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济愚蠢的政治

2014年,世界经济依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形成的陷阱中挣扎。尽管欧洲和美国采取了看似强大的政府行动,但这两大经济体都遭到了深度而长期的低迷。现状和若不发生危机最有可能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在欧洲,这一差距在今年又有所扩大。

发展中国家境况略好,但即使是它们也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这些经济体中最成功者以出口为增长基础,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依然保持扩张,尽管出口市场遭遇重创。但它们的表现在2014年也出现了剧烈恶化。

1992年,克林顿凭借一句简单的口号成功问鼎美国总统:“是经济,蠢货。”从今天的角度看,那时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典型美国家庭的收入在今天还要比那时低一点儿。但我们可以从克林顿的努力中获得点启发。影响今天全球经济的症候可以用两句简单的口号表达:“是政治,蠢货”和“需求需求需求。”

2014年几乎席卷全球的停滞完全是人为的。这是几个主要经济体政治和政策——抑制需求的政治和政策——的结果。没有需求,投资和就业就无法实现。就这么简单。

欧洲是最显著的例子。欧洲正式采取了紧缩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导致私人支出愈加疲软。欧元区的结构制约了其面对危机冲击时的调整;没有银行联盟,资金逃出冲击最严重国家、削弱它们的金融系统、制约它们的贷款和投资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振兴经济大计的三支“箭”中有一支发错了方向。4月份消费税增加之后的GDP下降进一步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好像此前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沉重似的。

美国的紧缩力度最小,经济表现也最好。但即使在美国,公共部门雇员数量也比危机前减少了约650,000名;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数字应该增加两百万左右。结果,美国也在遭遇困境,增长如此萎靡,以至于工资基本保持停滞状态。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减速主要体现了中国的减速。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也一直是全球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但中国令人瞩目的成功也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迟早总要解决。

中国经济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型是值得欢迎的——也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尽管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反腐运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因为许多公共合同将陷入瘫痪,但习近平没有理由会有所松懈。相反,其他破坏对其政府信任的因素——普遍的环境问题、严重且不断恶化的不平等性以及私人部门欺诈——也需要以同样的力度解决。

简言之,世界不必期待2015年中国还能顶起全球总需求。中国不拖后腿已属不易。

与此同时,对于俄罗斯,我们可以预期西方制裁将令其增长放缓,而已然十分疲软的欧洲也将受到消极影响。(这并非是要反对制裁:世界必须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所反应,而反对这样做、意图保护他们的投资的西方CEO表现出令人失望的没有原则。)

过去六年来,西方认为货币政策可以充当救世主。危机导致了巨大的预算赤字和增加的债务,这一思维认为,去杠杆化的需要意味着财政政策必须靠边站。

问题在于低利率无法刺激企业投资,如果它们的产品根本没有需求的话。低利率也不会刺激个人贷款消费,如果他们焦虑自己的未来(很应该如此)的话。货币政策可以做什么?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它甚至推高了欧洲政府债券的价格,从而阻止了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但必须搞清楚,宽松货币政策重塑全球繁荣的希望是渺茫的。

这就把我们引回了政治和政策。需求是世界最需要的东西。私人部门——即使有货币当局的慷慨支持——无法提供这个东西。但财政政策可以。我们有的是可以带来高回报的公共投资选项——远远高于真实资本成本——并且还能强化实施投资的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2015年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我们知道如何摆脱当前的颓势。问题在于我们愚蠢的政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经济愚蠢的政治  愚蠢  愚蠢词条  政治  政治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  经济愚蠢的政治词条  
智库

 脆弱性理论与国家治理责任新解

一、平等自治理论与芬曼对它的批判伯尔曼曾这样描述美国法哲学的现状:“如果说有一种美国人独特的法哲学,那会是一句蠢话。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一样,美国人民也有各种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