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JA,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远航扬起风帆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不过我没有像以往一样,百无聊赖的蜷缩在家,而是在午饭过后,匆匆赶往中央民族大学。这个学期,我参加了由JA组织的为大学生分享就业心得的志愿服务。每个周六的下午2点开始,我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朋友们来到这里,与大学生们一起探讨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议题。

 

    两年前,我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奋斗以后,终于顺利的实现了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就业的无奈与无助。所以工作以后,我一直在想是否能为其他人做点什么。一次偶然,楼上就职于某外企的姐姐向我推荐了JA,说是一个专门为学生开展提升竞争力的教育,他们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来推动教育项目的开展。时值我的同学们正面临研究生毕业(选择读研的同学),看到他们亦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局面,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这个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触动了我的心,所以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究竟达到何种程度呢?

 

2009年,根据麦可思调查,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则达到了87.5%。这充分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所以在求职中不断地碰钉子,而毕业后,逐渐熟悉就业市场真实情况的同学可以顺利的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在去年“两会”上,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应届610多万毕业生,加上往年未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关注。而与此同时,国内近年来快速增长的GDP、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大学生的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道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即失业的年轻人,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抱怨挑选不到合适的人才,如此局面源于何?——信息的不称,需求的不匹配。教育界如何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被市场真正认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事实上,早在1993年,时任JA中国董事长兼总裁的周保罗先生就曾说过:“中国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一流的国际型商业人才,我们必须确保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全球化的挑战中做好准备。” JA全称为“Junior Achievement”(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创始于1919年的美国。JA认为:国家的未来在于每个人都能充分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的习惯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国家所需要的,就是帮助下一代认识到,上一代人的勤俭节约美德和创业精神,在新的时代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多年来,JA一直致力于在教育界与工商界搭建桥梁,推行实用的教育项目,由优秀的企业志愿者走进校园,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尽早开启了解社会的窗户,使他们掌握必备的经济学、社会学等必需的知识,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竞争中找到恰切的位置。

 

实践证明:JA所发挥的功能是有效的。美国50人以上的企业总裁中,有1/5的人曾是JA学生;有1/4的企业曾参与JA活动。曾参与JA活动的商界、政界领袖,包括: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波音前首席执行官William Allen、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等。JA目前作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非营利教育组织,每年在在全球124个国家开展教育项目;使900多万学生受益; 拥有来自世界顶级企业的超过7,000名董事会成员;每年参与JA课程的企业志愿者近30万人;在志愿者管理和一站式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的帮助和激励中国的青少年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周保罗先生放弃了在美国如日中天的事业,积极地投身非营利事业,将JA引入到中国。2001年,他在北京和上海的办事处开始推行项目。逐渐,广州、成都等城市也拥有了办事机构。JA中国拥有非常强大的董事会,诸如:波音(中国)总裁王建民、摩托罗拉(中国)总裁高瑞彬彬等26名高端企业的高层,重要的决策都由董事会商议决定,董事会成员本身都是志愿者。他们严格按照公司管理的法则来管理非营利组织,JA中国在国内的小、中、大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推行不同的课程。如:在小学开办“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等课程;高中有“学生公司”等课程;大学开设了“事业起航”“MESE”等课程。现在与JA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有500多所。负责给学生授课的企业志愿者大多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亦有政府部门及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的为学生传授与分享职场生涯的得失。在每期课程开始前,志愿者会接受机构组织的培训,以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

 

与大多数ngo给人的印象不同,JA中国的办公环境比较优越,在上海是恒隆广场,在成都则是传信大厦。这一点让许多人惊叹不已。此外,JA中国所推行的每一个项目,也与跨国公司市场部的操作手法无异,这些都是周保罗十分强调的。他说“企业是由市场管制的,做不好就会被市场淘汰,而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市场来管理。经营一个非营利组织要比做企业更难。所以,一定要花较高的薪水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做公益事业,这样才有可能成功。”JA曾经积极筹划JA高尔夫精英赛,并要把这一比赛打造成中国最高端的公益赛事。负责、敬业、前瞻、高端是JA中国给人的印象。目前,JA中国正逐步拓展合作资源,除了与传统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社团加深交流以外,还与共青团中央等政府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

