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番禺慈善会“去行政化”改革这五年:在体制内如何突围?

    写在前面的话:

    它是社团,但享受着与生俱来的基金会公募权;它也是基金会,却不用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你若把它视为民间慈善组织,它却有着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你若把它看成是政府部门,它又会告诉你,其实我们没有设立行政级别。它就是慈善会。

 

    慈善会是特定历史时期下所建立的慈善机制。

 

    慈善会这一形式在清末民国时期就出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体制发生巨变,大陆实行社会福利国家通包下的计划经济制度,包括慈善会在内的各类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被国家取缔。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以全国性社会团体的身份在京成立,随后,全国各地都开始成立各自的慈善会,在近20年的演化中,慈善会系统已经长成了庞然大物。据统计,2012年全国有县级慈善总会1923家,如果加上县以下的慈善会,总数将超过2000家。

 

    在这套庞大的系统下,专职人员被分为三类:社会招聘、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编制。因此,各地市慈善会在运作机制上多少会表现出政府行政工作的特点,如筹资管理上大多沿袭传统的动员体制甚至发文到相关单位制定认捐。慈善会组织建设一般与相应政府级别相对应,下级慈善会一般为上级慈善会的团体成员。

 

    这种政社不分的慈善机制带来了双重张力:一方面,在民间看来,慈善会与政府过从甚密,会带来慈善资源分配的不公;另一方面,从体制内部看来,慈善会专业人士不足,机制僵化,想做点事情不容易。

 

    对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央早于“十八大”时就以表明态度: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但时至今日,慈善会系统中的“去行政化”改革依旧举步维艰。

    我们观察到,慈善会系统的改革核心在人,一个思想进步且能在体制内外长袖善舞的带头人是改革的关键,番禺慈善会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它幸运地在一个对的时间遇到了带头大哥。

策划:黎宇琳

编辑:蓝广雨

记者:罗湛贤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闯出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如今,在没有政府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番禺慈善会主要通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灵活购买不同期限的保本理财产品相结合进行资金保值增值,就足以支撑起日常工作的开支运行。

 

    虽然只是一家立足本土的区域性社会组织,但如今番禺区慈善会已经管理着24个慈善冠名基金,善款账面总额达7000多万,每年举办六七个大型品牌活动,甚至服务范围已经突破区域限制,部分公益项目延伸到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而在五年前,该慈善会开始探索“去行政化”改革,从区民政局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这五年来,番禺区慈善会经历了什么?没有了行政的干预和兜底,怎样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又如何一步步打造在本地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慈善品牌?

1.离开了“体制”怎么活下去

    在参加完今年全市慈善工作会议,并代表番禺区慈善会作过去五年经验汇报发言后,徐伟光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一条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生存之路。”

    番禺区慈善会成立于2001年,五年前换届以后,正式从原来隶属于区民政局的行政体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的社会组织,独立运作,区民政局只作为业务指导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管。彼时,年过半百的徐伟光已从番禺区民政局局长转任调研员,担任番禺区慈善会常务副会长,肩负起番禺区慈善会去行政化改革的重任。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获2017年度广州慈善榜“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右一为徐伟光

    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区域性的慈善会都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离开了行政体系后,番禺慈善会首要面临的就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没有了行政的干涉,也意味着没有财政投入的兜底。”徐伟光说,刚开始,虽说没有官方直接的物质支持,但番禺慈善会还是从区民政局手中把慈善超市的业务承接了过来。

    但这显然不能满足慈善会日常运作的需要。为此,番禺慈善会又创新探索了慈善冠名基金的募捐模式。

    番禺经济发达,历史上就与南海、顺德并称“南番顺”,是整个岭南最富庶的地区。“仓禀实而知礼节,当地民众大多家底殷实,有着乐善好施的传统,再加上海外乡亲众多,是非常值得挖掘的社会资源。”番禺区慈善会副秘书长陈静姝告诉记者。

    利用这一优势,慈善冠名基金整合了本土企业、善长人翁、旅外乡亲等各方面的资源。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的番港慈善基金。该基金主要由番禺区慈善会联合番禺籍的香港乡亲发起,其成立初衷就明确是要回归乡土,用于番禺善事。目前已累计到账400多万元,资助180万元,主要用于助学、大病救助、慰问、扶贫等项目。

▲图为番禺区慈善会的助学项目海报

    据统计,经过5年的培育,目前番禺区慈善会共有24个冠名慈善基金,共筹集善款7673.57万元。最小的一个基金不过数百,最大的一个规模高达3000万。除企业、行业协会外,更吸引了侨胞、学校等参与,在撬动社会资源,发展慈善事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闯出了一体独立求生的路子,但徐伟光也坦言,区域性的社会组织要完全去行政化生存,目前条件并不成熟。

