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宪政社会主义研究引发热评,新学派渐趋形成

9月29日《社会科学报》刊发了我国“法治三老”之一、法学泰斗郭道晖先生的书评《破解“政治滞胀”》,称誉“华炳啸56万字的学术专著《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是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研究心血并具有理论开创性的巨著,其所取得的理论突破与学术建树广受学界瞩目”,并认为“该书视野宏大,结构合理,观点新颖,自成体系”,“所取得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0月13日,《南方周末》又整版刊发了郭道晖先生的长文《我所认同的宪政社会主义》,进一步引起广泛关注。这已经是继高放、江平、周瑞金、储建国、周树智、梁仲明教授以及“十位学者联袂推介”之后力推《超越自由主义》一书的新一波。

《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一书2010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选举与治理丛书”受到资助。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权威、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高放先生特为本书撰写了一万多字的序言予以郑重推介,认为作者执着严谨、苦心孤诣、独立思考、反复锤炼所提出的理论创见,“对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很有启迪作用,对于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很有参考价值”。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教授在评审意见中认为此书“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作者学术功底深厚,学贯古今中外,有许多思想创新之处,不仅对于我们正确地批判自由主义,繁荣学术研究有一定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书发行后即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王怀超教授以及江平、许崇德、郭道晖、周瑞金、吴江、李锐、蔡定剑、蔡霞、许耀桐、周叶中、秦前红、童之伟、包心鉴、朱光磊、陈红太、王占阳、胡星斗、李炜光、高锋等20余位知名学者先后约谈华炳啸,深入探讨有关问题。2010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我国“法治三老”之一、法学泰斗江平先生的书评《宪政社会主义是大势之所趋》,称誉此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力作,也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宪政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的开山之作”。11月底,第一版2000册书即告售罄。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整版刊发《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以笔名“皇甫平”闻名于世的周瑞金先生的书评《关山重重终须越》,认为“作者用煌煌58万字、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层面反复论证的‘宪政社会主义’,有振聋发聩之效,点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要穴”,并评价该书“填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都不容低估”。

2011年1月《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修订版正式出版,高放、江平分别作序,国内知名学者周瑞金、王长江、包心鉴、童之伟、蔡霞、王占阳、胡星斗、李炜光、虞崇胜、储建国等十位学者联袂在封套鼎力推介,并分别发表了高度评价的推介语。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此书体现了一位政治学者的“智者之智”,敢于直面和超越,并“相信读它的人必能从中获益多多”。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蔡霞教授认为“《超越自由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开了探索创新的广阔的思想空间,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人认真思考书中提出的真知灼见”。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教授认为“《超越自由主义》一书立意高远,立论新颖,气势磅礴,取精用宏,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独辟蹊径,自成体系,提出宪政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发展,并系统建构起了宪政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理论创新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是通向宪政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条路虽多有艰难与风险,但前景毋庸置疑。本书作者为政治体制改革所作出的思考与探索,终将为历史所铭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认为此书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研究的新方向。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者、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认为“宪政社会主义是符合国情的中国式道路,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宪政与公平是未来中国的两面旗帜,谁能高举这两面旗帜,谁就控制了未来中国的制高点”。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崇胜教授认为此书气势磅礴,取精用宏,明确提出了“宪政社会主义”概念,并且展开了相当深入的探讨,相信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宪政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著名财税学者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称誉作者“是一个难得的开拓者”。

2011年2月,《领导者》杂志刊发了武汉大学储建国教授的书评《公意理念的发掘与重构》,称誉此书“是一位优秀的公民、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为这个共和国的优良治理而苦苦思考”的“可贵的成果”,“对于这种大规模的理论探讨,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下手的,下手了也难以取得成功。作者进行了宏大的言说,而且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绩”,不愧为“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力作”。2011年3月,《炎黄春秋》刊发周瑞金《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文章,认为此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独立的思考,有学者的谨严,又有政治家的眼光,让我们对以宪政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掀开大幕之前的底气和信心。周瑞金指出:“作者沉下心来、倾15年人生‘默默积累’、‘甘于铺路’,这种精神更令人动容。为此,我向海内外广大读者郑重推荐华炳啸先生的心血之作《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大家读后一定会有“投石冲开水底天”的豁然开朗……”

