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百岁将军孙毅和他的小儿子孙兢

 

  建军80周年前夕,有一位记者来采访我,向我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您接触的开国将军中,谁对您影响最大?”

  我立即回答:“百岁将军孙毅对我影响最大。”

  第二个问题是:“您与哪个将军之家最熟悉?”

  我立即回答:“与百岁将军孙毅一家人最熟悉。孙老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孙老的小儿子孙兢亲如兄弟。”

  我接触孙老,与孙老一家人交往,是因为我从内心里崇敬孙老这样的革命前辈,佩服这样的模范家庭。

  在开国将军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孙毅的确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位。在全军乃至全国,很多人都知道“胡子将军孙毅的大名。孙老既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又是思想深邃的智者。孙老不仅创造了事业上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他身上,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孙老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所敬佩,不仅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的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还因为他在和平时期永葆革命本色、继续艰苦奋斗,更因为他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和对下一代的热情关怀。

  几十年来,出于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拜访孙老。时间长了,我与孙老结成了忘年交。我每次聆听他的教诲,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虽然孙老已于2003年7月5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优秀品德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在与孙老长期接触的同时,我也很自然地熟悉了他的小儿子孙兢同志。孙兢生于1953年,比我整整小13岁。出身的不同和年龄的差距,并没有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我与孙兢一见如故,感到很投缘,很说得来,我们成了知心之交。我觉得孙老是孙兢的镜子,孙兢是孙老的影子。

  我还一直觉得,孙兢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说他幸福,是指他出生在革命家庭,父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他在家中又是排行老末,可谓将门虎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和来自父母兄姐的厚爱。说他不幸,是指他在生命的黄金岁月和事业正在如日中天之时,先后患过胃穿孔、肾结石、膀胱癌等一连串疾病,遭受了沉重打击和长期折磨。

  孙兢是一条硬汉子。面对工作、生活上诸多不顺和身体上诸多病痛的双重打击,他没有消极,没有悲观,没有倒下,而是继续勤奋地学习着,乐观地生活着,顽强地锻炼着,不停地写作着。和他在一起,我感受到他身上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钦佩,值得我学习。

  孙兢具有平民的作风

  孙老是艰苦朴素的典范,个人和家庭生活都非常简朴。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孙老在北京街头散步的身影:一个留着胡子的瘦高个老头儿,穿着一身褪了色的绿军装,手里提着一个人造革旧兜,身材挺拔,精神矍铄,穿插于大街小巷之间,和普通的老汉没有什么两样。不认识他的人,决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将军。他一生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却把省下来的钱捐献社会、资助青年。孙老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存款,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孙老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经常教育儿女,要和普通劳动人民一样,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能当“八旗子弟”。孙老为了让孙兢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早些年还曾带着他到一位邻居家串门。当看到这家5口人住着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时,在孙兢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长久的记忆。

  孙兢在孙老的言传身教下,在自我严格要求下,从他的身上,你绝对看不到某些高干子弟的某些“通病”。他心态宁静,淡泊名利,不事张扬,朴实无华,谦恭有礼,为人厚道,待人以诚。他到50岁办理退休手续时,这位有着近35年军龄的军人,才是一个正团级的普通机关干部。和他同批入伍的战友,有不少人成了师以上领导干部,有的还当上了将军。当然,多年的病休生活的确影响了他的职级晋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样的“结局”,和他一贯坚持的不谋求任何特殊照顾,在名利、职务面前“一不伸手,二不张口”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

  孙兢具有出众的才华

  百岁将军孙毅生前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做到健康长寿,主要由于坚持抓“两头”:一头是抓“脑”,每天至少读百十页书;一头是抓“脚”,每天至少要走十多里路。孙兢从小就学着孙老的样子,终日手不释卷,长年坚持锻炼。

  参军以后,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军政训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当兵第一年,就被连队树为“两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标兵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了军、师的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这对一个新兵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光荣。他既能吃亏,又能吃苦,而且展现了出众的才华,因此在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位16岁的小兵,竟能对着战友的面,一字不差地背诵诸葛亮《将苑》里的名句:“为将之道:军井未及,将不言渴;军米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直惊得一群小战友目瞪口呆,还以为他背诵的是哪位伟人的语录。

  后来,孙兢被推荐到原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了3年,他的阅历更加丰富,知识更加深厚。孙老曾对孙兢说过,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应像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那样。意在鼓励孙兢淡泊名利,尊重知识,往文史方面发展,静下心来去坐冷板凳研究学问。

  孙兢牢记父亲的教诲,前些年他一方面坚持与各种病痛作顽强斗争,一方面笔耕不辍,勤于著述。他像孙老一样弃名利重学识,在军事学术领域颇有造诣。他与军事评论家李炳彦将军合著的《说三国·话权谋》、《纵横捭阖》、《军事谋略学》三部著作,合计二百万字,见解深刻,文笔奇佳,受到广泛好评。其中《说三国·话权谋》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奖,一连再版七次,还在台湾地区出版过。《纵横捭阖》一书,则被摆放到了太平洋彼岸那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学府。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岁将军孙毅和他的小儿子孙兢  孙毅  孙毅词条  百岁  百岁词条  子孙  子孙词条  小儿  小儿词条  将军  将军词条  
故事

 红色对联与长征一家人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恢宏,是中国红色对联的佳作,而更令人难忘的是,这副对联撰写者及家人的命运,与长征紧密联系在一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