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2021年春季全球宏观经济运行与分析

1. 1季度,中国外部经济景气程度加速回升,景气度向疫前水平恢复。2021年1-3月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分别为55.6、57.8和60.3。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疫苗逐步普及,发达经济体外部经济景气指数较上季度提升超过2个百分点。然而,近期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疫情恶化,其经济景气程度回落。

2. 疫苗推广和复苏预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创新高。2021年1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反弹走势,环比上涨25%,已回升至2014年水平、创6年来新高。疫苗推广带来的经济正常化预期,叠加美国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刺激市场乐观情绪升温。预期带动下各类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但随着涨幅透支预期,价格在季度末已有回调迹象,如疫情反复,预计波动将加剧。

3. 全球金融市场长期利率上行,资本回流美国。1季度,新冠肺炎疫苗开展接种,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货币宽松、加码财政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上升、通胀预期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市场保持平稳,长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整体上涨。资本回流美国,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部分新兴市场股市回调、波动加大。美元先贬后升,美元升值后,大部分经济体货币开始贬值、仅英镑小幅升值。

4. 变异病株和疫苗接种不及预期增加疫情持续风险。2020年底以来,随着多款疫苗上市和接种,全球第三波疫情触顶回落。然而,2月底以来全球疫情形势再度恶化,甚至可能超过上一波疫情高峰。一方面,疫苗覆盖不足导致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疫情仍在发酵。另一方面,变异病株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春季新增确诊病例激增。

5. 美联储政策调整、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债务风险。美经济复苏可能快于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如果短期通胀上升过高,美联储可能提早紧缩。若美名义利率上升,则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其他经济体利率被动上升、融资环境被迫收紧。

6. 新兴市场资本流出不容乐观,部分经济体已被迫加息。因复苏预期和通胀预期抬头,美国名义利率上升。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为避免资本外流引发外债危机、货币贬值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央行已舍弃经济增长、率先加息。但是,加息也未能阻止巴西、土耳其货币贬值。

7. 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顺差在2季度或呈收窄趋势,短期资本流动项净流出规模或有所扩大。在美国经济预期向好、流动性维持宽松、财政刺激加码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资本流向美国股票市场。短期资本外流压力的增大或增大人民币波动幅度和贬值压力。

8. 应对危机需要全球联合行动。一是倡导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全面降低关税。二是倡导全球公共财政支出扩张,弥补市场需求不足。三是推动全球金融安全网更好地发挥功能。四是呼吁各国应在政治层面凝聚共识、搁置争议、齐心应对。

一、全球经济加速修复,但国别分化明显

随着疫苗在多国的接种和推广,外部经济景气程度加速回升。2021年1-3月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分别为55.6、57.8和60.3。然而,主要经济体经济修复形势出现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景气指数较上季度提升超过2个百分点。而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疫情仍在恶化,并遏制了其经济复苏力度和进程。3月,印度和巴西PMI指数较上月分别回落2.1和5.6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复苏。1-3月美国制造业PMI分别为58.7、60.8和64.7,非制造业PMI分别为58.7、55.3和63.7。由于PMI为扩散指数,反映制造业活动的环比变化,因此在历次经济衰退后的复苏过程中,制造业触底回升、环比改善速度较快,都出现了PMI早于工业产值触顶的现象。转移支付导致个人收入一次性大幅提升,个人消费支出恢复不及个人收入。2021年1月个人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3.1%,2月个人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4.3%。2021年1-2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0.39%和-0.59%,个人消费支出仍略低于疫情前水平(2020年2月)。房地产继续复苏,库存周期开启。居民地产投资已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较疫情前的水平增长13.7%,为美国经济恢复提供了最大的贡献。对外贸易跌幅继续收窄,贸易逆差扩大。2021年1月美国进口同比增速首次转正,为3.22%,而出口同比增速依然为负,收敛至-7.57%,贸易逆差高达682.13亿美元。失业率微降至6.2%,就业市场不均衡复苏。2021年3月失业率下降至6%,新增非农就业91.6万人。白人的就业恢复速度最快,西班牙裔或拉丁美洲裔的就业恢复速度居中,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的就业恢复更为缓慢。通货膨胀温和上扬,核心通胀相对疲软。2021年2月美国CPI同比增速1.7%,比前值上升0.3个百分点,而核心CPI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不及预期。

