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12月8日,“可持续实践与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隆重开幕,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也在开幕式上正式揭牌成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揭牌

 

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北碚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亚洲学者交流中心(ARENA)、香港社区伙伴(PCD)协办。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在探讨当前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的现状、机制及其对人民生计深远影响的基础上,集中关注作为民生基础命脉的“粮食安全与食物主权”议题,进一步延伸出“统筹城乡”、“乡土经济与社区建设”等可持续实践与包容性发展议题。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原副书记贾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合作交流部主任金德淳,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张红松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或讲话。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代表学校致辞,向与会中外专家和领导到来表示欢迎。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晓黎宣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成立文件及相关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名誉院长、顾问聘任文件,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主持仪式。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由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担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担任执行院长,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担任常务副院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和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钊担任副院长。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三位中国乡建运动先驱的后人卢国纪、梁培宽、晏鸿国担任名誉院长,卢国纶、卢晓钟、邓文媛、卢国模、梁培恕、黄光祖、卢晓蓉等担任顾问。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接收名誉院长晏鸿国赠送给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书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胡斌、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孟东方等。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发展中南方国家,欧洲、北美洲发达国家的相关领域国外学者和实践者,以及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领域学者与实践者130余人出席会议,由晏阳初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接推动的菲律宾乡村建设促进会负责人及受其影响成立的尼泊尔乡村建设实践负责人也专门与会参与讨论。

此外,曾出席周恩来总理所推动的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著名全球化问题专家、全球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依附理论创始人之一、已80多高龄的萨米尔·阿明教授专程从法国前来进行精彩的开幕演讲。

 

研讨会为期三天,以论坛及分主题研讨会方式进行,与会多名专家在学校举办多场学术报告。10日至11日,还开展了重庆乡村建设历史旧址考察。

本届论坛试图探讨一种以民生为本而非以利润为本,同时具有“经济-生态”面向的粮食安全体系。会议积极探讨了经济危机、农产品期货贸易、大型跨国粮农企业、金融投机买卖等对粮食安全与食物主权的影响,交流南方国家的应对政策与经验;探讨生态因素(包括全球暖化、核辐射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交流各国的应对实践与经验;探讨和交流源于中国本土但却产生着世界性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面对上述议题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反思。

本次会议邀请了全球部分南方国家的思想家与行动者,对人类安全及可持续实践、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乡村本土社区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发现并发展各南方国家在可持续实践方面的已有本土经验。论坛的国际影响将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试验经验的借鉴与推广、西南大学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及北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等方面都有着较大意义。

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将尝试通过农村区域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教育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西南大学地处民国乡村建设遗址群的地理优势、已有乡村建设历史资料整理研究的资源优势、拥有包括教育及农科在内的各学科门类齐全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入开展当代乡村建设研究。同时,贯彻党和国家发展“生态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结合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实验区的特点,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城乡结合、乡村建设实践的工作方法。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海内外乡村建设的多样化实践经验,开展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推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开展乡村建设与三农研究领域的海内外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教材与专著的整理、编撰出版;结合历史与当代研究,深化乡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工作;贯彻高校服务于地方发展需求的职能,发掘重庆北碚地区自然、历史与人文资源,推动乡村建设文化发展。

 

晏阳初先生所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1940年在重庆北碚歇马乡大磨滩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945年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乡村人才的高等学府。该院在抗战初期人财物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邀请张群、蒋梦麟、张治中、陈布雷、甘乃光、蒋廷黻、黄炎培、卢作孚、梁漱溟、梁仲华、陈筑山、张伯苓等各界代表人物组成董事会,设农学、农田水利学、教育学、社会学四系,学制4年,并在璧山县创立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试验区,作为该院学生实习基地。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办学11年,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共招新生1180人,毕业生379人,其中专修科毕业134人,本科毕业245人。瞿菊农、梁仲华、孙伏园、白季眉、汪德亮、魏永清、孙渠、张汇兰、叶德光、徐坚、马特、常得仁、崔宗培、胡洁清、王诗农、任宝祥、梁桢、徐国棨、陈定宏等知名教授先后执教于此。该院于1952年并入今天的西南大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揭牌  揭牌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西南  西南词条  成立  成立词条  
公益

 关于写求助信的一些建议

 求助信,别的国家也能见到吧,但在中国,显然已经成了和散文、杂文等并列的一种文体了。随便进入一个网络论坛,很容易就撞到求助的帖子,因为拆迁的、征地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