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学松鼠会:义务粉碎谣言的NGO

   邻国的9级地震及其核电危机在国内引发了另一场“危机”,海带、碘酒、加碘盐,甚至是酱油都被认为可以防辐射,民间口耳相传,并引起多个城市市民排队抢购上述日常用品。

 

  这些缺乏科普常识的谣言和抢购举动,让一群“松鼠”们陷入了格外的忙碌——一起“粉碎谣言”。

 

  平日里,这些“松鼠”忙于磕开科学坚果的外壳,现在他们向四处散播的“谣言”发动了进攻。

 

  “姬十三”是这群“松鼠”的头目,30多岁的神经生物学博士,科普专栏作者,真名嵇晓华。

 

  他认为,“科学是应当而且可以写得很好看的”。于是,他拿起笔成为了科普专栏作者,并召集同道者,创立了“科学松鼠会”。

 

  “现在已经有100多只‘松鼠’了,很大一部分是一线研究人员,还有一部分是科学记者,以及职业科学传播者,比如科普杂志工作者。”科学松鼠会群博的副主编游识猷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插科打诨,做一些猎奇类的科普文章。每逢重大灾难或事故,“松鼠”们也开动脑筋,针对各种科学问题,答疑解惑。

 

  比如汶川地震、比如这次日本9级地震及其核事故处理。

 

  什么时候成了“谣言粉碎机”?

 

  “科学松鼠会”已经正式注册为NGO,有几名专职工作人员。为养活“松鼠会”,“姬十三”又创办了科普网站“果壳网”,希望拿果壳网的收入补贴科学松鼠会。

 

  而“科学松鼠会”的义务辟谣则早已开始。

 

  “从2007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科普方面的工作。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这当中出来太多谣言”。游识猷说。

 

  游识猷说,“过去地震时传播的‘躲避地震黄金三角’,2008年的时候就被辟谣了,没想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相信。我们就把这些文章再拿出来,希望如果真的发生地震,人们来掌握正确的求生知识,不至于被谣言误导”。

 

  游识猷介绍,此次日本地震刚发生,科学松鼠会就在内部讨论,也发布一些科普文章。“因为汶川地震时,我们也做过地震专题,很多科普文章是现成的,当时也没想到这个事情最后会发展成为核泄漏。”

 

  由于公众对核知识普遍缺乏,谣言也越来越多。

 

  科学松鼠会又陆续发表和转载了关于核知识的科普文章。比如《核泄漏为什么对我国没有影响?》,作者“雪歌”是在美国的一名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气象和地球研究,这篇文章也主要是从气象条件、大气流动等角度分析,判断污染物如何扩散。

 

  “我们一边科普,但一边又有新的谣言出来。有些谣言从科学上来讲没有基础,我们就开始用科学原理来解释,一步步就做成现在这样了。”游识猷介绍,“科普已经做了好几年,也会有一些人通过网络各种手段向我们求证各种疑问,如果我们能回答的我们也会回答”。

 

  实际上,大部分“松鼠”都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写科普文章,或者翻译国外最新科普文章。

 

  “像这次日本地震,‘松鼠’们非常忙,基本上都是国内的‘松鼠’写完去睡觉,国外的‘松鼠’又开始写。这些天出了这么多文章,也出得很快,就靠这样的接班”。游识猷说。

 

  囤积食盐?“松鼠”们笑了

 

  针对盲目的食盐抢购,松鼠会就以一篇《囤积食盐,有必要吗?》的科普文大声嘲笑了这一谣言。

 

  “减轻辐射所需剂量应该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碘化钾,相当于99.4毫克的碘元素。加碘盐的含碘量就按最大值30毫克每千克盐来计算,也就是相当于3.3千克盐。这就是说,要达到和服用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人必须一次性至少吃下3.3千克盐,也就是六斤六两。这样一来,碘是补够了,人也齁死了!显然是不行的”。

 

  文章作者“秋秋”进一步写道,“更重要的是,盐吃多了也会致命!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成人,短时间内摄入70克食盐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至于吃海带防核辐射,另一只“松鼠”小耿在文章中写道,“比吃加碘盐更不靠谱的是吃海带。根据测量,每千克鲜海带含碘最高量是2.4毫克。要达到和吃130毫克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人必须一次吃下41千克海带。这……这要是不撑死,也得吃得累死”。

 

  “小耿”说,“如果说吃加碘盐、吃海带防辐射是数学不灵光,那么另一种说法——喝点儿碘酒来补充碘,那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他解释,而在碘酒中含有碘单质。碘单质有毒性、腐蚀性。口服碘单质会引起中毒,成人的致死量只有2-3克。因此,口服100毫升,也就是半杯碘酒,其中的碘单质已经足以致人死亡。

 

  碘酒是外用的。它只在皮肤表面起消毒作用,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的量很少。即便这样,它也不能用的时间太长,因为过长时间会对皮肤形成伤害。

 

  紧接着,“科学松鼠会”又向“海水会被被核辐射严重污染”的谣言开炮。

 

  “由于太平洋的开放性、海水中很高的钾含量,以及福岛事故的污染水平应该远不及切尔诺贝利事故。海水和海产品的污染问题暂时不值得担忧。而这次放射性污染物将随洋流向东北方向的北太平洋区域移动,对我国沿海无影响。而即使海水被污染也不会到‘无盐可食’的地步,中国海盐并非食盐的唯一来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松鼠  松鼠词条  谣言  谣言词条  粉碎  粉碎词条  义务  义务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公益

 观察:做环境和公众利益的看门狗

英文版请点击此处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方面频出新政并引领公共话题,地处西南一隅的传统工业城市重庆却是社会组织发育的洼地。长期以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