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加拿大借海豹贸易贬低中国人动物保护意识

 

3月28日,中国国际商会和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关注动物保护,倡导绿色贸易”的座谈会。而座谈会关注的主角,是许多中国人并不熟悉的可爱的加拿大海豹。当天,动物保护人士、经贸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并展开了激烈争论。而这个会议的召开,既与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海豹保护日”有关,也与美联社发出的一则报道有关,从加国媒体的一些报道看来,更是与中国貌似有不小的干系……

     3月20日美联社的一则报道说,加拿大东部海岸的格陵兰海豹,原本主要栖息在寒温带的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中,如今正以不断增长的趋势向南迁移,出现在美国海域,连远在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来纳州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这非比寻常的景象令众多生物学家不得其解。格陵兰海豹向美国南部沿海“移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寻找食物和气候变化所致。也有人给出另一种让人揪心的说法:这么多憨态可掬的海豹不远万里,涉海迁徙,是为了逃离加拿大“猎豹人”的魔爪,集体到美国“避难”。而此事更引起中国人极大关注的原因是,有加拿大官员公开说,加拿大人如此加大捕杀海豹的力度和加国海豹产业的兴起,是拜中国消费者所赐,因为中国人是海豹制品的消费大户。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以挽救鳕鱼为由加国大开杀戒

    世界海洋中现存的海豹种类很多,共有13属18种,以南极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加拿大海豹种类有格陵兰海豹、灰海豹、冠海豹,其中以格陵兰海豹居多。在加拿大,商业性猎捕海豹是合法的。加拿大东部有5000至6000多人的生活收入,部分来源于猎捕海豹的活动。海豹猎捕者多为加拿大渔民,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纽芬兰省,主要收入依靠渔业,通过捕猎海豹所得收入通常不到他们年收入的5%,海豹业的整体收入也不到该省经济的百分之一。

    加拿大政府对支持商业猎捕海豹有它的一套说辞。首先,加拿大的产业界和政府认为,海豹数量大,不属于濒危物种。其次,加拿大北部海域的经济支柱——鳕鱼产量连年下降,濒临种族灭绝,渔业管理者们认为,大量的海豹捕食鳕鱼是致使鳕鱼消亡的首要原因。但加政府的说法遭到了各界的反驳。早在1995年12月,来自15个国家的97名科学家,在第十一届海洋哺乳动物学双年会上联名签署请愿书,他们认为:海豹加拿大海洋区域“底栖鱼群”的捕食,并未造成生态失衡的影响,人类的过度捕捞仍是唯一得到证实的与鱼群灭绝有关的原因。加拿大前渔业与海洋部科学家阮森·迈尔斯(RansomMyers)也指出,鳕鱼种群的趋于灭亡,是由于过度捕捞,与海豹无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渔业采用了新技术,通过使用带巨网的先进工业渔船不计后果疯狂扩大捕鱼量,一小时甚至可捕捞200吨鱼,是以往普通渔船整个捕鱼季节捕鱼量的两倍!鳕鱼的捕捞量从原来平均每年的25万吨,激增到1968年的80万吨。此外,捕鱼队不仅捕捞鳕鱼,还捕捞鳕鱼的主要食物来源。受到过度捕捞和食物来源减少的双重威胁,加拿大北部鳕鱼资源急剧减少。

    有人认为,政府支持海豹猎捕还是受到利益的驱使。2002年~2004年,加拿大东海岸地区猎捕海豹活动所贡献的税收,3年分别为2100万美元、1300万美元和1650万美元,所以政府支持海豹猎捕业可以带来大量税收。当天,来到座谈会现场的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加拿大执行董事丽贝卡·奥德沃兹(RebeccaAldworth)认为,海豹猎捕最大的受益者是加拿大的政客,加国政府支持捕杀海豹,是为了争取东部渔民的选票。

