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用TPP遏制中国:神话还是现实?

作为一项自由贸易区倡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旨在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鼓励投资,促进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支持创造和保留就业机会。2013年5月15-24日,TPP第17轮谈判在秘鲁举行。中国缺席TPP谈判带来一种猜测,即TPP是美国在东亚遏制中国崛起的一种经济手段。但是,我们从TPP谈判的演进中看不出美国有这样的打算。此外,中国与目前TPP谈判成员国有很强的贸易联系。TPP可以看作是一项区域倡议,成员国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有关各方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从短期看,中国更有可能在TPP谈判中弃权,这是因为它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履行目前所谈判的义务。除此之外,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其亚太邻国的经济合作努力。这些都可以在未来作为与TPP签署国达成更深入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木”。 

一、引言

2010年9个亚太经济体[1]开始TPP框架谈判,2012年12月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加入了谈判。2013年3月日本明确表示有兴趣加入TPP谈判[2],美国在2013年4月的会议上支持这一表态。2012年,这12个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额的38%(27.6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额的26%(9.6万亿美元)和世界人口的11%(7.92亿)。TPP谈判的设想是达成一个“全面和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其目的是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鼓励投资,促进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支持创造和保留就业机会。 

TPP协议共有29章,内容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农业、金融服务、电信、知识产权(IPR)、原产地规则(ROO)、贸易技术壁垒(TBT)、卫生和植物检疫标准(SPS)、外商投资、竞争政策、贸易救济、医疗保健技术和医药的透明度、劳工、环境、规制一致性、政府采购、国有企业(SOEs)、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秘书处、争端解决和其他一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TPP致力于构建一项“21世纪协议”,以应对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不断发展的崭新和交叉的问题。 

目前,TPP前16轮谈判已经完成,现于2013年5月15日至24日正在秘鲁举行的谈判为第17轮。领导人预计在2013年10月印尼APEC峰会期间达成协议。 

然而,在TPP谈判中,中国在哪里?2012年,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总量为15.7万亿美元),而中国则排名第三(总量为12.4万亿美元)[3]。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012年7月达到71亿)的19.2%,印度占17.8%,美国占4.5%,印尼占3.5%。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3.8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82万亿美元[4]。很难想象在亚太地区达成一项贸易协定而没有中国参加。 

这已导致许多学者和政策分析家推断,TPP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种经济手段。那些习惯于听到美国批评中国不公平贸易做法的人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说法。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的李向阳[5]教授所言,“TPP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其中遏制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此外他还认为:“一旦TPP成为现实,APEC首当其冲将可能会被架空。对中国而言,被排除在TPP之外不仅意味着将受到‘排他性效应’的冲击,而且过去10年中国所致力推动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可能因此而发生逆转,这将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尽管持这些观点的人揣测美国的意图是通过TPP“遏制”中国,然而本文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图表展示TPP的演变并研究中国与现有TPP成员国的贸易联系。本文认为,没有证据能够支持中国缺席TPP是美国遏制战略结果的猜测。本文最后一节将讨论中国未来加入TPP的可能性。 

二、当前形式的TPP的演进过程 

TPP谈判一开始并非美国的议程。它的前身是2006年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签订的优惠贸易协定,被称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通常被称为P4),其目的是要达成一项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高质量”协定[6]。这与新加坡和智利展开讨论的早期目标一致。新加坡热衷于建立一个有效的亚洲自由贸易区,无论是通过东盟还是通过亚太经合组织(Elms and Lim,2012[7])。一开始,P4就这一协定的加入条款展开谈判,其他国家可以据此在未来加入谈判(第20章第6条:“加入协定”[8])。此外,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几乎停滞,APEC经济自由化进程面临困难,P4被视为“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之间贸易自由化的替代途径。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打算加入P4协定。随后,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也宣布有意参加会谈。P4进程很快演变成TPP的诸边谈判。最初,潜在的TPP成员国应该在2009年举行谈判,然而由于美国内部扩大贸易政策审议而被迫推迟。最终,在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与所有TPP国家致力于“塑造一个区域性协议,囊括广泛成员,达成高标准的21世纪贸易协议”的目标[9]。2010年3月,TPP8名成员在墨尔本开始第一轮谈判[10]。 

随着谈判进程加速,建立一种机制以吸纳新成员加入的必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经决定,有兴趣加入谈判的国家需要与现有TPP成员国举行一系列双边会晤。当所有TPP成员国批准新成员时,潜在的新成员需要寻求作为整体的TPP正式批准。一开始,TPP禁止任何观察员参与(Elms and Lim,2012)。马来西亚在2010年10月被列入谈判伙伴名单,其决策者同意采取果断措施在国内推行经济改革(如开放政府采购、改革土著政策等)。越南最初作为准成员加入,并于2010年11月成为正式成员。 

2011年11月,TPP谈判伙伴利用亚太经合组织(APEC)部长级会议场合,宣布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与此同时,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向现有的TPP伙伴申请加入谈判。经过几个月的双边讨论,TPP国家在2012年6月同意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去年12月,这两个国家开始参与谈判。 