 

我这次参与的是2009年秋季学期事业起航(caree  go)课程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志愿服务,专门为大学生打造的课程,主要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面试、初入职场、团队合作等内容。民大事业起航团队共有8人,包括来自外企、国企及政府机关的志愿者6人,民大合作社团的负责人1人(负责学校生源招募、场地提供等工作)以及校园大使ccc(指的是负责访课,连接志愿者与JA团队的工作人员,由在校生担任)。正式开课前的培训课程上,有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JA的资深志愿者,也是我们的培训讲师李东朔老师遇到了他曾经的学生、现就职于丰田的万虎同学。万同学坦言:自己曾经在大学期间,旁听了三次cg课程,每次都感觉到受益匪浅。毕业后,他顺利的拿到了满意的offer, 现在他则成为了一名JA的志愿者。其实,在JA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许多受益的朋友会积极的加入JA,以期帮助更多的人。像李东朔本人就笑言,曾经拿cg课程学到的面试技巧去了号称最难进的公司——google,现在他已经坚持带这门课有5年的时间了,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值得在场的每个人学习。

 

Cg(caree  go)课程共分5次,每个周末半天,连续5个周末。在授课的过程中,志愿者通过游戏互动、模拟面试、故事讲解等方式为学生分享了各自的就业选择、求职经历、工作经验。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都值得推敲和获得新的感悟。这些过来人“一次转身带来的事业转机、一句话争取到的宝贵机会、一个思想的火花带来的业绩攀升”令校园里的学生们倍受鼓舞、摩拳擦掌。

 

比如:我们的跳槽大王,现就职于自己和朋友们合伙创办的公司的张辉先生,就曾先后到过宝洁、GE等大型外企,他对职业选择的判断很有说服力;以女性视角作为切入点的张彩瑞女士则告诉同学们如何把握事业与婚姻的关系,给同学们的未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数字极其敏感,曾就职于外交部、中信证券的张帆以冷峻、幽默的语言提醒大家一定要有有价值的一技之长;专门负责面试工作的来自方正集团的泽一老兄以人力资源官员的身份告戒同学们进入职场的注意事项---------------这些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宝贵的经验在书本上是很难看到的。

 

我本人在这次cg的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把握机遇。在个人资源并不见得丰富的情况下,如何将稀有的机会收入囊中,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在你不不是出身名校、专业也不是热门,家里没有过硬的后门的情况下,我们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究竟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可能就是态度。我告诉他们,良好的期望,积极的态度是做事情成功的首要基础。在这个看似口号的语言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道理。我用自己在可口可乐公司三次面试的经历告诉他们,坚持不懈有多么重要。从第一次连可乐公司的门卫都不让我进门,一直到最后一次他们的人力资源官员破例,亲自打电话召唤我去他们的公司,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靠着自己执着的态度所做到的。听完后,很多同学在大笑之余,都觉得很有收获。

 

课程的最后一次,学生们以5年后的-----为题展示了他们的“作业”,很多同学用到了在cg课程中的沟通技巧。有心的同学将整个课程剪辑成视频,一个个欢乐精彩的瞬间被记录下来,“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never  say  die,you will  try”同学们纷纷把志愿者老师们的常用语引用进来,相信他们已经记在心里。课程结束的时候,志愿者们收到了特殊的礼物——写满了由各种民族语言书写的祝福的卡片。看着这些真挚的文字,志愿者们的眼眶有点湿润----------

 

短短的5次课程,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得以前有一首言语单纯,却意义深刻的歌曲叫《我们的志愿》,歌词大概的意思是:小时候我们的理想是当总统,做科学家,但是渐渐长大后,我们发现总统只有一个,而科学家也不是太多,于是我们的理想变的越来越现实,甚至越来越平庸和卑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相信他们的理想,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一个人最本真的美好就源于此。而加入JA很大程度上,在做的就是帮助每个孩子坚持他们的理想,并最终将理想得以实现。这就好比给每个渴望飞翔的人安上翅膀,给即将远航的船扬起风帆。

 

古语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似乎忘记了彼此问候与照顾,然而总有人关注到其他更多人的需要,并积极的践行着。这就是公民社会的力量,JA所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激励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为他人服务的行列中来,为了中国青少年成为明天更好的主人。