 人道屠宰标准实际难以执行

    据介绍,每年2月末,雌海豹会游上4000公里,到加拿大纽芬兰省附近和丹麦的格陵兰岛等地繁殖,它们在大块浮冰上产仔(通常1只,有时双胎)。大规模猎杀海豹的行动通常于每年3月末4月初,就在圣劳伦斯海湾和纽芬兰拉开序幕。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过去5年中,遭到捕杀的海豹有97%不到3个月大,其中大多数出生不到一个月!而海豹的寿命可达20年。大量海豹幼仔遭到猎捕,一方面是因为小海豹的毛皮精良,能在国际皮草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是因为小海豹游泳技术还不娴熟,难以离开冰面下水,捕杀起来更容易。加拿大政府虽早在1942年就宣布,把捕杀海豹的数量控制在每年1.5万头。但进入21世纪后,世界海豹皮市场需求量大增,加拿大捕杀海豹的数量逐年回升。2006年,加拿大猎捕者在圣劳伦斯海湾的冰川上,猎杀了33.5万头小海豹,创有史以来最高猎杀配额。另据法新社3月25日报道,加拿大渔业部长盖尔·谢伊(GailShea)当天宣布,2011年的海豹猎捕配额,将从去年的388200头增至468200头,数量增加了20%,包括40万头格陵兰海豹,60000头灰海豹和8200头冠海豹

    除了捕杀幼仔,加拿大海豹捕猎者还以其残忍的捕杀方式而为人诟病,更是引起动物权利保护者的强烈抗议。

    按照传统捕杀方式,海豹猎捕者手持木棍或斧头靠近海豹,对其当头一击令其毙命,这样的方式被认为给海豹造成的痛苦小。但实际上,一些猎捕者仅仅在打昏海豹后,就用尖利的钢钩将其拖上船,或直接对其开膛破肚,或将雄海豹生殖器剁下以制作“海狗丸”,最后将其尸体随意丢弃在冰面上,任其腐烂。

    2007年,一个由兽医和动物学专家组成的专门小组经研究发现,加拿大海豹猎捕者普遍无视有关条例,被枪击或棒打的海豹受伤率高,在66%的屠宰案例中,猎捕者都未能确保海豹已经死亡就活剥海豹皮,他们认为加拿大商业猎捕海豹的本质是不人道的。

    数十年来,国际上一些兽医管理机构曾建议海豹捕猎者,用“快速连续的方式”猎杀海豹,以符合公认的人道屠宰标准。这些方式包括,用刺棒猛击或枪击海豹头部,而后确认海豹失去知觉,再对其放血,等放完血后再移动海豹,放血过程中应守在海豹身边,确保海豹一旦恢复知觉再将其打昏。确认海豹失去知觉,是为了不给它们造成恐惧和痛苦。兽医管理机构还建议,猎捕者不应在开放水域或任何可能无法取回海豹尸体的情况下,猎捕海豹

    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丽贝卡认为,加拿大人不可能做到人道捕杀海豹,因为在冰面上很难操作。海豹猎捕地都在远离海岸的浮冰上,浮冰极不稳定,而且有时天气不好,能见度较低。商业猎捕者如果按照人道方式屠宰,整个过程历时较长,冰面可能无法承受他们的体重,对猎捕者自身和猎捕船舶的安全会造成威胁,加之高昂的猎捕船舶运行费用,加拿大商业性猎捕海豹,不可能按照人道的方式。

    国际爱护动物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华宁在会上称,加拿大的商业性海豹猎捕是地球上对海洋哺乳动物最大规模的屠杀。近年来,超过100万头海豹已惨遭屠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斯蒂文·哈里斯教授通过调查断言,加拿大当前对格陵兰海豹的管理计划,已对海豹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海豹的过度捕猎,导致格陵兰海豹数量迅速减少了近2/3,而今天的杀戮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时。

    此外,格陵兰海豹依靠海上浮冰孕育和抚养幼仔,但全球变暖导致北大西洋的冰盖迅速消融,数以万计的小海豹还未成长到可以在开放水域生存之前,就已经因海冰融化而溺水死亡。气候变暖已使得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脆弱,商业捕杀更是雪上加霜。