2013年3月,日本自民党上台,宣布有兴趣参加TPP谈判并开始双边磋商。2013年4月,美国和其他TPP国家欢迎日本作为一个新成员参与谈判。 

这一系列进展与布什政府2008年决定加入P4时所引起的美国具有“遏制”中国的意图的担忧形成有趣的对比。这一点奥巴马政府也一再提到[11]。TPP倡议与WTO类似,成员国开展经济活动需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进行,以确保成员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等。从这种方式来看,国家是在相互“制约”,杜绝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行为。美国APEC及东亚峰会前协调员、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威廉·E·西蒙政治经济学主席马修·古德曼也重申如下:“TPP目的在于更新通往区域贸易体系道路的规则,其中一些规则在设计时考虑了中国,这是事实。然而,之所以就SOEs提出新问题,并加强知识产权,其动机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与中国竞争,而非限制后者的增长或整合”[12]。 

三、中国与TPP成员的贸易联系 

如TPP一类的贸易协定不大可能是对中国的“遏制”,这是由于其他TPP成员在参与亚洲生产网络中对维持与中国这一重要角色的联系有着内在兴趣。表1显示了中国与目前的TPP成员国贸易联系的程度。 

表一:2011年中国与目前TPP成员国双边贸易联系(单位:10亿美元) 

即使是美国也需要与中国开展商业合作。中美之间双边贸易在过去的三十年不断扩大(从1981年约合50亿美元到2011年4480亿美元)。目前,中国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13]。由于中国美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中国美国的进口,这也导致中国美国商品贸易顺差问题日益严重。此外,中国美国国库券、债券和票据最大的外国持有者[14]。再次,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和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中国已成为许多美国公司(如沃尔玛,肯德基,耐克,通用汽车公司,苹果公司,波音公司,可口可乐,英特尔和微软)的重要市场。据联合国人口司和高盛(Goldman Sachs)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14亿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而美国预测为3.65亿[15]。 

中国深知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已经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或正处在签署的过程中。中国与12个TPP成员经济体中的5个【澳大利亚(仍在谈判之中,译者注)、新西兰、智利、新加坡、秘鲁】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通过与东盟更广泛的贸易安排与另外3个TPP成员经济体(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加强联系。目前中国已经参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6],其中涉及包括印度的16个国家,并已开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四、中国与TPP:未来展望 

短期看来,中国更可能在TPP谈判中弃权。它可能没有准备好执行目前TPP谈判中的义务(例如环境问题、劳动法、国有企业、知识产权法规、在经济和其他活动中增强透明度)。它希望首先发展国内经济,再考虑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全面的、高质量”的贸易协定。鉴于中国开展广泛改革的能力,它在2001年加入WTO,因此中国成为TPP成员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期看来,中国将继续努力深化与亚太邻国的经济合作(中韩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些都可以在未来作为与TPP签署国为达成更深入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木”。这将使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投资环境变得更自由,推动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并提高中国企业和其他FTA伙伴的生产力。这样一来,本地区的公司能够更好地开展相互竞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然而,中国最终是否加入TPP取决于其自身的选择。由于中国是RCEP在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一决策变得困难。当前,TPP和RCEP都被视为形成经济一体化、创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平行途径。长期来看,美国中国在TPP和RCEP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是有可能的。这样的安排可以纳入FTAAP统辖之下,从而在两个经济大国之间建立联系。

注释:

[1]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秘鲁、美国及越南 

[2]日本将参与6月份的谈判 

[3]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The World Fact Book,Country Comparison: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001rank.html) 

[4]In World Trade,ChinaEdges Out TheU.S.,Forbes,February 10,2013(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3/02/10/in-world-trade-china-edges-out-the-u-s/) 

[5]Li Xiangyang,“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A Major Challenge toChina’s Rise”,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2-02(http://en.cnki.com.cn/Article_en/CJFDTOTAL-GJPP201202003.htm) 

[6]P4章节包括自由化、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贸易救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等。它也包含一个单独谅解备忘录,对劳工和环境做出规定。 

[7]Elms,Deborah K.and C.L.Lim,‘An overview and snapshot of the TPP negotiations’in C.L.Lim,Deborah K.Elms and Patrick Low (ed).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 quest for a Twenty-first-Century Trade Agree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8]Article 20.6:This Agreement is open to accession on terms to be agreed among the Parties,by any APEC Economy or other State.(http://www.fta.gov.sg/tpfta/c20_tpsep.pdf) 

[9] Office of theUStrade Representative,Announcement by President Barack Obama,November 14,2009(http://www.ustr.gov/about-us/press-office/fact-sheets/2009/december/tpp-statements-and-actions-date) 

[10]澳大利亚、文莱、智利、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美国。越南作为准成员参与。 

[11]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The White Hou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November 17,2011(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11/17/remarks-president-obama-australian-parliament) 

[12]Five Myths about TPP,Mathew P.Goodman,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Global Economics Monthly,Volume II,Issue 4,April 2013.

[13]China-US Trade Issues,Wayne M.Morrison,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7-5700),May 21,2012 

[14]截至2013年1月,中国拥有1.2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总额11.6万亿美元,11%由公众持有。 

[15]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Companies inChina,by Douglas A.McIntyre,Charles B.Stockdale,24/7 Wall St.,January 3,2012(http://www.foxbusiness.com/industries/2012/01/03/most-popular-american-companies-in-china/) 

[16]RCEP:Going Beyond ASEAN+1 FTAs,by Sanchita Basu Das,ISEAS Perspective,17 August 2012(http://www.iseas.edu.sg/documents/publication/ISEAS%20Perspective_4_17aug12.pdf)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遏制  遏制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现实  现实词条  神话  神话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智库

 朝核外交的变与不变

4月2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韩国领导人文在寅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在朝韩和美朝领导人会晤之前,朝鲜举行了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正式决议,其中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