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典型案例|“小母牛”的思、行及本土化

摘要:“‘小母牛’的思、行及本土化”为《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的典型案例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6)》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持续资助,由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共同编撰,继2011年后第6年推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报告》通过系统观察、分析和研究,见证第三部门发展脉络,致力于成为第三部门的风向标,引导和推动第三部门的健康进程。

 

《报告》包括主报告、分报告、典型案例和大事记四部分。“‘小母牛’的思、行及本土化”为该书的典型案例。

国际NGO在受援国开展项目时,自然而然会引入本国的理念和文化,这些理念和文化可能会与受援国本土文化发生摩擦、竞争、冲突,当然也有适应与合作,在中国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国际NGO来到中国,普遍的特点是很少能有与中国本土文化正面竞争的,不是适应就是萎缩、退出。

然而,与大部分国际NGO不同的是,“小母牛”从1989年正式成立中国办事处至今,历经近30年深深扎根于中国。为了能够顺利执行项目,小母牛中国建立了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又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思维,帮助项目有效实施。他们的一切活动不以本组织固有的价值观、文化为严格准绳,而是以受助国及受益者需求为核心,依受助国的地区性变化而变,从而实现了组织的公益目标和使命。并且,小母牛中国追求“把好事做实,做到有效果”,极力避免将“机构的价值观”凌驾于受益对象的需求之上。小母牛中国将国际的变成中国的,将全球的变成本土的,一张张农户的笑脸和一幅幅乡村的生动画卷,充分证明了小母牛中国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

报告从小母牛的“十二基石”“靠政府,但不受制于政府”“ 将农户和社区价值放在首位”“本土募款”“ 本土员工‘说了算‘”五个方面对小母牛中国的思、行及本土化进行了深入思考。

从国际小母牛组织进入中国,以及进入中国以后小母牛中国办的所思、所行,包括他们与中国政府打交道的技巧、以及对受益者和社区的尊重,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以及治理和管理的模式都非常值得一些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从事社区工作和减贫的纯本土NGO借鉴,同时,对于希望走出去的中国NGO亦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公域合力

欢迎分享,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母牛  母牛词条  本土化  本土化词条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词条  
公益

 Join1Goal:和欧文、齐达...

 本届世界杯,我们请明星们来签名,呼吁给7500万的儿童一个平等的生活机会。教育战胜贫困——给人们自助的工具。  全世界的足球明星、足球界及其管理机构——国际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