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助力贫困大学生有尊严地就学

        2008年,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贫困山区的马献兵考上大学了。对马献兵的父母亲来说,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一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愁苦之中。因为马家三个儿子,老大在甘肃政法学院读书,老二在上宁夏大学,老三今年又考上了,三个儿子一年光学费最少也得一万五,这还不包括吃饭、穿衣、书本、学习资料等方面的花销。对马献兵一家来说,辛辛苦苦种地一年的收入,最高也不过三五千元,仅够维持温饱,三个孩子上大学所需的花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2007年3月21日,与姬俊鹏同学签署第一份借款协议书贫困阴影下的大学生求学之路

 

 

        大学的高额学费,对于城里人和农村里的富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西北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孩子们争气,一家之中有几个考上大学,给家长带来的,就不是惊喜,反而是精神上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甚至是无以言表的自卑和屈辱。

 

 

        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三个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七个县,以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山区,十年九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性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和贫困县。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三个地区的农村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县农村为例,山区农民的一个五口之家,以每人拥有土地2亩计算,一家人有土地10亩。这些土地都是旱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风调雨顺的年景,按每亩地最高产量300斤小麦计算,年产小麦3 000斤。每斤小麦按最高市场价每斤1元计算,这个家庭种地年收入3 000元,除去成本(化肥300元,籽种350元,不算耕作人工费(劳力、畜力等),收入是2350元。这区区2350元就是5口之家1年的生活费。

 

 

        严酷的事实是,这些地区十年九旱,亩产300斤小麦的年景几乎没有,一般的亩产都在150~200斤左右。这样一来,种地入不敷出,一家人仅仅解决温饱尚且困难,还要应付请客送礼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往来,哪里有钱用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呢?

 

 

       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像马献兵一家这样的农民家庭比比皆是。现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学习资料费、生活费加起来,最少也得1万元。如果家里有2个或3个孩子上大学,每年最少要筹集2~3万元。这些天文数字般的钱从哪里来呢?

 

 

回应贫困:大学生无息借款项目启动

 

 

        从2003年开始,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兰州兴邦)就开始关注并帮助甘肃、宁夏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他们的父母分忧。2003~2006年,兴邦动员地方少数民族企业界人士捐款,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资助金额1 000~3 000元。但这些年兰州兴邦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募款金额有限,助学金这种资助形式满足不了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家长的渴求。面对一双双失望的眼睛,我们感到无能又无力。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募款资助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作为一个立足地方的民间组织,怎样才能可持续地帮助一个个从赤贫的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呢?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仿照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联合有志于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基金会、企业家,开创民间渠道的贫困大学生助学借款渠道。

 

 

        2007年,兰州兴邦与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河南省中艺进出口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小额无息借款基金。兴邦负责项目实施,两家合作伙伴连续4年向该基金注入资金,最终达到100万元的资金规模,平均每年借款金额25万元,使62名大学生受益。借款的学生分布在1~4年级,到合同期满时,第一批借款学生所借款项开始回收,下一轮借款开始。

 

 小资料:小额无息借款项目执行细节      

 

借款周期:小额无息借款项目的滚动周期是8年,按正常情况,一位学生大学4年在读期间,分4次借款,每年4 000元,共计16万元;毕业工作后的4年里分批还清1.6万元,也可以一次性提前还清。如果是二年级学生,上学的3年中借款总额是9 000元,借款周期是6年,毕业后3年还清。依此类推。归还的借款,用于下一轮借贷,形成滚动循环的借款模式。     

 

借款协议: 项目实施单位兰州兴邦借款人签订借款协议书;     

 

借款担保: 由在职国家公职人员或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做借款担保人(偶遇天灾人祸学生的情况,可协商缓期还款或免除还款)。     

 

借款程序: 申请小额助学借款,须完成3份文件:1.提交申请表;2.与经评审同意借款的学生签订借款协议书;3.担保人须填写担保人承诺书。履行完这些手续,即可为学生发放协议书议定的借款

 

 

        到2009年底,该项目实施3年以来,兰州兴邦为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的100余名在校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包括一些汉族学生)提供了小额无息借款,每人每年4 000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上文提到的马献兵兄弟3人,也得到了这个无息借款项目的帮助。

 

 

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外开拓民间渠道

 

 

        既然国家设立了大学生助学贷款项目,兰州兴邦倡导并实施这个民间性质的助学借款计划是否多此一举?

