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政府权力下放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以第三部门理论为视角

第三部门概述

随着世界民主化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第三部门逐渐在各国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部门的出现,充分表明了政府和市场组织的局限性与负外部性,也表现了民众对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信心危机。第三部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在国家的进步发展和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第三部门是独立于国家公共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市场组织不愿做、做不好、不常做的事的组织,它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一部分人的利益。第三部门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其独立性程度,可划分为完全依附性团体、完全独立性团体、合作性团体;按其功能,可划分为政治性组织、经济性组织、科技文化等组织。

第三部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非营利性,第三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目的是维护组织内部人员的共同利益,利益为组织公共所有;其次,组织性,第三部门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范围内,有其法定的名称、职责、内设部门、运行机制等;再次,志愿性,组织内部成员的参与不受任何强迫和控制,完全出于自愿,而去维护本组织的公共利益;最后,民间性,第三部门在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内进行活动,但不受政府的控制和命令,与政府之间不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

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门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它是世界各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进步。

第一,市场的失灵推动了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发展。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有恶性竞争、信息滞后等缺陷,所以无法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除了政府之外,人们开始寻求第三条途径得到公共物品和服务,于是第三部门就产生了。

第二,政府的负外部性促进了第三部门的兴起与发展。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是目前政府部门的官僚化、形式化等不良作风严重降低了行政效率和,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从而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从而开始寻求实现自身利益的另一条道路。

第三,利益的多样化加快了第三部门的进步。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新的利益需求也开始产生了,利益的多样化使得具有共同利益的不同阶层和团体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即第三部门,致力于组织内部共同利益的实现、发展及维护。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在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相应的福利,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社会保障资金短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仍然实行国家补助、企业缴纳和个人负担三种形式相统一的方式。首先,社会保障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投资和建设,以致力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财政难免会紧张,因此,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还不够,从而阻碍社会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其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大小企业也在进行改革,处于新时代转型中,而且优胜劣汰使得一些老型企业处于滑坡状态,因此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就出现了欠交、拖交甚至拒交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的现代化进程。再次,就个人而言,目前虽然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人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在社会保障方面并无过多的投入,由此也降低了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范围有限,覆盖率低。目前,虽然我国进行了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改革且卓有成效,我国城市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同时,我国农村户籍人员也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福利待遇,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尤其是贫困地区、山区及其他通讯不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工作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使得更多范围的人享受到这一福利待遇。

国家负担重。虽然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承担,但是在市场经济氛围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利益化,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和权利,而忽视员工福利和义务,在缴纳员工社会保障金方面常常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导致社会保障资金无法正常到位。此外,个人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无法承受过高的社会保障资金。因此,沉重的社保负担就由国家承担。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水平低。职工社会保障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这就忽视了社会的力量,使公众把社会保障看成是一种完全由国家负责提供的福利,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不仅仅依靠国家,而是形成一种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多方面的合作机制,从而保证社会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只是依靠一些行政法规,行政干预过于多,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制体系,甚至在具体实施过程出现立法空白和管理真空状态,无章可循,这使依法治国的理念在社会保障方面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第三部门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等都正在进行改革。虽然政府仍然在社会保障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也逐步向有限政府迈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开始从社会保障的主要提供者转变为规范者和引导者。同时,随着第三部门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第三部门渐渐参与到社会保障中来,并对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提供资金来源,弥补财政空缺。由于我国各类项目的不断启动,国家财政紧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减小,同时企业讨价还价、个人收入无力支付,此外,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政府逐渐从全能主义转向有限政府,形成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运行模式,因此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薄弱状态,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障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第三部门的不断发展壮大,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号召更多的慈善机构加入社会保障工作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资金,此外,第三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赢得社会中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和财富实力的个人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做出自身贡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保障的资金空缺。

