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看待今年货币政策的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跌破7%,通货紧缩成为最主要的宏观风险。在2016年这一“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以支撑稳增长,是市场密切关注的事情。从开年来的一些金融数据以及近期出台的多个政策,我们可以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前景做一些大致的勾勒。判断货币政策前景大致包括两类内容:一是央行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尤其是“重武器”?二是央行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工具?

央行2月16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这是一个创纪录的单月人民币贷款增量,比中国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的2009年1月份,还要超出了9000亿。同时,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达14%,为2015年以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达到3.42万亿元的较高水平。在产能过剩,经济增长较为疲弱的环境下,如此高的货币信贷数据令市场感到诧异。

分析信贷数据可以发现,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中长期信贷都出现大幅增长,分别增加1.94万亿元和4783亿元,这表明房贷及基建投资支撑下的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一系列规划集中出台,交通结构性改革亦在酝酿之中,大批这类的政府项目的上马都在年初推高了资金需求。可以看到,对面对当前困难重重的实体经济,中央明显加强了政府稳增长项目的力度。一家大行东部沿海地区分行长对媒体透露,目前都是大力投政府类项目,该地工商企业投资则缩减了2/3以上。而此前另一位国开行中部地区人士指出,这两年是交通投资大年,公路、铁路都大发展,“铁路投资有的是钱。”

今年1月初召开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其中,对货币政策操作的表述中包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可从开年第一个月的放贷量看,“稳健”变成了“不一般的宽松”。尽管历来每年1月份基本都是年度信贷投放最多的月份,但更主要的因素则在于大量稳增长投资项目被释放,需求信贷资金跟上以便尽快开工。而“去产能”和“去库存”的任务,也要求为破产清算、兼并重组和职工安置等,准备出足够资金。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盈利,也有增加放贷的需要。16日传出中央考虑调降银行坏账拨备率,就有增加银行流动性、提升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支出、确保银行利润的意图。以上这些都预示2016年会采取更为宽松货币政策,全年货币投放将比去年提高,以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的双重任务。而基建投资依然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主要抓手。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的第一个主要趋势。

就在2月16日当天,央行等八部委还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两个层面的信贷差别化操作。文件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方面应对工业领域的企业区别对待。放贷机构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帮助企业升级技术,同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我们认为,尽管中央在2016年五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去杠杆”,但16日的文件表明,中央将在局部经济领域增加杠杆,今年的信贷将出现明显的两极化。这恐怕将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第二个主要趋势。可以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些战略新兴领域将是政府确保信贷的重点对象,而钢铁、煤炭、建材等过剩行业的信贷会被进一步压缩,特别是很多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恐将无法避免停贷、停授信、强制破产清理的命运。

此外,今年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彻底,清理僵尸企业工作的推进,银行呆坏账的风险将会更多的暴露出来,避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成为考验政府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银行将加大力度进行各种呆坏账的核销和处置,债务核销将会更加集中化和规模化。同时,针对不良资产和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化,也将不可避免的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这是今年金融政策的第三个趋势。

最后,需要留意的是,在春节假期后首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特别强调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我们有这么高的储蓄率,这么大的回旋空间,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从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中央高层这一发言表明,万一今年出现经济明显恶化、就业失稳或者金融风险可能爆发的情况,央行恐怕将会毫不犹豫的再次实施“降准降息”等强有力的货币刺激政策和更多财政政策,顶住经济下滑趋势。这也可以看做央行的政策底线。

此前,央行迟迟不愿意实施“双降”,除了顾虑会有更多资金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流向境外,更主要是担心货币放水更多流向过剩产业中的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僵尸企业”和房地产领域,妨碍“去产能”﹪去库存”工作的开展。当目前随着美元走软和美联加息预期的下降,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无疑让中央政府在释放流动性方面少了一些顾虑。总之,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那样,中央政府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可用。

从一月份的金融数据和出台的多个政策来看,今年货币政策将比去年更加宽松,中央在加强银行呆坏账处理准备、扩大资产证券化力度以处置不良资产外,更会在局部领域采取“加杠杆”政策。一旦出现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征兆,央行会果断采取“双降”等多项强刺激货币政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看待今年货币政策的前景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词条  看待  看待词条  前景  前景词条  今年  今年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智库

 “调权+降准”的全局逻辑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20年1月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的权重调整刚刚落地,新一轮全面降准即告推出。新年伊始,这一“调权+降准”...(展开)

智库

 中国出口商应如何面对成本下跌?

近几个月,由于人民币贬值,原材料和工业投入品价格下降,中国制造业成本出现了大幅下跌。在制造成本攀升时期,中国的制造商不能靠价格竞争,而成本的大幅下跌使他们恢复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