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环保社团:冷热两重天

  目前,武汉高校几乎都成立了环保社团,大学生们用饱满的热情,推动了公益环保的发展。

 

  去年6月开始,记者广泛接触武汉高校的环保社团,10个月的观察发现,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公益社团,有的热火朝天,有的却陷入困境。

 

  热:走向国际

 

  3月27日,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里,在部分高校环保社团的努力下,武汉数万大学生参与活动,数千间寝室熄灯一小时。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期间,10所高校环保社团联合,通过节水、节电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吨,并用行为艺术、短剧表演等形式,呼吁市民一起过低碳生活。

 

  湿地使者行动、湖泊保育及调查、鸟类观察、绿地图规划……华中农大绿色协会、华中师大春野协会、武汉大学绿舟协会等,每年都有固定的公益活动,团队日益茁壮,甚至超越文学社、计算机协会等老牌社团,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团

 

  其中,华中农大绿色协会注册会员达1100余人,成为全国百强社团、全国十大湿地使者,是华中农大第一大社团。成员王凤竹在德国勒沃库森举行的第三届Tunza国际青年会议上,被推选为UNEP新一届的联合国青年顾问。

 

  作为联系高校环保社团的民间NGO组织,武汉绿色基金理事金英伟告诉记者,近年,武汉部分高校社团频频在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活动中拿奖,他们成员众多、活动丰富、资源广泛。

 

  冷:无力开展

 

  时下,一部分高校环保社团为每年的招新苦恼不已,人数持续下降,一些社团甚至“名存实亡”。“当初加入环保社团时,热情很高,后来发现社团活动太单一,不是种树,就是捡垃圾。因此,大二时退出了社团。”某高校大三学生袁野告诉记者。

 

  一名曾是环保社团负责人的大学生说:“我们很想做些既有影响又有趣的环保公益活动,但常常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资金、专业人才不足,许多策划无力开展。”

 

  华中农大绿色协会会长武宝磊,经常通过武汉绿色基金,与其他高校环保社团负责人交流。他发现,一些红红火火的社团,负责人一换届,就奄奄一息了。他说,由于大学四年一届,注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许多社团没能逃出“一年兴,两年旺,三年衰”的怪圈。

 

  怎样才能活起来

 

  环保社团怎样才能活起来?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执委吴昊亮认为,成功的社团往往结合自身,立足本土,长期坚持。

 

  吴昊亮建议,由于社团稳定性不高,可建立专门环保项目组,如废旧电池处理组、爱鸟行动组等,明确具体的环保行动,使活动具有针对性、继承性和长期性。另外,还应固定外联方式,像传递火种一样传递下去,避免长期项目中途夭折。

 

  调查显示,大多数环保社团的经费严重缺乏,没有固定场所、联系电话、活动宣传等必需品,这使社团很难得到学校、政府、企业的支持。社团可针对本地的环境问题,发现、设计和实施一些可行项目,争取来自政府、私人、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和支持。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总干事李立说,环保社团还要拥有与外界积极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行动,主动与环保NGO组织、其他环保社团、环境专家等联系与合作,逐步社会化、网络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环保社团:冷热两重天  冷热  冷热词条  社团  社团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