新纾困政策出台,货币政策继续宽松。2021年1月14日,拜登公布了一份总规模高达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与9000亿美元纾困政策相比,该方案具备四个显著特点:规模超预期、时间跨度长、结构平衡以及纾困与复苏并举。货币政策方面,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3月议息会议上决定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维持购债规模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与2020年12月议息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第一,大幅上调今年的经济和通胀预期。本次公布的经济预测中,美联储对2021年全年GDP增速预期由4.2%大幅上调至6.5%,对2021年底失业率预期由5.0%下调至4.5%,对2021年底核心PCE通胀预期由1.8%上调至2.2%。第二,支持加息官员增加。本次点阵图显示,预计至少到2023年不会加息,与12月点阵图一致。但与12月相比,支持2022年加息的官员由1人增加至3人,支持2023年加息的官员由5人增加至7人。

欧元区经济活动恢复缓慢。PMI呈回升态势。1季度欧元区19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值为49.7,较前一度的48.1小幅上升。按月度来看,欧元区综合PMI在今年前3个月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月的47.8逐步来到3月的52.5,达到2018年底以来最高点,也是6个月以来首次站上50荣枯线。按行业来看,制造业PMI改善程度最高,服务业活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萎缩状态。工业产出方面,欧元区工业生产指数在1月的改善程度亦好于预期。欧元区19个国家1月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0.1%,而预期分别为增长0.8%及下滑2.4%。消费者信心回升,但企业投资仍处于低位,贸易顺差收窄。通胀率上升。2021年3月份欧元区消费者调和价格指数(Harmonised Indices ofConsumer Prices,HICP)同比增长率为1.3%,较前一个月的0.9%大幅攀升。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次通胀上升主要是技术性的,由去年油价暴跌逆转和德国增值税回调(去年为应对疫情而大幅削减)等因素所造成,因此该上升势头不会持久。失业率保持稳定。2021年2月欧元区19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为8.3%,与上一个月持平,但较2020年同期的7.3%高出1个百分点;19国青年失业率则小幅下降了0.1个百分点来至17.3%;青年失业人数为239万,比前一个月减少了9000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17.7万人。

欧央行加快购债速度,欧元区财长承诺继续提供财政支持。欧洲央行3月11日发布政策声明称,下一个季度疫情纾困紧急资产购买计划(PEPP)下的购买步伐将显著快于今年前几个月。该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欧元区各国国债收益率自2021年初以来的稳步上升,以防止债券收益率大幅走高给欧元区带来较高的借贷成本和风险。3月19日当周,欧洲央行根据PEPP实施了211亿欧元(折合252亿美元)的债券净购买,为2020年12月初以来最多,累计购债规模金额达到9136亿欧元。财政方面,3月15日,欧元区财长召开视频会议,承诺在2021年和2022年保持支持性财政政策,促进欧元区经济稳步复苏。会议声明指出,欧元区各国财长一致认为,在新冠疫情结束、经济稳步复苏以前,有必要通过持续的财政手段保护和支持欧元区经济。通过及时、暂时、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经济活动、减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创伤,是确保长期财政可持续性的关键。

日本经济呈现前低后高的微弱反弹。年初日本新冠疫情再度爆发,日本政府重新宣布“紧急事态”宣言,多个都道府县进入戒严状态,日本经济因此受到一定冲击。3月初,日本政府全面解除“紧急事态宣言”,日本经济重启恢复进程。日本PMI指标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其中制造业PMI指数在2-3月份强劲上升。1月份,综合PMI跌势明显;2-3月,综合PMI重新回到48之上。服务业PMI的反弹力度依旧虚弱,制造业PMI则呈现出强劲上扬的态势。1月份日本失业率小幅向好至2.9%,2月份恢复到2.8%。从求人倍率看,1月份为2倍,2月份为1.93倍,均低于2016年后的同期水平,2月求人倍率的下跌表现出新冠疫情戒严给企业的用工热情带来一定影响。因疫情原因,2021年第1月主要消费指标再度回落,投资保持稳定。1月日本家庭消费动向指数实际值同比增速为-5.83%,同比降幅最明显的是衣服鞋类商品(-28.1%)和教养娱乐(-19.6%)。投资领域中,1月机械设备订单总额同比下降0.77%,环比下降1.7%;建筑工程竣工额同比减少0.46%。其中,私人建设竣工额同比下降5.5%,公共建设竣工额同比增加5.7%,日本政府的托底意图依旧明显。因季节效应,2021年1月日本对外贸易时隔6个月后首次出现逆差,2月份重回顺差局面。

