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全球变暖:科学背后的政治

围绕“全球变暖”的一系列争议,表面上看是科学问题,其实科学在这些争议中的解答能力十分有限,而争议的背后却是政治,“全球变暖”已成为“科学政治学”的典型个案。

争议中的“全球变暖”,至少包括如下三个问题:1.全球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变暖?2.全球变暖是工业碳排放造成的吗?3.全球变暖必然会引发全球环境灾难吗?不少人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也有不少人认为,所谓的“全球变暖”是一个弥天大谎,是骗局和阴谋。

使全球变暖作为一个“科学事实”被许多公众接受,占有核心地位的“科学证据”是一条名为“曲棍球杆”(hockey stick)的著名曲线——基本水平,只在右端明显翘起,状如曲棍球杆,故得此名。曲线是米歇尔·曼恩(Michael Mann)在1998、1999年的两篇论文中公布的(论文都是三人署名,曼恩领衔),描述的是公元1000~1980年间的地球气温变化。曼恩的文章发表后,资历尚浅的曼恩平步青云,被任命为IPCC有关气候的第三次报告(2001)的主执笔人——这个报告有多个版本。

但“曲棍球杆曲线”问世不久就遭到两位加拿大学者(S. McIntyre和R. McKitrick)的严厉指控。加拿大学者的指控也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关注,“能源与商业委员会”委托当时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与理论统计学委员会主席魏格曼教授(E. Wegman)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2006年魏格曼提交的调查报告结论是:曼恩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他论文中的分析无法支持他的结论。而且,曼恩的“曲棍球杆曲线”是高度依赖统计学方法的,但曼恩和他的团队都与主流统计学团体毫无学术联系,这也严重削弱了曼恩论文的学术公信力。至此“曲棍球杆曲线”变成学术丑闻,使得“全球变暖”理论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事实上,依靠现有的科学研究,还无法对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下确切的结论。

在某些美国学者和戈尔的政敌看来,“全球变暖”问题背后隐藏着这样一条线索:“曲棍球杆曲线”支持了IPCC先前关于全球变暖的报告——IPCC的报告则支持了《京都议定书》——而《京都议定书》被视为戈尔为竞选总统所作的政治秀。

其实,呼吁全世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主张,本不受学界关于气候变暖还是变冷争议的影响,因为它是符合当下人类的根本利益的。而真正的争议在于,这种主张在发达国家和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并不容易找到共识。

环境问题正在成为21世纪最大的政治问题。无论工业碳排放是不是导致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不是会导致环境灾害,发达国家都应该率先约束自己对资源的占有,约束自己对污染的排放,这才有可能谈得上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公平。

原文链接:http://kepu.sciencenet.cn/index.php?s=/Index/datail/id/1514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球变暖:科学背后的政治  背后  背后词条  政治  政治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全球  全球词条  
智库

 荣剑:中国史观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及其现代转型的思想路径[①]作者按:拙作《没有思想的中国》在共识网上发表后,在学界和社会均有较大的反响,本文是该文的上篇,已发表于邓正来主编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