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俄罗斯新版“对外政策构想”与“多极世界”战略

3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新版《构想》是俄在对国际局势和自身安全环境做出重新评估基础上出台的,明确了俄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优先方向等。值得指出的是,“多极世界”是新版《构想》的核心内容,被数次提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推动构建多极世界一直是俄对外政策核心理念,确立和巩固俄作为多极中的独立“一极”地位则是俄对外政策的实践目标。

新版《构想》的主要内容

迄今为止,俄罗斯共出台过六个版本的《构想》,分别是在1993年、2000年、2008年、2013年、2016年和2023年。新版《构想》由六个部分组成,共包含76条要点。新版《构想》指出,俄奉行独立、多方向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建立在尊重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范以及开展平等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该文件强调,俄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态度取决于对方的对俄政策是建设性的、中立的还是不友好的。

新版《构想》指出,同“友好自主的世界力量中心”、也即中国和印度全面深化关系,进行“对表”协调,对俄意义重大。

关于俄与西方关系,新版《构想》指出,俄希望维护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实现和平共处;消除来自欧洲和北约组织中“不友好国家”的安全威胁。新版《构想》强调,为推动世界多极化,俄优先任务是消除美国和其他不友好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迫使其放弃新殖民主义和霸权野心。

新版《构想》还提出,俄将继续奉行睦邻政策,深化与欧亚地区国家关系,加强与亚太地区、伊斯兰世界、非洲、拉丁美洲等方向的合作,优先发展与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的关系。

多极世界”战略的由来和发展

新版《构想》强调,人类正生活在“革命性的变革时代”,构建更加公正、多极世界是大势所趋。今年2月,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世界必须改变,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多极世界,而不能仅为美国的利益服务。俄“多极世界”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思想萌生、初步实践、深刻调整三个阶段。除了看到国际力量格局“东升西降”、世界经济重心发展持续东移等客观趋势外,俄还认为,“如果有足够多的大国声称世界多极的,那么这个格局就会更快到来。”在俄对外战略中,团结非西方的“世界多数”,增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力量,有利于“真正的多极世界”的产生。

1991年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迅速改变对外战略的价值观基础,彻底抛弃苏联社会主义外交价值观,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急切希望成为所谓“西方文明大家庭”的一员。时任外长科济列夫提出,俄重要伙伴是“有着成熟经济和民主的富裕发达国家”。然而,西方推动北约东扩等政策举措,损害了俄利益,导致俄与西方“蜜月期”结束。面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保障和维护俄全球地位及影响力出发,其国内就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辩论,形成不同的对外政策构想。以坚持俄国家利益、追求国际体系中领导地位为目标的多极世界思想孕育而生。起先,“多极同心圆”论在俄学界潜动。其内涵是世界是一个“同心圆”,“圆心”至少是三个“极”(美国、西欧和日本),或者是七个“极”(G7集团),而其他国家则处在“圆周”之上,俄的任务就是要从“圆周”向“圆心”转进。

1996年,普里马科夫接替科济列夫担任外长,他积极调整俄对外政策,摒弃大西洋主义,提出“多极世界”思想。普里马科夫认为,冷战结束后充满冲突的两极格局逐步向多极格局转变,形成“多极世界”格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针对北约东扩,提出不允许在旧的冲突地带出现新的裂痕;针对美国把俄看作冷战“战败国”,提出要摒弃“主导”和“被主导”观念,冷战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等等。

普里马科夫提出的“多极世界”思想,很快被付诸实践。在他的推动下,俄基本确立了在新兴大国行列中代表发达国家和在发达国家集团中代表新兴大国的复合型外交身份,腾挪空间显著扩大,国际影响力也实现触底反弹。1998年,俄外交取得两大成果:一是以正式成员身份参与七国集团伯明翰峰会,从而形成八国集团(G8)。二是倡导建立中俄印三边机制,开始重视与非西方大国发展关系,积极打造与新兴大国的对话平台。