 

 

       对于我国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家庭有能力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对国家设立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可能没有什么需求。但贫困落后的西北地区,尤其是更落后的西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非常大,几乎每一个考入大学的学生都期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是由这些地区极端贫困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

 

 

        而国家助学贷款,在西北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县,有名额的限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据招办马主任介绍,2009年,全县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484名,而省教育厅下达该县的国家助学贷款名额只有71人,经过争取,最终有120余名大学新生享受了国家助学贷款,占总人数的24.8%。

 

 

        剩余的360余名大学新生只能另想办法,去圆自己的大学梦。据了解,未获得贷款的学生,大多数和获得贷款学生相比较,家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兰州兴邦倡导并实施的这个民间性质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小额助学借款计划,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而且,由于借鉴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模式并在项目设计和管理上进行了改进,这个项目推出后,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

 

 

        项目资助方代表与同学们座谈国家助学贷款虽然在学生上学期间没有利息,但从学生毕业开始,贷款开始计息,对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而兴邦的小额助学借款,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一个循环周期是8年,毕业后用4年时间还清借款。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间1~2年。在8~10年的时间里,这笔借款一直不收利息。

 

 

        项目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也为学生所欢迎。学生毕业后,兰州兴邦让学生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自己制订一个分期还款的计划(还款时间表),自己收入多时可以多还,收入少时可以少还。家庭经济突然好转了,可以一次还清;家庭遭遇变故,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申请延期还清。而国家助学贷款在这方面欠缺考虑。

 

 

        无息助学借款项目推广这样的公益理念:引导基金会、企业或个人开展可持续的助学活动,使助学金循环使用,惠及一批又一批学生,达到最佳使用效益;享受小额借款的大学生们,感到这个钱是借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今天有困难借了,将来有能力便还了,这才是有尊严的。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项目中已有6例高年级学生毕业找到工作的还款记录。他们借款时所处的年级分别是2~4年级,借款年限分别是1~3年不等。他们毕业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清借款。笔者专门电话访问借款的同学为什么急于还款,得到的回答是:履行协议,守信誉是自己应该做的,而更重要的考虑,是赶紧还款,免得给担保人带来麻烦,大家都没面子。国家助学贷款普遍存在还款率低的问题,兰州兴邦设计了由在职国家公职人员或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做借款担保人的还款机制,预计能大大提高项目还款率。

 

 

        另外,有人会问,小额借款项目执行过程中会有行政成本。无息借款,不收任何费用,项目如何运作?答案是,兴邦和支持这个项目的基金会、企业或个人达成了协议,由项目支持方提供专门的项目管理费用(如人员工资、电话费等)。

 

 

理念传递下的行动

 

 

        关心民族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赞扬这个民间小额无息助学借款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会长禹贵民先生不但对项目的实施提出宝贵意见,向省上有关部门和领导宣传介绍该项目,还通过自己的渠道介绍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申请借款。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云南省的数个少数民族教育基金会都有意推广这个可持续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助学模式。

 

 

        这个项目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公益理念。笔者和借款学生交谈,他们说,以前自己觉得这个社会是冷酷的,人们没有同情心。通过这个项目,觉得这个社会还是很温暖的,强者帮助弱者,让人看到了对社会对未来的希望。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当自己的经济情况稍稍好转后,马上把借款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学。一些同学还表示,自己将来如果“发达”了,也会支持这样的好事情。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马小红在来信中说:“在去年寒假期间,我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支教活动,我被分配到宁夏吴忠市的一个清真寺为孩子们补课。尽管我的知识有限,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用我的实际行动,把贵机构给予我的爱心也传递给他人。”在借款的大学生中,象马小红这样以行动回馈社会的情况还有很多。

 

 

未来3年的目标

 

 

        按照与合作伙伴达成的协议,预期截至2010年底,小额助学借款项目的资金总量可以达到人民币100万元,每年能够借到款的学生也就60余人,对于农村贫困面非常大的甘肃、宁夏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连每年新生总数的一个零头都达不到。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不敢在媒体上公开宣传,担心借款申请书会像雪片一般飞来,无法应对。目前接受申请的渠道,仅限于通过已借款学生介绍同学或同乡,以及知道该项目的大学老师介绍。在未来3年里,兴邦希望通过努力,与更多的基金会及企业达成合作,为项目注入更多资金,使资金总额达到300万元人民币,这样每年可以帮助200~300名贫困大学生。如果达到这样的资金总量,兰州兴邦也许就可以在媒体上公开地征集借款申请了。

 

 

       我们期待更多的基金会和企业家,能对这个助学项目感兴趣,和我们一起携手,帮助贫困大学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作者摆渡,真名摆生义,系兰州兴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联系方式:bsy1961@163.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助力贫困大学生有尊严地就学  就学  就学词条  助力  助力词条  贫困  贫困词条  尊严  尊严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