 多国对海豹制品下达禁购令

    环保人士近年来曝光的血腥屠宰海豹的场面及数年来的不断呼吁,使得全球各地反对捕杀海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各界对加拿大猎捕海豹的做法谴责不断,纷纷对海豹制品贸易进行限禁。

    用海豹皮制成的衣服、帽子、披肩及其他饰品,曾是欧美多国流行的奢侈时尚品,但目前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海豹制品。美国于1972年通过《海洋哺乳类动物保护法》,取缔任何海洋哺乳类动物及其制品输入;南非禁止商业性猎捕海豹也已10年有余;近年来,墨西哥、克罗地亚、巴拿马、斯洛文尼亚等国,有的终止了本国的海豹制品贸易,有的则宣布了相关意向。

    2009年5月5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进口包括海豹毛皮、海豹油及相关产品在内的海豹制品。欧盟相关禁止进口法令,引发世界各地动物保护运动的新一轮高潮和海豹制品消费的大幅下滑。同年,俄罗斯政府也禁止了俄罗斯附近海域的商业性海豹屠宰。欧盟更是于2010年8月正式对27个成员国实施禁令,有效堵截了加拿大海豹产品的一级市场。短短一年半,加拿大就因市场萎缩而减少捕杀海豹近50万只,整个加拿大海豹猎捕业濒临停滞。

    面对这一情况,加拿大本国人又作何感想呢?其实,加拿大知名市场和社会调查研究顾问“环境学研究小组”(EnvironicsResearch)2005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70%的加拿大人反对商业性海豹猎捕,而对于杀戮海豹幼仔的反对尤为激烈。加拿大民意和市场调查公司Pollara2007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加拿大人支持禁止海豹贸易的其他国家,同时,67%的加拿大人反对政府为了海豹业的利益,花公款游说外国政府。

 

 

加拿大渔业部长来中国游说

    失去欧美的销售市场,令加拿大海豹捕猎者垂头丧气。然而,加拿大并不甘心就此放弃海豹业。近年来,海豹产品厂商为扩大销售市场,迎合亚洲人爱吃补药的习性,以广告夸大海豹油、海狗鞭等的疗效,大举开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市场。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至2009年间,加拿大海洋哺乳类油脂量共有74%输到亚洲地区,排在第一位的是韩国,占42%,其次是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占31%。用海豹油和海豹鞭制成的保健品在亚洲市场的热销,为加拿大海豹猎捕业的复苏提供了契机。

    2010年9月,加拿大海豹营销组织在广州举办了“加拿大海豹时尚和工艺技术培训班”,展出了海豹皮革设计作品,包括男女皮鞋、运动鞋及箱包、饰品等各种产品,“下定决心要教会中国消费者消费他们的海豹制品”。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的数据可知,2003至2009年间,加拿大销往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海洋哺乳类动物油脂共占加拿大总输出量的31%,仅次于韩国。

    为了替本国备受争议的海豹产业找到新的市场,2011年1月12日至15日,加拿大渔业部长谢伊亲自带领海豹制品商,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37届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并在会上为海豹制品大加宣传。她称:“这是加拿大猎捕海豹者、加工商、工匠和因纽特人生产出的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之一。”除了海豹皮、海豹油,加拿大还希望向中国出口大量的海豹肉。谢伊在参加海豹业者会议时甚至说道:“我相信中国富于创造性的厨子们将大胆烹制出海豹佳肴。”

    开完交易会的谢伊马不停蹄地赶回加拿大,向其国内民众表示:“中国有大量的人口,对加拿大来说,是个很好的潜在市场。”而加拿大媒体也高调报道中国同意海豹贸易,加拿大广播公司于1月12日发布的有关加拿大和中国签署海豹产品出口协议的报道中提到,谢伊说:“我非常兴奋,因为加拿大渔业家庭会从这个和中国达成的市场准入协议获得直接的好处。”此外,加拿大《环球邮报》1月12日竟然如此报道说,“中国是个巨大的买主,而且没有动物权利意识”。加拿大研发和生产海豹油产品的帝比爱工业公司(DPAIndustries)的董事长韦恩·麦金荣也称:“中国有缺乏道德良知的消费群体,他们才不在乎买的是什么产品呢。中国人什么都吃。”