2000年起,俄进入普京时代。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前,普京基本延续了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思想。俄外长拉夫罗夫把以构建“多极世界”为核心的一系列外交思想统称为“普里马科夫主义”,归纳起来就是俄外交须坚持“非冲突性”“多元性”“实用性”三大原则。在这一时期,俄多极思想及实践得到全面推进,复合型外交身份进一步彰显。

这一时期,俄践行“多极世界”思想有以下重点:一是反复强调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2000年版、2008年版和2013年版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把“推动世界多极化”列为俄对外战略目标之一,强调国际秩序正处在向“多极世界”转进的过渡阶段。二是谋求建立相互依存型的多极格局。这一诉求的主要出发点是基于对21世纪初期全球化趋势的基本判断,即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各力量中心相互依存度显著提升。三是加速推进欧亚一体化进程,夯实俄作为“一极”地位的战略支撑。基于20世纪90年代推动独联体一体化的失败教训,俄调整区域一体化战略。调整后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并未立竿见影,而是先后经历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乌(克兰)统一经济空间”两次失败后,最终选择以构建“俄白哈关税同盟”为起点的新一轮一体化进程,最终启动“欧亚经济联盟”。

此后,俄“多极世界”战略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到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后,美西方将俄踢出G8。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与西方共同经营近30年的对话渠道近乎失效。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了1996年俄奉行“多极世界”战略以来的外交逻辑和实践,其复合型外交身份的基础出现根本性变化。这样的关系格局也在客观上把俄推向“东方”或“非西方”。

构建“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

在乌克兰危机呈现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背景下,俄“多极世界”战略出现新的调整,具体有以下内容:首先,实现世界多极化的最大阻力是美国对单极世界、全球霸权的护持。其次,欧亚周边依旧是俄追求“一极”地位的核心支撑,但不局限于此。俄依托“欧亚经济联盟+”合作模式,试图构建以该联盟为核心,连接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其他区域性一体化机制,最终建成“大欧亚伙伴关系”。再次,俄不仅要继续奉行多元外交路线,持续拓展对外战略空间,而且还要联合广大非西方国家,与“世界多数国家”为伍,构筑全球反霸统一战线。

新版《构想》进一步阐释俄“多极世界”战略。具体如下:

第一,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为构建“多极世界”创造有利条件。在俄看来,当前非西方大国和地区主导国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加速演进,这些因素都在推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重构,国际关系民主化更是大势所趋。

第二,“集体西方”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障碍。“集体西方”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集团及其附庸。在俄方看来,正是因为“集体西方”的霸权行径,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风险。

第三,俄在新版《构想》中提出构建“多极世界”的九大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尊重各国选择发展模式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接受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在利益平衡和互惠互利基础上开展合作;不干涉别国内政;国际法优先,拒绝任何国家的双标行径;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安全不可分割;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负责任的大国领导作用;坚持主权国家在支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四,新版《构想》指出,为推动世界多极化,俄将致力于挖掘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潜力,增强它们的作用。

深化与中国的关系

根据新版《构想》,俄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加强协调,以确保欧亚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两份文件,为发展双边关系擘画了蓝图。

当前,在全球性多重风险相互作用下,大国战略竞争愈演愈烈,国际格局出现阵营化趋势。相比之下,中俄走出了一条大国关系、邻国关系的新路。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此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中俄关系良性发展为稳定欧亚、稳定全球政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是中俄在欧亚利益交叉地区为避免战略对冲,实现利益交融,推动地区发展的理性选择。能否顺利推进“带盟”对接合作主要取决于中俄两国的战略意念、战略资源及战略能力,以及务实合作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极  多极词条  俄罗斯  俄罗斯词条  构想  构想词条  新版  新版词条  对外  对外词条  
智库

 模式竞争还是竞争模式?

 一、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随着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当前政府改革主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自2001年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