金融政策有所微调,长期宽松政策不变,短期资产购买力度继续减弱。在3月18-19日的日本银行政策会议上,日本银行对当前实施的宽松的金融政策进行了检查与修正。第一,取消了此前制定的每年购买6万亿日元ETF的目标,并表示日本股市价格上涨将会放弃购买ETF,市场不稳定时则将会购买,但主要购买与Topix(东证价格指数)联动的ETF,之前则包括了日经225ETF和日经400ETF。日本央行也取消每年购买900亿日元不动产信托(REIT)的目标。第二,长期利率波动幅度进行调整。此前,长期利率波动区间保持在±0.2%,此次扩大到±0.25%。日银表示,更加波动的市场将有利于金融机构获得收益。如果国债利率上升,日本央行将实行“连续限价购债制度”,即以特定收益率(价格)无限购买国债。第三,新设“贷款促进利率制度”。该制度下,若日本央行进一步降息,也将对特定资金存放在央行账户中的资金实施较高的给付利率,以保证金融机构的利益。日本银行继续进行资产购买,2月底保有的国债、公司债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存量环比继续增加。日本常规财政预算再创历史新高。

金砖国家经济前景仍不稳定。巴西和印度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尽管各国陆续开展疫苗接种,但总体进程相对缓慢。1季度俄罗斯经济将恢复增长。1月和2月零售总额同比分别萎缩0.1%和1.3%,但相比上1季度有所好转。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第4季度上升了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负向区间。1月俄罗斯出口同比萎缩13.7%,依然保持大幅萎缩态势;进口同比增长1.8%,连续两个月恢复正增长。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在2020年12月回升至正值之后,2021年1月和2月再次陷入萎缩,同比下降分别为1.9%和3.7%。不过,制造业PMI在时隔四个月后重回景气区间,2021年1月至3月分别为50.9、51.5、51.1。

巴西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一定压力。1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3%,为七个月恢复正增长之后首个负增长。消费信心指数(CCI)2月回升至78,但3月再次回落至68.2,显示巴西消费信心不足。对外贸易方面,巴西出口同比增长3.2%、3.85%和33.6%;进口同比增长-1.5%、13.4%和58.6%,总体情况均要好于上1季度。工业生产继续维持同比正增长态势,1月和2月分别增长2.3%和0.4%,但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PMI依然处于景气区间,1月至3月分别为56.5、58.4和52.8,连续十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印度经济增速继续回升。1月消费信心当期指数回升至55.5,相比2020年11月上升3.2点;未来预期指数回升至117.1,相比2020年11月上升1.2点,显示印度的消费信心不断回升。印度进出口一直处于慢慢恢复趋势,2021年1月,印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2%和2.0%,均连续两个月恢复正增长。印度工业生产有所好转。尽管1月印度工业生产同比衰退1.6%,但仍远好于疫情暴发之初的情形。制造业PMI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2021年1月至3月分别为57.7、57.5和55.4,连续八个月处于景气区间。疫情仍令印度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排在全球第三位。

南非经济有望好转。1季度FNB/BER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0年的-12回升至-9,连续三个季度处于回升态势。从2020年9月开始,南非出口同比增速基本在两位数水平,2021年1月和2月同比增长分别为9.1%和17.5%;进口也有所好转,1月和2月同比增长分别为-5.7%和4.0%。1月南非制造业产出同比萎缩3.4%,总体仍保持在2020年4季度水平。从2020年10月开始,南非制造业PMI升至景气区间,2021年1月至3月分别为50.8、50.2、50.3。但受疫情拖累,南非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东盟韩国复苏平缓进行。1季度,景气和外贸走势显示东盟六国和韩国经济复苏平缓进行。疫情方面,印尼和菲律宾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但区内总体疫情状况好于全球,各国开始实施疫苗接种计划。第1季度PMI继续回升。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回升至50.6,较上季上升0.8;韩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4.6,较上季上升2.3。区内通货紧缩压力继续缓和,未出现明显通胀压力。贸易数据显示经济复苏进一步加速,韩国3月出口创29个月新高。金融市场第1季度整体呈现盘整态势,股票市场涨跌不一,资本流出压力增加,货币普遍相对美元贬值。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央行延续宽松举措,但转向预期已现。财政政策方面,各国继续支持经济复苏,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财政整固预计在多国延后。东盟六国和韩国经济至今为止的复苏主要依靠外需推动,疫情反复扰乱国内复苏节奏,随着疫苗接种的铺开和国际旅游业的开放,预计东盟六国和韩国经济的复苏有望加速。