 中国公众强力反击海豹制品

    事实上,中国公众对加拿大海豹推广团体向中国市场销售海豹制品,给予了强烈反击。

    服装设计师使用动物皮草,一直是最受网友和环保人士关注的话题之一。1月28日,名为“别吃朋友”的网友在微博上爆出“2011春晚服装设计师郭培为主持人董卿设计含海豹皮的礼服”的消息,顿时引发热议。之后,郭培通过微博公开道歉,她表示:“因为之前有一张赠送的加拿大海豹皮,在设计上曾经考虑过使用。但是看到广大博友的意见,我非常诚意地接受大家的批评,也感到对我的关怀和大众的慈悲。我保证今后不使用动物皮毛,也对此事表示非常的抱歉。”郭培的行动得到了公众的一致赞赏。

    2月27日,“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公开发表了一份题为《关于禁止进口加拿大海豹制品的提案》,她从生态保护、加拿大屠杀海豹的残忍及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作出禁止进口海豹制品的有关规定,以净化中国市场和维护国家形象。

    其实,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同加拿大政府签署海豹制品准入中国大陆的任何协议。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会长秦肖娜指出:“前段时间加拿大的企业来到中国,并没有和我国政府签署海豹准入中国的任何协议,现在是阻止海豹产品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

 各方激辩动物保护与贸易规则

    在这次座谈会上,多方动物保护人士谴责了加拿大猎捕海豹的残暴行径,认为没有交易就没有海豹杀戮,他们呼吁中国拒绝从加拿大进口海豹制品。为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和动物保护现状的错误解读,参与座谈会的各界人士,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和辩论。来自加拿大国际动物救援联盟的执行总监安德鲁·普拉姆布利(AndrewPlumbly)表示,拒绝海豹制品除了因为加拿大方面捕猎时的不人道,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豹产品存在很大的安全卫生问题,对消费者身体有害。海豹油和海豹肉含有大量的水银和农药,加拿大质检部门并没有充分检测,食用隐患大。另外,有些被屠杀的海豹,眼睛会流出绿色液体,可能含有传染病毒,加拿大一些保健品公司却把利用这些海豹制成的产品投放到国外,有可能使消费者患上传染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表示,中国的进口总额达1万亿美元,而从加拿大进口的海豹产品仅占万分之几的比例,海豹制品贸易对中国商业利益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是否禁止海豹贸易关键不在商业利润上。而且,现在还没有国际法或国内法律作为依据,让中国政府禁止海豹制品贸易。国际贸易不是随心所欲的,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果因为禁止海豹进口而违反了贸易规则,加拿大是有权起诉的。梅博士建议,要制止加拿大方面的海豹屠杀、推进动物福利建设,应设立恰当的目标,向企业和个人宣传绿色贸易的概念,拒绝不人道的动物产品,让公众的意识形成强流,进而推广公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教授莽萍表示,传统上,中国人保护动物的意识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中华民族是个仁爱的民族,但是现在许多人甚至是高学历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并不了解传统。她说,阻止海豹屠杀并不只是几个动物保护组织的意愿,而是广大民众的意愿。她希望政府尊重动物保护者,尊重民意。莽萍还以众多中国人反对海豹产品的意愿为例,认为有可能重建中国人文明爱物的传统。

    而《新京报》评论员曹保印在座谈会上谈到,动物保护主义者应该更理性,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他建议动物保护主义者不妨站在行业、政府或某个领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的解决方法才更有效。(《环境与生活》杂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物保护  动物保护词条  加拿大  加拿大词条  海豹  海豹词条  贬低  贬低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