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城镇化背景下,平民教育该如何突围

所谓平民教育,就是与培养少数拔尖者的精英教育相对的教育。它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温家宝同志就曾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9亿农民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中低收入者,如何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成为我国平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他们中的许多人涌向了城市,面对城镇化的新背景,平民教育该怎么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平民教育论坛,将目光聚焦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这一主题。本次论坛主办方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来自各地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术界教育专家、民间公益组织代表、基层平民教育的实践者等,围绕主题进行了讨论和实践分享。

 

让“回不去的乡村”回得去

 

本次论坛围绕“城镇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主题,从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平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需求、工友社区教育的需求、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实践分享。其中,一线的实践分享,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时间都占据绝大部分,是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

 

针对“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的城镇化发展问题,如何通过平民教育让“乡村回得去,城市留得下”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重点。

 

西南大学乡村建设学院讲师潘家恩介绍说,“10年来许多学校从农村消失”,现在乡村教育办在乡村已经成为奢望。他认为,现代教育是悬空而不切实际的,像“采矿”般发展,损蚀了乡土社会,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在演讲中强调,生态文明知识本身有别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要求标准化和信息化,生态文明则需要多样化、在地化的教育系统。我们要将教育创新,特别是平民教育的创新作为重大战略调整的需求,重视平民教育和社区教育,重视知识在地化,多样化。

 

对于农村教育问题,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杨贵平深表忧虑。在她看来,当前农村教育的三大板块都存在问题。其一,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课程使用的语言非常深奥,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日常生活非常不贴近;其二,在成人教育方面,农村的资源更为匮乏,有组织的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短期学习机会有限;其三,非正式教育方面,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和生产生活结合较少。

 

基于此,杨贵平提出对策:一方面要倡导在学校教育加入和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课程;另一方面在成人教育领域,期待政府能够加强投资,设置相适应的经费和机制,解决成人教育的经费、场地、师资和内容。在此过程中,要促进更多的多样化的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参与,比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社区大学、文艺队等。

 

安徽阜阳南塘兴农合作社社长杨云标分享了返乡青年项目的实践经验。他分析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很想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却回不去。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计问题,回去没有收入;二是认为农村是没落的、不能实现理想的地方。没有一个人会把未来建立在自己认为是没落的地方,他们对乡村绝望和疏离。

 

杨云标说,返乡青年项目旨在帮助想回家的青年,让他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目前已经有8位返乡青年回到家乡,办起了自己的农场、图书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以及村妇女文艺队。

 

杨云标呼吁,“我们不希望大家眼光只关注光鲜的城市,也希望大家重新了解乡村,重新建立对乡村的认同,让兄弟姐妹去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理事长吴青认为:“改变农村就应该改变农村妇女,培养好一个妇女就是培养好一个家庭,培养好两三代的人。我们开展了创业班、妇女培训班以及培训农村托儿所老师,懂得去爱人,也让孩子懂得去爱人。”

 

让“留不下的城市”留得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整体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数量庞大的农业大军,如何完成从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显得艰难而迫切。

 

针对“留不下的城市”,与会者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实践分享。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台湾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常务理事林孝信以“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为题,从一个宏观的国际视野,对终身教育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享了台湾终身教育的实践及其机制。林孝信认为社区大学是一种终身学习具体实践形式,并从社区大学出现的因缘、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面临的挑战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和互动。

 

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张琪也分享了“在地化知识和互助性社会系统构建”的经验。据张琪介绍,针对建立“没有围墙的社区大学”以及“希望每个社区都有一所社区大学”的愿景,该中心目前已在全国建成11个社区大学。在地化知识和互助性社会系统对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平民教育,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北京工友之家负责人孙恒说,“当下是‘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但我们需要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镇化  城镇化词条  突围  突围词条  平民  平民词条  背景  背景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