疫苗推广和复苏预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新高。1季度CEEM大宗商品价格2季度均价环比反弹25.3%,延续上一季度的涨势。同比价格也在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上涨8.4%。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已经回到2014年水平,接近上一轮牛市末期水平。疫苗推广带来的经济正常化预期,叠加美国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刺激市场乐观情绪升温。在全球货币宽松和复苏预期的推动下,大宗商品存在较强的上涨动力。其中,原油价格在OPEC保持减产和经济正常化的预期下上涨超过33%,布伦特油价一度突破70美元。受复工复产预期和上游供应偏紧影响,铜季度涨幅高达14.33%。铁矿石和钢材共振上涨21%以上。煤炭价格上涨29%。农产品方面,海外大豆上涨,国内下跌,小麦走势相反。玉米价格整体上涨。预期带动下,各类商品涨幅强劲,但随着涨幅透支预期,价格在季度末已有回调迹象,如疫情反复,预计波动将加剧。

中国进、出口加速回暖。2021年1-2月,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60.6%,较上季度提高43.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2.2%,较上季度提高17.3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10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105亿美元。1-2月,服务贸易逆差为136亿美元,同比下降189亿美元,预计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为2.9%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期效应后,1-2月出口增速仍显著高于长期趋势水平,而进口增速仅略高于长期趋势水平。1-2月出口加速回升来自三方面力量:一是,受疫情影响去年基期水平较低;二是,随着海外疫情总体好转,外需继续修复;三是,中国出口份额同比仍处在高位。

分地区看,1季度中国对贸易伙伴出口增速普遍回升。受低基数效应,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盟、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增速较上季度大幅提高32.0-60.6个百分点。然而,仅对美国出口增速(87.3%)显著高于总体水平,而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低于总体水平或与总体水平持平。从贸易方式看,三类贸易出口增速均有所提升,但加工贸易仍是三类中增长最慢的。1-2月,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67.8%,较上季度提高46.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45.4%,较上季度提高37.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同比增长61.4%,较上季度提高43.7个百分点。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疫情期间其面临供给需求“双向挤压”,截至目前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疫情前仍低3-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1-2月,各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均较上季度继续提升,其中机电产品贡献最大,石油化工等其他产品改善最明显。

二、全球金融市场:长期利率上行,资本回流美国

1季度,长期利率上升,美元企稳回升。新冠肺炎疫苗开展接种,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货币宽松、加码财政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上升、通胀预期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市场保持平稳,长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上升,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较上季度平均上升47bp。风险资产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整体上涨,美股、日经的上涨幅度较大。汇率方面,美元先贬后升,大部分经济体货币调整。

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美股波动整体稳定。美联储保持零利率、延续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TED利差保持低位,市场流动性风险不高。因名义利率上升和“游戏驿站”逼空事件,美股一度剧烈波动,VIX指数一度上升至37。拜登政府顺利推出1.9万亿经济救助计划,美联储货币宽松力度不变,提振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市场波动有所下降。3月底VIX指数降至20%左右,这一水平为2020年内较低水平,但仍处在历史相对高位。

美元3月止贬回升,日元单季大幅贬值。1季度,美元先贬后升。年初,美元指数一度跌至90以下,随后开始止稳回升。3月底,美元指数升至93左右,较上季度末上升3.6%。在美元升值的背景下,英镑相对稳定,澳元小幅贬值,欧元和日元贬值幅度较大。与上季度末相比,1季度英镑升值1.1%,澳元贬值1.3%,欧元和日元分别贬值4.4%、7%。新兴经济体汇率贬值,巴西、土耳其单季贬值约10%。1季度,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先升值后贬值,季度平均汇率较2020年4季度波动不大。季末,人民币兑美元平均中间价为6.57,较上季度末贬值0.7%。东亚、东南亚货币均在季内转为贬值,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印尼卢比均较上季末贬值3%-4%。外债风险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如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贬值幅度较大,单季贬值均在10%左右。

