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从2009年年末希腊债券殖利率开始上升算起,欧债危机已经陆陆续续上演了接近三年。在这三年中,全球各大经济及其资本市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危机的影响。尽管上周末希腊举行的大选,让倾向于用改革换援助的新民主党以微弱多数上台,暂时保住了希腊不在短时间内离开欧元区,但我们似乎还是看不到解决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的希望。

广大金融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可能是这场危机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毕竟只有找对了问题的根源,才可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坐在不同的位置上,自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比较常见的解释,多集中在欧元区核心国(即德法两国)和欧元区边缘国(即所谓的猪猡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核心国财务健康经济实力雄厚,边缘国举债过多增长乏力;核心国迫于国内压力,无法对边缘国进行不求回报的大幅救助,而边缘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缩衣节食减少债务。

这样的分析看似有理,但却不一定完整。在笔者看来,这次欧债危机的最深层原因,可能不在于核心和边缘国的矛盾,而还在于其核心国,即德法两国之间的分歧。此话还要从历史上的德法关系说起。

在欧洲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基本是分多合少,大部分时间要么分裂要么战乱,很少有一个主要的大国,可以完成大一统的伟业而全权管理整块大陆。在最近的两百年中,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最大的两个强国,都似乎有机会通过强权完成这一历史伟业(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以及希特勒),但最后却都是昙花一现功亏一篑。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不平常的历史,造成了德法两国在对欧洲的主导权问题上,基本上互不相让,有你无我。

因为目前的欧洲领导人仍然对二战带来的创伤记忆犹深,如何保证一个和平的欧洲,并且避免德法两个最强的国家再起任何冲突,便是放在领导人议程上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德法两国共同担当起欧元区核心国的重任,即所谓的德法联合治欧。

法国难接受德国主导欧洲

应该说,欧元区的政治进程,在大部分时间都是遵循着这一德法联合治欧的指导思想前进的。但这一默契在最近的欧债危机中受到了挑战。具体来说,德国的经济实力,在欧元区统一货币以后取得了长足进步,其竞争力和其他诸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由于统一货币带来的好处,德国对于其他欧元区诸国积累了巨额顺差,其他诸国也借德国的东风,享受了低息借款的甜头。

但是德国和欧元其他诸国的顺逆反差不可能长时间持续,在边缘区诸国不再可能以低息,从金融市场上拆借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时,欧元区第一强国德国对他们的支持,便如同救命稻草,不可或缺了。德国倒也没有落井下石,见死不救,但是从德国国内的利益出发,德国总理默克尔反复强调,不能无节制地救助边缘小国,而要他们根据德国的要求进行经济改革。

同时,默克尔也公开反对用大锅饭的机制(比如设立欧元债券或者建立银行联盟)来解决边缘效果的燃眉之急,其潜台词就是:要我出钱救助你们可以,但是既然我出了钱,就应该由我说了算,照我们德国的规矩办事。这就是默克尔提出的所谓先谈政治,后谈财政(political union first before fiscal union)。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招最大的目标其实不是希腊,也不是意西等国,而是法国。如笔者在上文中指出,由于几百年来的历史沉淀,要法国人接受一个德国主导的欧洲是相当困难的。换句话说,即使德法两国都有欧洲梦,他们可能都把自己放在了这个梦的中心,自说自话做起了这个欧洲梦的主角,而从未接受对方脑中的那个欧洲梦。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最近提出的先救银行再谈政治的根本原因(Banking union first before political union)。

在笔者看来,在上面这个问题上,德法两国的分歧才是这次欧债危机的致命伤,也是其旷日持久,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如果说核心国和边缘诸国的分歧,还可能通过一些政治手段得到解决,核心国(德法)之间的分歧则是根本性的,并且对于欧元货币区的生存与否的打击也是致命性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法两国的领导人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互相角力,即法国认为德国应先掏口袋救欧元区银行的燃眉之急,而德国则坚持如果没有政治上更大的话语权,其他问题免谈。从历史上来看,可能目前的情况也是难得一遇的、让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在欧洲取得主导地位的天赐良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默克尔反对奥兰德提议的态度如此坚决的原因。

因此,要解决目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当务之急是德法两国需要取得互相谅解,消除分歧,然后携手提出一些务实的解决办法;否则世界其他经济可能继续会为这场危机所累,而金融市场也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动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深层次  深层次词条  危机  危机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智库

 美“重返亚洲”政策让中国不安

美国“重返亚洲”的外交政策旨在制衡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影响。然而,这一政策迄今为止没有为亚洲地区带来多少安宁,反而激起了不少不安。直至本世纪头几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方...(展开)

智库

 2021年全球经济:疫情后的修复...

“须凭众力共提持,无圆缺处重修补”。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计确诊人数逾5400万,成为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历史性变量,除中国之外的...(展开)

智库

 人口战略的多维法治透视

——评《生育自由与人权保障》一公法学研究从来无法回避共同体生活中一些最为重大、富有争议的话题。相当多的公法实践与制度设计也是在一些法律和伦理上的重大论辩过程中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