 

附:JA的介绍

 

一、教育组织

 

JA的历史

 

  JA(Junior Achievement)是全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它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目前,JA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经济和商业教育,每年有700多万青少年接受JA的课程。JA 中国(Junior Achievement China)在周保罗先生和周氏家庭基金会的支持下于1993年成立。1995年,它在中国注册。此后,数以千计的教师和志愿者参与了JA中国的项目,来自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和大学不同年龄段数以万计的学生从中受益。

 

JA的运行模式

 

  作为连接教育界和工商界的桥梁,JA中国开发并实施从小学到大学的经济、商业课程。我们与学校合作开展课程,与企业合作招募志愿者并获得资金支持。 

 

课程开展情况

 

  目前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160余所学校中开展19个课程和活动。在2006-2007学年, 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共有140,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我们的课程。 

 

董事会

 

  我们目前有24名董事会成员。他们不仅是JA中国忠实的长期志愿者,而且为JA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Benjamin Avancena, 强生医疗国际副总裁

 

  Steve Bertamini, 通用电气东北亚区董事长兼CEO

 

  赵林,挪威腾博视通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

 

  陈永正,NBA中国总裁

 

  周施艾黎,周氏家庭基金会

 

  周保罗,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董事长兼总裁

 

  Jorgen Clausen, 丹佛斯总裁

 

  Norwell Coquillard,嘉吉公司中国区总裁

 

  冯世龙,铁姆肯(中国)总裁

 

  Andrew Grant, 麦肯锡大中华区董事兼总裁

 

  Cary Gray,国际俱乐部饭店(北京)总经理

 

  高瑞彬,摩托罗拉(中国)总裁

 

  李开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 

 

  Timothy Lynch, 波音亚洲区人力资源总监

 

  麦予甫,玫琳凯(中国)总裁

 

  麦汉荣,毕博大中国区CEO

 

  Iain McDaniels,固特异轮胎公司项目经理 

 

  Jim McIlVenny, 陶氏亚太区兼大中华地区总裁

 

  吴港平,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陶景洲,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

 

  王建民,波音(中国)总裁

 

  Chris Watkins,北京博禹国际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John Watkins,康明斯(东亚区)总裁

 

  黄德荫,安利中国总裁

 

  JA的课程

 

  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的课程是推进我们实现使命的核心,通过国际青年成就连续统一的课程,学生们学会使用信息,利用技能,思考并解决问题。 

 

  小学 

 

  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世界

 

  初中 

 

  国际市场

 

  《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 

 

  高中

 

  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模拟 (MESE)

 

  青年理财

 

  《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

 

  学生公司 

 

  职业学校 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模拟

 

  青年理财

 

  《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 

 

  大学 

 

  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模拟

 

  学生公司

 

  事业启航

 

  商业道德

 

  一页商业计划 

 

  活动 

 

  《事业启航》培训班

 

  国际青年成就志愿者日

 

  打工子弟学校志愿行动

 

  国际青年成就“职业见习”日 

 

加入JA

 

  孩子们往往相信他们的梦想能够实现。他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过程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你的生活、工作经验以及对成功的向往能够让你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帮助下一代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联络方式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68号聚龙花园5号楼5单元201 (100027) 

 

  电话: (86-10) 6551-5235/36 

 

  传真: (86-10) 6552-7850 

 

  电子邮件: beijing@jachina.org

 

  上海:上海市南京西路1366号恒隆广场二号楼21层 (200040)

 

  电话:(86-21) 2208-8888

 

  传真:(86-21) 2208-7777

 

  电子邮件:shanghai@jachina.org

 

  广州:广州市林和西路1号广州国际贸易中心22楼B-C室 (510620)

 

  电话:(86-20) 2222-1546

 

  传真:(86-20) 3878-4250

 

  电子邮件:guangzhou@jachina.org

 

  香港:10/F St. George"s Building, 2 Ice House Street,香港中环

 

  电话:(852) 3197-8046

 

  传真:(852) 2526-2153

 

  电子邮件:vlau@jahk.org

 

  网站:www.jahk.org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风帆  风帆词条  远航  远航词条  扬起  扬起词条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