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极三大巨变是地球最大的事儿

201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组织了二十位全球青年领袖到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探索冰川融化和气候变暖的第一线。作为今年最新当选的一员,我有幸成为中国代表参加了这个来自十六个国家代表的活动。

虽然平时一直听到气候变暖的话题,但是到底为什么气候变暖如此重要?为什么刻不容缓?我其实并没有具体概念,多少觉得这是个nice thing to have,甚至多少觉得是个政治正确的话题。

但是这次旅行从理论到感情上都重塑了我的认识。从几万年前的冰川融化,到五月里的北极温暖到十多度,到冰雪融化导致大量依赖狗拉雪橇为生的当地人不得不卖掉狗,到随团专家理论上的详细和全面讲解,我对全球变暖终于有了理智和情感结合的认识。

不讲一堆堆的数据和模型,而是三个感触极深的故事。希望让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感受到全球变暖到底急迫重要在哪里。

这真的是一个刻不容缓、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大事。

每秒钟格陵兰岛有一万吨的冰在融化

每~秒~钟~。是的你没看错。每天格陵兰岛融化的冰可供纽约市一整年的用水量,数字太惊人了。

格陵兰岛的两天半时间里,我们目击到两场极为罕见的巨大冰川崩塌现场。

第一次是飞到城市边缘的冰川群。载我们的直升飞机机长——一位在冰川中飞行上千次的机长,说从未见过如此大型的冰川崩塌。带队的世界环境科技基金会的首席专家Bob Corell说,这个大冰山最起码是上个冰河时期前形成的。

作者供图

第二次是我们半夜(是的,天是亮的)在“世界尽头”的Fjord公园里赶上的。一个巨型冰山从一坨坨小冰球滑落,到中间部分突然塌方般陷落,再到整个前半部分瞬间坠落,引起海浪袭卷,到大家开始紧张是否会有海啸而要迅速撤离,到最后整个右半边的冰川从海底自下而上劈裂开,掉落海中引起的海浪比原来的冰川还要高,很快形成新的大型冰川

我们并不是“有幸”赶上的。如此极其偶然的现象碰到两次,大家有两个解释:1)大型冰川融化在加速,以后这种偶然会越来越普遍;2)冥冥之中似乎是在发出信息,把信息传达给更多人。

那天早上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是蓝天白云洁白冰川,是在安静的世界尽头有冥想的打坐的,听到的只有甜美清脆的鸟叫声、山洞里化冰的水滴声、还有自己心里和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声音。可现在听到的是每隔三五秒一次闷雷般的冰川坠落声、海浪袭卷冲击六亿年前的山脉声、还有大家被大自然震撼到的此起彼伏感叹声和惊叫声。

作者供图

北极圈里的冰川融化会引起重要的大国势力洗牌。例如渔业开采(格陵兰岛90%以上的出口都是各种鱼虾蟹)和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矿藏的储量开发,对北极圈内的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等国环境、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会有极大影响。

北极地区冰川最低覆盖面积已经降低了40%之多,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由于北极航道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距离比苏伊士运河要短的多,其重要性会日益增加超过苏伊士运河。俄罗斯已经在北极航道开始使用Arc7 液化天然气载运船,普京上个月在国际北极论坛再次强调北极航道对未来的战略重要性。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10亿人丧失家园

如果不改变的话,到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会上升2米,导致居住在海平面周围可能高达10亿人口不得不搬离自己的家园。

10亿是什么概念?80年10亿人,相当于每年1250万人,每年有一整个深圳市的人口,或者十个丽江的人口要丧失家园。

叙利亚内战在过去几年里有500多万人逃离自己的国家。想想中东难民在欧洲后出现了多少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从英国脱欧到欧洲各国极端政府党派的支持率上升。八年里500万叙利亚移民,对比每年1250万的全球人口迁移,会出现如何更加严重的全球问题。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难以忽视的真相》纪录片中讲到,如果格陵兰岛的海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会上升6米,届时北京的大面积土地及大部分的上海都会被淹没。

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过敏和哮喘疾病高发、昆虫食物水源变化导致的新型疾病、更多极端炎热飓风海啸等,导致直接死亡和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所有这些变化,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孩子、孕妇、老人、穷人、长期疾病患者等人的影响比一般民众还要高。

一半以上物种消失

地球生物正在以比自然灭绝率高出1000倍的速度丧失物种。到本世纪末50%的陆地生物物种都会消失。小时记忆中的萤火虫、青蛙都会成为真正的历史。等到2050年去海边游泳,海里的白色塑料垃圾加起来会超过所有鱼类。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可以栖息的冰块大量减少,可使用的鱼虾食物减少,十年前的北极熊是圆滚可爱的,现在的北极熊瘦弱无比。

《我们的地球》记录片中有一幕令人心碎的景象——数百只海象从陡峭的悬崖上跌落至死。海冰减少使得原本栖息在海冰上的海象被迫登陆海滩,在争夺有限陆地空间时,一些海象攀爬过锋利尖锐的岩石,登上了80米高的陡峭悬崖,有的在攀爬过程中坠落。还有的海象想回到海里时,由于出水后的视力变差,不知一步之外就是悬崖,瞬间坠落并一路翻滚到山脚。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在2030年前保护30%的土地(protecting 30% of the planet by 2030),以应对气候变化、生存环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紧迫威胁。2020年将在昆明举行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将推动各国参与并承诺“在2030年前保护30%土地”的目标。希望这次会议可以成为巴黎协定之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个由中国带领的重要全球合作议题。

应对气候变化,从我做起

感慨了这么多,到底每个人能为全球变暖做些什么呢?

例如:做不到素食没关系,吃肉时可以少选择牛肉,因为牛在打嗝放屁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最多(不是开玩笑);

点外卖请选择“无需餐具,助力环保”。根据《经济学人》2017年的报道,每天中国外卖产生的餐盒就有最少6500万个;

空调没有必要太冷,请提高温度设定,太冷对自己身体和地球都不好。

Active Philanthropy给了一个我们每天可以做的小事清单:

作者供图

这个世界真的太美了,我们为它做的太少了。想想加速融化的冰川、从悬崖坠落的海狮、10亿无家可归的未来的我们,气候变暖,刻不容缓,希望可以和你一起加入保护地球的队伍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极三大巨变是地球最大的事儿  北极  北极词条  巨变  巨变词条  事儿  事儿词条  地球  地球词条  三大  三大词条  
智库

 人民币国际化纵深中的支点国家

人民币作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其崛起被认为是21世纪继欧元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它将深刻塑造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秩序。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纯...(展开)

智库

 一带一路下中国需要哪些人才

在人才普遍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地方政府要通过引进国际人才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必须抛弃过往的旧思维,在如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方面下工夫。只要拥有人才,也可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