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滴滴背后:留守儿童的问题值得深思啊

 

留守儿童

 

       “犯罪嫌疑人钟某,27岁,出身四川农村,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中因学习不好辍学”。

       网上关于滴滴事件的描述太多,不再说。对于钟某,帝都的猫头鹰也是恨之入骨。恨归恨,痛归痛,冷静下来,思考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才是关键所在。

 

       农村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有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工作、工作时限超过半年,由父母一方或祖辈、同辈等执行监护权的儿童

 

       近些年,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多数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到城市之中,进行打工或者赚钱。但是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经济、生活的局限,几乎都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让亲戚或者长辈帮忙照顾孩子,这使得我国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并于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留守儿童在18周岁以下的有5800万人,6岁到17岁的留守儿童大约有4800万,6岁到14岁的农村留守有超过3000万,留守儿童调查可知,我国现有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超2000万,且基于这个人数之上,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渐增加。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儿童在成长之中遇到心理问题之时,没有有效的沟通对象,便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孩子的心理采取有效的辅导或者解决的策略,将来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无论是数年前父母一方或同时外出的6100万,还是民政部等部门最新公布的父母皆外出的902万,都是巨大的数字。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分析

 

       人的一生之中,儿童时期是心理素质、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部父母与孩子交往时,总是时间上呈现间断性、交往上呈现非面对面性、空间上呈现距离远、互动性差等的特征,孩子们只能得到代监护人的温饱式教育,这样长期下来,孩子心理发展方面会呈现不健康的状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其一是不爱参与集体活动,具体表现为性情冷漠,喜欢孤独和寂寞;

       其二是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薄弱;

       其三是内心存在严重的自卑、不自信,且易拘束,不爱说话;

       其四是圆滑世故,成人化特点明显,较为社会化;

       其五是心情易抑郁,较易生气、焦躁;

       其六是非常任性、讲不通道理;

       其七是特别爱紧张不安,容易坐不住。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

 

       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从哈洛教授的实验回归到留守儿童的现状:

 

       第一、留守与失望:

 

       留守不是问题,更大的问题在留守中父母离异,孩子没有了期盼,觉得父母都是欺骗;

 

       第二、留守与借口

 

       一些在城市打工20多年,享受了哪一种现状,完全不想回到农村,孩子由老人抚养,感觉只要给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类父母亲没有去理解,孩子不是动物,给一点东西就可以解决温饱,孩子还需要情感,需要陪伴,一些父母就以家里需要钱,一直在外边这样打工,从而真正的忽视了孩子的成长,为今后的社会增加负担。真正两夫妻必须要在外边打工吗?

       我曾经与多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有过交流,打工的目的是什么,是修房子,修多少?修完以后就是买车子,车子买完呢?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没有规划,没有目标,从而没有回看我们在成长中是否有清晰的价值观,这一点才是最为重要。

 

思考:

 

       现在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90后开始真正步入城市,尤其当年的留守儿童,文化不高,情感受到伤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她们)又能给城市带去什么?

 

       抱怨没有用,一切需要行动。

       城市的社会组织怎么有机会去关注留守儿童的父母?让他们(她们)要有父母责任,要么把孩子待在身边,要么留一位陪伴孩子成长。

 

       农村的社会组织虽然凤毛麟角,但不能与学校合作,对留守开展持续性的相关活动。城市发展了,但我们这个社会缺欠这些孩子太多,太多!

 

       我们的教育部门可否思考,在追求成绩的时候,孩子的陪伴又能怎么解决,没有了亲情,再高的分数都是冰冷的。冰冷的对待孩子,孩子未来就对待社会。

 

       我们民政系统是否思考,把留守儿童项目加大投入,让留守孩子的不因孤单而迷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留守  留守词条  深思  深思词条  滴滴  滴滴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值得  值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