发达经济体股市持续上涨,新兴市场资本流出、股市调整。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回升,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在流动性宽松和盈利预期提升的双重支持下,1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继续上涨,涨幅普遍在5%以上。新兴市场资本流出,部分新兴经济体股市回调。路透数据显示,2月起美国股票市场外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3月,美股外资净流入攀升至817.7亿美元,同期新兴市场资产组合由外资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显示,3月新兴市场国家资产组合跨境资金净流出规模达47.8亿美元。部分新兴市场股市调整,其中巴西圣保罗IBOVESPA指数单季下跌2%。

主要经济体货币市场稳定,部分新兴经济体加息。1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市场稳定。在稳定的流动性供给下,发达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季内波动极小。3月下旬,日本央行宣布将建立“促进贷款附加利率制度”,对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银行的活期存款支付一定的与短期利率联动的奖励性利息,日本短端货币市场利率略有抬升、负利率深度稍有改善。新兴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为应对通胀膨胀、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疫情失控、经济复苏不力的情况下率先加息,相关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也有所抬升。

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升。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升温,4月IMF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提升至6%。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1季度涨幅达到20%,全球通胀预期抬升。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上升,1季度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单季度上升81bp,德国国债、欧元区公债、韩国国债收益率单季上升幅度超过30bp。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上升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压力。3月,除中国以外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资金净流出规模为61.6亿美元。1季度,巴西、土耳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幅度分别高达252bp、579bp。

三、展望与对策

随着主要经济体疫苗推广和经济体财政刺激加码,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复苏。IMF 4月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6%,连续两个季度上调预测值。其中,对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速最新预测分别为6.4%和8.4%,较1月预测分别提升1.3个和0.3个百分点。然而,全球经济运行风险仍然突出,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风险:

一是变异病株和疫苗接种不及预期增加疫情持续风险。

主要经济体春季新增确诊病例激增。2020年底以来,随着多款疫苗上市和接种,全球第三波疫情触顶回落。全球7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从1月初的最高74.3万例回落至2月中旬36万例的最低点。然而,2月底以来全球疫情形势再度恶化,甚至可能超过上一波疫情高峰。一方面,疫情防控不力和疫苗覆盖不足导致部分新兴和发展中市场疫情仍在发酵。近日印度、巴西和土耳其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并赶超美欧。4月10日,印度(15.3万例)、巴西(7.1万例)和土耳其(5.5万例)7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达到27.9万例,较美欧日三者之和还高出2万例。另一方面,变异病株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春季新增确诊病例激增。截至4月9日,美国过去7天平均新增确诊病例较两周前增加1.3万例。德国、法国、荷兰、乌克兰、波兰、日本等新增确诊病例也再度攀升。目前,英国变异病株(传播力更强、死亡率更高)已经成为美欧日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欧洲一些国家80%的测序样本为英国变异病株,美国该变异病毒感染者占比达26%且还在上升。美日还出现了巴西变异菌株(传染性可能高于英国变体)感染者。

尽管美国疫苗普及加速,并有望遏制疫情抬头风险,但受疫苗供应不足且分配缓慢、相关医疗器械短缺和疫苗血栓风险影响,其他经济体疫苗接种不及预期,疫情持续风险增加。当前,全美约20%的民众完成新冠疫苗接种,预计到7月总体免疫率(含新冠感染者)可能达到65%,接近70%~90%的群体免疫范围。但截至3月31日,欧洲仅10%的人口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4%的人接种了两剂(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和德国接种情况较好,截至4月9日两国至少接种1剂疫苗人数分别占其总人口的47%和15%(Our World in Data)。4月8日,欧洲法院裁定接种疫苗为公民义务,强制公民接种新冠疫苗。同时,部分欧洲国家开始考虑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疫苗。2季度,欧洲疫苗接种速度有望加快,但完大规模接种将可能延至下半年。日本原计划今年年底前为所有适合接种新冠疫苗的成年人接种,但目前接种速度远低于预期。截至4月9日,日本至少接种1剂疫苗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87%。IMF报告显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疫苗接种比例不足5%。受疫情形势恶化和疫苗接种不及预期的影响,欧日等经济体经济修复进程和力度将明显弱于美国,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世界经济的修复进程。

