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亚太安全秩序岂可由“美国规则”主导

作为南海域外国家,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出台后,美国更是积极游说盟友,试图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19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访问澳大利亚时甚至公开表示,美澳应加强军事合作,建立“太平洋统一战线”,其最终目的是在亚太维护自己的安全秩序。

此前,在“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就曾以“美式逻辑”解读南海局势,指责中国破坏亚太秩序,主张在亚太地区建立“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那么美国人这个“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能否建立得起来?中国又如何应对?

一、美国的“规则”其实是“美国说了算的规则”

美国宣称在亚太地区没有一个类似欧洲的“北约”那样的正式机制,所以主张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和军队——不论其能力、预算和经验——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能发声,不孤立任何人——也希望没有任何人会孤立自己。”而且,“这个安全体系,并不针对任何国家。”卡特强调,“美国欢迎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欢迎中国在这个安全体系中扮演负责任的角色。”

事实上,这真如卡特先生所言,是一个不针对任何国家的安全体系吗?笔者认为,这个安全体系其实针对中国的意味很明显,因为卡特话锋一转,又讲道:“很多人对中国在南海范围广泛(expansive)、毫无先例的行动感到忧虑,对由此引申的中国战略目标感到忧虑。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孤立了自己,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中国会建起自我孤立的长城。”

这样的说法是笃定中国不会加入,自己先占据一个道义的制高点,为中国挖掘好话语陷阱,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建立一个以美日澳为主轴、涵盖韩国、东南亚等盟国的亚太集体安全体系。而且,美国官员连日来的表态,警告中国的色彩很浓:美国在这个地区有很多盟友,这些国家要和美国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秩序;警告中国必须接受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的结果,摆出了一副“南海救世主”的架势。

那么,美国方面所说的“规则”又是什么呢?虽然在香会上卡特没有明说,但是他把不守规则的“帽子”扣给了中国。卡特声称,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军事化和“不遵照”国际法行事,代表了“不讲原则、规则”的亚太地区的“黑暗”一面。其潜台词就是,所谓的规则,其实是美国主导的规则,是美国说了算的规则。

在亚投行刚刚酝酿成立的时候,笔者还在中联部任副部长,以智库代表的身份跟几个美国朋友交流。他们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另起炉灶搞这么一个平台?原有的机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开行、金砖银行等)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让原有的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潜力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些疑问的背后是在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维护有利于美国的规则以及有利于美国的制度安排,不希望中国在一个新建立的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中国希望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上升,随着我们担负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随着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盼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平台机制参与全球治理,包括参与到亚太地区的机制建设上来。况且,中国的参与是对既有机制和“规则”的有益补充。

二、一个国家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脉络。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企图在亚太成立一个由华盛顿主导的以包围、遏制中国为目的的军事同盟体系,最终以失败告终。上世纪70年代时,苏联提议建立一个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表面上也是不排斥中国,实际上是想利用他所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捆住中国的手脚,制约中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应有的作用,结果也是无果而终。

所以说,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的新倡议,不过是拾历史的牙慧而已。美国远未放弃冷战思维,远未适应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远未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情况,违背了近年来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欢迎和支持中国和平发展并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承诺,只能落得一个言而无信、自食其言的坏名声。美国同时也辜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要求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期盼,扮演起越来越不负责任、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搅局者”角色。

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向前。虽然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每走出一步,都要遭到美国朋友的非议、甚至阻挠,但是中美之间在南海、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逐步缩小的趋势已俨然出现,美国想要逆转或者阻止这个潮流趋势的算盘恐怕要落空!君不见,那种由一个国家说了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首先,中国在心理上应该有一定的战略预期。美国中国分别代表了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也无需遮遮掩掩。而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在“守”与“兴”之间必然存在权力竞争,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得、有所失,也就是说,中国在崛起道路上不可能“零成本”。所以,关键在于中国要想明白自己的核心利益在哪,为了这个核心利益可以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有哪些,即使让步,让到哪一步就不能再让了。这些事情要先有一个战略预期和判断。

其次,中国还是应该与美国多对话、多沟通,增加互信度、降低猜疑度。毕竟中美两国关系如何发展,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关系的走向。中国应该与美国就南海问题、朝核问题、台海局势等亚太安全问题开展真正的对话,围绕战略意图、法理规则等反复讲述自己的看法。就像习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会见美国客人时说的,“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大事。”

中美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社会福祉、人民幸福;反之,中美交恶,双方都不会得益,其结局必定是双输。因为,如果中美两国都把战略资源投入竞争与对抗之中,在经济、文化等其它领域的资源投入必定减少,不利于两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是要与美方反复讲,讲清讲透,要让美国方面明白,除了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变化,没有别的出路和选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岂可  岂可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亚太  亚太词条  秩序  秩序词条  主导  主导词条  
智库

 中国语境中的司法独立

在中国,司法独立的客观环境是极为复杂的。其中,既有推动司法独立的因素,也有阻碍甚至可能扼杀法治进程的不利因素。中国在清末法制改革以前,一直保持着行政司法合一的传...(展开)

智库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际战略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做出的最重大经济决策之一。这一兼具象征意义和破冰意义的政策实践,突破了28.78平方公里的地理范畴,是新形势下中国面向世...(展开)

智库

 中国智库国际传播能力亟待提升

中国开始掀起一股“智库热”。但是,目前我国智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小,与中国国力不相适应。一般我们谈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似乎只关媒体的事。作为舆论产生的重要源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