2011年5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单位邀请华炳啸担任“2010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评委,并参加了北京大学“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研讨会”,作了《社会主义即以公民社会为主义》的发言,受到清华大学王名教授等学者肯定。2011年6月,由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华炳啸发起并具体承办、中央编译局和陕西省人大出面主办、中共中央党校政党研究中心等十家单位协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法治国家建设”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政治学者、宪法学者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者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围绕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第三次理论大讨论实际上已经开始,其中中国模式、宪政建设和公民社会等问题成为了焦点和热点,并呼吁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华炳啸以《新改革时代呼唤宪政社会主义》为题作了大会发言。2011年8月4日,《社会科学报》在头版几乎整版刊发了会议综述报道《关注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中用三分之一篇幅介绍了研讨会上许崇德、周瑞金、周树志、华炳啸、赵建纲、梁忠民、褚宸舸、赵守飞、梁学成、李洋等学者分别从宪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新闻学等不同视角对宪政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见解。

2011年6月,《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一书荣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由华炳啸主编的国内第一部具有学派性质的学术辑刊《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第一辑《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权威学者江平先生和高放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江平先生还亲笔为《论丛》题写刊名,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王占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立诚(人民日报社)、包心鉴(济南大学)、江平(中国政法大学)、刘小楠(中国政法大学)、华炳啸(西北大学)、许崇德(中国人民大学)、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陈剑(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李磊(北京)、何包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李步云(中国社科院)、陆南泉(中国社科院)、何炼成(西北大学)、周树智(西北大学)、周瑞金(中国社科院)、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郭道晖(中国法学会)、高放(中国人民大学)、浦兴祖(复旦大学)、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梁仲明(西北大学)、童之伟(华东政法大学)、储建国(武汉大学)、虞崇胜(武汉大学)、蔡霞(中共中央党校)等27名知名学者担任编委(第一辑发行时创始编委16名,后又增补11名编委),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宪法学博士)、石文龙(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宪法学博士)、叶海波(深圳大学副教授,宪法学博士)、梁学成(西北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后)、李洋(西北大学讲师,新闻学博士)、蔡文成(兰州大学讲师,政治学博士)、赵守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生,安徽财经大学讲师)等青年学者担任执行编辑。《宪政社会主义论丛》每半年出版一辑,每辑40—50万字,专发研究宪政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第一辑《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共刊发31篇文章,42万字。第二辑《政党、社会与自由》共刊发42篇文章,58万字。《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编委会的成立及其连续出版,被认为是标志着“宪政社会主义学派”的初步形成。

2011年10月1日,《中国改革》又刊发了郭道晖、马立诚(《人民日报》原评论员)等人鼎力推介《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说》一书主要思想的言论,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在发言中也谈及“宪政社会主义”,表示虽然了解不多,但“值得学习”。一年以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炎黄春秋》《社会科学报》《领导者》《中国改革》《文化艺术报》《社会科学评论》《长城月报》《亚洲周刊》《联合早报》等十余家报刊都对华炳啸专著作了推介或报道。

真正标志“宪政社会主义学派”形成的学术事件是“宪政社会主义论坛”的成功召开。12月24日上午9点至晚7点,首届“宪政社会主义论坛”以“新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为主题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成功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胡德平、江平、高放、郭道晖、沈宝祥(中央党校)、包心鉴、萧功秦、浦兴祖、周树智、王占阳、陈剑、陆南泉、何包钢、虞崇胜、魏宏(国家行政学院)、秋风、胡星斗、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师曾志(北京大学)、王宵、储建国、谭融(南开大学)、常士訚(天津师大)、李盛平、张爱军(辽宁师大)、叶海波(深圳大学)、李海平(吉林大学)、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等7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编委会和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宪政社会主义学派的兴起已经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事实,它对于推动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新形势、丰富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多数学者认为,宪政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不同的学派,它是国内支持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稳健改革派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发展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汲取自由主义、新宪政主义、新共和主义、新制度主义、新现代化理论等学理精华,致力于解决中国社会政治领域深层次改革问题,务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趋成熟的一种学术探索性质的新学派。作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民间新学派,宪政社会主义与居于国家指导思想地位并具有权威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可兼容性也有不同,即学派立足学界,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学术性等,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学术探索过程。总体而言,宪政社会主义研究仍处于早期稚嫩的学理建构阶段,其理论发展任重道远,它的初步形成更应被视为是一次理论长征的新起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学  新学词条  宪政  宪政词条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引发  引发词条  
智库

 海外矿投资本寻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互动加深,经济发展已融入地区或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生产供全世界消费的多种产品,能源资源消费快速增长。支持能源资源类...(展开)

智库

 对大陆民法典制定的建议

2016年11月12日上午,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2016)和第七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法学院院长会议在杭州召开。此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主办,中国法学会指导,国家&q...(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