二是美联储政策调整、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债务风险。美国经济复苏可能快于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如果短期通胀上升过高,美联储可能提早紧缩。若美国名义利率上升,则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其他经济体利率被动上升、融资环境被迫收紧。疫情期间,全球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主要经济体基本面脆弱性增加。根据IMF数据,2020年3季度,全球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03%,较疫情前提高12个百分点。在复苏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融资环境收紧会极大地打击经济复苏,甚至引发债务风险。

新兴市场资本流出不容乐观,部分经济体已被迫加息。一季度,因复苏预期和通胀预期抬头,美国名义利率上升。美联储宽松预期稳定,但资本已大规模回流美国。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和货币贬值压力,情况远不及IMF预测乐观。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3月新兴市场约有47.9亿美元资本流出,为2020年9月以来最大的月度资本外流。为避免资本外流引发外债危机、货币贬值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央行已舍弃经济增长、率先加息。但是,加息也未能阻止巴西、土耳其货币贬值。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项净流出规模或有所扩大。在美国经济预期向好、流动性维持宽松、财政刺激加码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资本流向美国股票市场。根据IIF数据显示,流入中国债券、股票市场的资本规模1季度呈逐月下降趋势。短期资本外流压力的增大或增大人民币波动幅度和贬值压力。从1年期NDF减去1年期DF反映投机者的汇率预期看,3月以来该指标由负转正,反应了金融市场交易中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增强。面对短期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一方面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和汇率弹性,提高汇率波动容忍度,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监管,实现对可统计的和不可统计的跨境资本流动全面监测,合理管控外债规模,建好“防火墙”,避免资本短时间内大进大出。

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两大举措:

一是,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保持总需求稳定的关键标志是将GDP平减因子保持在2-3%的区间。将价格水平保持在这个区间是对合理的工业品价格和利润、投资、商业信心、就业等一系列关键经济指标的支撑,也有利于把杠杆率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缓慢恢复中,但从物价、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看,货币政策尚没有到收紧的时候。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可以保持需求的稳定,有利于改善企业利润,进而解决就业问题。

二是,积极推动国际联合行动,抵御全球经济衰退和逆全球化。第一,应倡导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全面降低关税。全球疫情大暴发给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新的严峻挑战。缺少国际贸易的支持,世界各国对抗疫情和复苏经济的能力将大幅降低。G20主要大国应考虑以一年为期,实行临时全面降低关税政策,尤其对紧急医疗和人道主义必需品全面实行零关税。第二,倡导全球公共财政支出扩张,弥补市场需求不足。第三,推动全球金融安全网更好地发挥功能。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融资准备,帮助成员国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支持世界银行以及各种多边开发机构做好抗击疫情的贷款支持,以及免除或者递延穷国债务。敦促区域性金融安全网络、世界各国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网络做好准备,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疫情暴发带来的次生伤害。第四,呼吁各国应在政治层面凝聚共识、齐心应对。应对疫情需要各方摒弃冲突,而不是相互推诿、借机打击对手。政治动荡、军事冲突频发的地区很可能成为疫情防控的盲区。中国可通过联合国和G20等平台呼吁所有冲突地区全面停火,对有新冠病毒感染危险的难民营提供医疗检测和救治等人道主义援助。

[1]ChinaExternal Environment Monitor,根据主要对外贸易伙伴分布确定各国权重的PMI加权,简称CEEM-PMI。

[2]CEEM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月度)综合计算前五大进口商品月平均价格,并根据中国进口量分配权重。5种商品价格为OPEC一揽子石油价格、普氏铁矿石综合价格指数、澳大利亚动力煤FOB价格、钢材亚太地区远东市场综合到岸价以及美洲综合大豆价格。指数以2012年平均价格为基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词条  春季  春季词条  运行  运行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全球  全球词条  
智库

 触碰“灵魂”的要素市场改革

一份迟来的,但好在没有缺席的改革文件。长期以来,“商品市场完全市场化+要素市场半市场化”形成的跛脚结构,成为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和束缚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问题。这个文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