    “如果没有区委区政府的发动,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我们每一届的募集善款都是个问题,毕竟现阶段还没有哪个社会组织公信力能比得上政府。”徐伟光直言,慈善会要彻底去行政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募用分离”,做市民喜闻乐见的事情

    不管如何,番禺区慈善会毕竟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然而,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如何将手上的资源用好,以达到服务公益的效果,是慈善会的首要责任。

    慈善健康行活动、血液病孤儿家庭寄养项目、慈善月捐项目、爱心“燃料卡”计划、公益慈善创投项目大赛……近年来,由番禺慈善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有口皆碑,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

    其中,慈善健康行活动将慈善与市民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相结合,每年为不同的慈善项目募集善款,打造出适合家庭同乐、好友相聚、政企参与的慈善活动。

    “我们每一年的主题都不一样,从弘扬慈善文化来说,人数逐年增多。区领导很重视,区长每年都带队参加,形成较大社会效益。”徐伟光说。从2013年至今,已为“关爱血液病患者”项目、“关爱来穗务工人员”项目、“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困难单亲家庭”项目、“关爱残障人士”项目进行筹款,共计超过2.2万人次参与,筹集善款超过180万元。

    此外,作为番禺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番禺区慈善会举办公益慈善创投项目大赛,拿出一定资金对服务型社会组织进行公益资助,帮助其实施公益慈善项目,促使其加快成长,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专长。

    2015年以来,公益慈善创投项目大赛共投入超过260万元,资助超过30个社会组织,累计在“来穗务工人员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困难单亲家庭支持”、“失独家庭支持”类别开展41个项目,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为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提供帮助。

    这也是番禺区慈善会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开展慈善款物募用分离的一种新探索。

    所谓募用分离指在款物募集方面有优势的慈善组织负责慈善资源的募集和管理,并以一定方式分配给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运作项目、开展活动,通过筹募与使用的适度分离和不同慈善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提升慈善款物使用效率的一种做法。

    “我们在自我造血的同时也在为其他社会组织输血,间接孵化培育了更多社会组织。”徐伟光认为,通过举办公益慈善创投项目大赛来实施慈善款物募用分离,不但有利于优化慈善资源配置,缓解初创型、小微型社会组织面临的资金难题,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为帮扶对象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

3.“就像企业那样运作”

    “就像企业那样运作。”在向记者总结回顾这五年的经验时,徐伟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事实上,从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之后,番禺慈善会更注重参照企业管理的方式,让运作更高效。

    管理着20多个慈善冠名基金,善款账面总额高达7000多万,每年举办六七个大型品牌活动……很难想像管理着如此庞大资金和事务的番禺慈善会,专职人员居然只有7人。

    “在还没独立出来时,我们只有2-3人,现在已经算是有专门的队伍和力量。”在徐伟光看来,任何企业在人员的使用过程中,最佳配置一定是小而精,管理慈善组织亦应如此。对于一些专业性的项目,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郭美美事件以后,番禺区慈善会也加强了对慈善资金运作、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化、透明化。一是成立区慈善会监事会,监事会由区纪委、审计部门及资深执业律师代表组成,对区慈善会财务运作及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财务管理制度》,切实管好用好慈善资金。三是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年度审计和慈善项目专项审计,确保慈善资金有效用于公益活动。“包括文具的购买、车辆的使用,每一分钱的支出明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徐伟光说。

    在充分调动的社会资源和规范化运作的支撑下,番禺区慈善会的服务半径及影响力也开始突破区域的限制。

    一直以来,番禺区慈善会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探访与核查机制,将探访慰问与救助核查相结合。结合番禺经济发展现状和物价涨幅水平,换届以来,慈善会先后两次提高慈善救助标准,如将来穗人员重大疾病年度医疗救助总额由最高3万元提高至5万元,并将救助范围从最初的番禺户籍人口,扩大到符合条件的番禺常住来穗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

▲新春期间,番禺区慈善会举办关爱特殊儿童新春慰问活动

    而慈善冠名基金的适用范围也走出了番禺,去到广东五华、贵州、以及番禺对口帮扶的西藏波密县、林芝、新疆疏附县和四川藏区等地区,资助开展一系列公益项目。

    慈善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然是件好事,但随之而来也迎来一些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改变,如何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慈善服务?大额的慈善资金走出番禺之后,慈善会又该如何监管?

    对于这些问题,徐伟光也都想过,尤其对于慈善资金的走出去,他更是不敢松懈,计划今年5、6月份专门去当地考察审计一次。

    今年,番禺区慈善会又将要换届,而“去行政化”改革,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番禺  番禺词条  行政化  行政化词条  慈善会  慈善会词条  突围  突围词条  体制  体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