提供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如今,第三部门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其中隐藏着很大的工作岗位,完全可以为民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第三部门发展相当迅速,在促进民众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同时,它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培训,提供了正确有效地就业信息和服务等等,总而言之,第三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推动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提供多层次福利,缓解社会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层次或团体开始要求不同的利益,除了政府和市场,更多的公民开始自己组织成立民间团体寻求本团体共同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于是,第三部门便成为公众实现利益的途径而迅猛发展起来。不可否认,第三部门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正常有序的活动,部门内部成员能够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同时,政府一般只重视公民的普遍权利,而无法过多顾及特殊群体的利益,于是这就需要第三部门作为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者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从而缓解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和社会多层次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提供补充作用,促进和谐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政府改革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为目标,那么在社会保障工作中,政府就不再是提供者而是规范者和引导者。政府会逐步把原本由其承担的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下放给第三部门,由第三部门单独承担或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完成。除此之外,目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社会保障的实施还存在保障范围窄、覆盖率小、资金短缺、社会化程度低等很多问题。第三部门作为社会保障的多元主体之一,可以通过自身独有的优势缓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压力,突破其瓶颈。此外,当前,第三部门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正常运行的补充者,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政府授权或者委托第三部门办理有关社会保障的事务,并承担职责;二是第三部门独立开展或者介入社会保障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常活动,但不受政府的指挥和领导。

第三部门视角下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对策

要想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就必须重视第三部门发展壮大的同时使其在社会保障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第三部门视角下社会保障机制有序运行。第三部门是一个新兴组织,国家对其发展及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它所依据的大多是行政法规,缺乏完善的立法,甚至出现立法空白、管理真空的状态。因此,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第三部门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它的运行机制和程序,重视法律手段,减少行政干预,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部门管理体制,切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其次,针对第三部门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高效落实,从而使第三部门依据明确的法律规范,实施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的政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增强公民和政府责任意识,拓宽第三部门获取资金的渠道。第三部门的运行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的捐助和贡献,这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更与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就必须增强公民责任意识,拓宽第三部门获取资金的途径。

首先,深入开展公民理性教育,宣传公民理念,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责任意识,调动公民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其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而参与到社会保障工作中来,对于第三部门筹措资金、维护社会保障机制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其次,第三部门作为非营利组织,它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政府部门,因此要提高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虽然政府在朝着有限政府的方向发展,但是政府依然是社会保障的规范者和引导者,所以要想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落实政府对于第三部门的支持与扶助。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促进第三部门社会保障工作公开透明。虽然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公民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并不排除一些人借助第三部门的平台谋取私利。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促进第三部门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开透明。

首先,建立第三部门与公民的持续互动平台。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等权利,把第三部门关于社会保障的活动信息公布于众,并接受公民的批评、建议及意见,充分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其次,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效应。在第三部门进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时,相应的媒体应全程追踪了解并进行全面真实的报道,在遇到第三部分非法操作时,应毫不掩饰地批评并给予修改建议,共同促进第三部门对于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再次,充分发挥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社会公众和组织而言,政府等公共权威部门具有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因此,这些部门要充分运用其优势,对第三部门行使强硬合法的监督权,使第三部门切实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高效发展。

第四,建立多样化运行机制,推动第三部门有针对性开展社会保障工作。我国国情复杂,阶层多样化,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主观念的深入民心时代潮流下,民众的利益也渐趋多样化,不同利益需求的诉诸也开始显现。因此,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工作的多样化运行机制,推动第三部门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保障工作。

首先,第三部门要进行充分、全面、真实的民意调查。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情况以及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真实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及措施。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弱势群体等,进行区别对待,实行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满足不同阶层人的不同需求。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第三部门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它是世界发展进步的表现。在我国,第三部门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权力的下放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其在社会保障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已充分证明了第三部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资金短缺、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民主化潮流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使更广大的民众共享社会福利,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注重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拓宽第三部门筹资途径、完善监督机制、开展多样化社会保障工作等途径在促进第三部门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我国社会保障中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下放  下放词条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权力  权力词条  部门  部门词条  
智库

 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

2013年是费孝通先生发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30周年,这篇文章发表后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对推动20世纪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与此同时,20...(展开)

智库

 社会科学如何研究“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人”的问题,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曾有数次热烈的讨论,但参与者主要是哲学、文学及思想史等领域的学者,而少有社会科学研究者。社会科学本身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