵地要比先建的有所发展,一个比一个好;要认真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要多动脑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新路子。这些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也鲜明地打上了张爱萍的性格烙印。  张爱萍将军当年到导弹基地勘测定点时,身后总是带着一批导弹、工程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仅一起爬山涉水,勘察选点,而且还广泛咨询专家的意见,最后才拍板定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他不仅推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而且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带头学习,使自己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和"内行"。他语重心长地要求我们:二炮武器装备复杂、技术性强,掌握和使用这种武器装备的人,应该具有更高的现代科学知识和作战指挥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培养和选拔一大批适合部队需要的高级指挥、操作和技术人才。在他的支持下,二炮先后设立了"总师系统"和"辈子兵"制度,建立了三级导弹专家体系,这对于突出二炮部队的特色,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爱萍同志功勋卓著,可是他居高权重而不自矜,德高望重而不倨傲。当年跟随他一起勘察过导弹阵地的第一代导弹人,至今回忆起来仍吁嘘感叹,无不充满崇敬之情。每到一地选点,他心忧最多的是占不占良田、会不会造成大量的移民,指示作战阵地远离农田和村舍,要求基地领导,尽管导弹部队涉密程度很高,但要像战争年代一样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建设,人民才是最好的哨兵。他不仅要求部队这样做,自己也身体力行。有次勘察住地方宾馆,他身着便衣从二楼往下走,恰逢地方一位同志往上走,在楼梯口警卫干部拦住,要让首长先走。他看到后一脸不高兴,批评说"我又不是国民党,搞那么等级森严,你为什么不让他上楼。"说得那个警卫干部愧疚不已。在勘察路上,地方政府安排交警在路口疏导车辆,以保首长车队安全通过,他脸露愠色,命令所有警察撤走,愤慨地说"哪有共产党怕老百姓的!"他坐的嘎斯吉普在南方山区刚停下来,突然围上山区一群孩子东摸摸西看看,惊异地称他的坐车为"蛤蟆车",久久不愿离去。看到孩子们渴慕的神色,他和颜悦色地问想不想坐车,当孩子们羞涩地点头时,他吩咐司机拉上孩子们转一圈。十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挤进他的坐车,开了好几公里,才恋恋不舍地下车回家。山里的孩子坐上将的小车,一片苍生情,跃然天地间。

 

    在人民解放军将星璀璨的行列里,像张爱萍这样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一代儒将并不多见。他横戈马背,胸装百万雄兵,屡建奇功。战地黄花, 诗以言志,始终跳动着将军诗人的豪迈诗情,他以诗、书、摄影见长,挥舞狼毫,仰天吟啸,将一代神剑将军的铁血豪情跃然纸背,真实地记录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他对第二炮兵部队情有独钟,多次写诗填词,抒发对广大火箭官兵的浓浓深情和一片厚望。1983年1月18日,张爱萍同志应约为第二炮兵《长缨》杂志作词《破阵子?赞长缨》:"会挽雕弓飞箭,自有鼓角连营,山嶂叠峦固金垒,花果仙洞胜天兵。空中喜长缨。天外恶狼敢射,瞬息霹雳震惊。为报祖国肩重担,斩断魔爪正义伸,奇阵雄风生。" 1985年10月19日,他出席第二炮兵党委常委扩大会议,题写了"天兵神将卫中华"。次年6月28日,在第二炮兵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他挥笔题词"腾飞",书赠全体官兵,并赋诗一首"艰苦创业不可志,建设新军美名扬。威慑妖魔国威壮,会挽雕弓射天狼。" 1987年11月,即将卸去国家和军中要职的老首长再次挥毫,最后一次为广大火箭官兵作词《西江月?为长缨杂志第100期赠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战员同志》:"常在密林深处,历尽雨雷风霜。练得武艺本领强,现代新军首创。战略坚持不懈,居安思危久长。万山布阵卫国防,誓把飞贼埋葬。"寄托着对一代代火箭官兵无尽的厚爱和期冀。

 

    一代名将乘鹤去,东风万里喜长缨。张爱萍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是他并没有走远,他的英名与蛰伏在大山戈壁的共和国的地下长城熔铸在一起,当导弹掠过九天的时候,与我们共一片蓝天,一起呼唤东风,一起长剑在握,护卫着祖国的万里天疆,让和平岁月永驻中国的天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爱萍  张爱萍词条  导弹  导弹词条  将军  将军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故事

 陈赓校长抓“细节”

   一九三三年底,蒋介石调动一百万部队疯狂地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时候,为了保卫根据地和发展红军,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军政大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