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 | 露宿者

 

他们一天到晚背着全部家当

寻找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

 

为什么流浪街头

没有人喜欢流浪街头

 

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人

都有自己的精神领域

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谁能体会

 

他们的家没有屋檐

他们从不乞讨

在社会最底层坚韧地“活着”

 

每一个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都是这个星球

永不褪色的一抹“暖色调”

 

希望有一天,你走上街头

去和你的“邻居”聊聊天

听听他们的故事

然后,试着帮助他们

 

 

露宿在楼下的“邻居”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家小区的变电所门口,有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屋檐,屋檐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宿在这里。

 

 

 

天冷了,小区里的好心人拿来家里不用的棉被和军大衣,送给这个男子。他不和任何人交流,白天在附近的餐馆捡拾剩菜剩饭,天黑了,就回到这个自己用木棍、废旧铁丝和破布搭建的“家”。

 

 

 

11月的北京,天寒地冻,每天都在降温。外出的人已经开始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作为他的“邻居”,每次与这个露宿者眼神相对时,都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因为我实在不能无视,在北京二环内的城区,在我的眼前,有人长期露宿街头,虽然他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并不知道他是谁?为什么会住在这里?

 

 

 

一天早晨,我和老公终于忍不住决定管管这个“闲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看到我们走近时,他那怯生生、惶恐不安的眼神,由于长期独处,交流起来有些困难,只简单了解到他是北京人,本来就住在这个小区,父母去世后,姑姑把房子卖了,现在无家可归!背后原因也许很复杂,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么冷的天露宿街头啊!

 

 

 

随即,我们找了小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联系了他的亲戚。从亲戚口中得知,他有间歇性精神病,父母去世后,姑姑是他的监护人,政府发放的低保由姑姑保管,每月定时给他一些钱,生活状况很糟糕,入不敷出。当天晚上,经过街道办事处的多方协调,小区物业就在地下室帮他找到一间十几平米的栖身之地。

 

 

 

后来得知,居委会还帮他联系了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并采取了相应的救助措施。

 

 

 

所幸,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有条件得到合理合法的救助!

 

 

然而,那些从早到晚背着全部家当,

到处寻找安身之地的长期露宿者,

谁会关注他们的生活境遇!

 

 

每一位露宿者都应该被尊重

 

 

直到2019年3月,在一次青年公益创业论坛上,来自和风社工的袁菁,讲述了他们帮助“露宿者”的故事。这位长相酷似王洛丹的淡淡的女子,让露宿者再次回到我的视线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在繁华如西单、王府井等商业区,还是冷清似绿地草坪、街边小公园,都存在类似于鲁滨逊生存的孤岛,这些城市中的“孤岛”上,居住着那些也许你没见过,也许你见过,但从未在意过的“鲁滨逊”,他们就是你身边的露宿者。

 

 

 

失智老人、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户籍丢失或被强制注销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外来务工滞留人员、传销受害者、寻亲人员、苦行僧等,他们都有可能成为露宿者。

 

 

 

   观看视频:https://v.qq.com/x/page/b0322ih4aw2.html

 

 

 

《我的家没有屋檐》

 

 

 

夏季的一天,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有一个浑身脏兮兮、赤裸着双脚的小姑娘,她看起来很饿,正在吃着和风社工给她的一颗卤蛋。

 

 

小姑娘姓陈,21岁,来自农村,小学学历,以为来北京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可以让家人和自己都过上比现在好的日子,所以,小陈来到了北京。但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异就是这么大,在北京找工作的过程很艰难,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小陈被多家用人单位拒绝。

 

 

与此同时,她也是被转型下政策所遗忘的人,在北京孤独一人没有地方投靠,也没有合适的政策能够给予支持,时间久了,身上的积蓄所剩无几,无奈之下成了一名露宿者。

 

 

北京和风社工紧急介入后,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他们对小陈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链接多方资源,终于协调到一家养老院愿意收留小陈暂住一宿;

 

二、根据小陈的自身条件和工作需求,协助制作简历,并在招工网站上投放;

 

三、与条件相符的单位取得联系,并陪同到场面试;

 

四、将可对外披露的信息告知用人单位负责人,帮小陈争取到前辈的指导和培训。

 

在社工的陪同下,小陈面试了3家单位,最终通过了试工,成功转正。

 

 

在袁菁眼里,露宿者不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伸手讨钱的人,他们大多以捡拾垃圾或打零工为生,生活在犄角旮旯,不会扰民,更不会主动与人产生冲突。

 

 

露宿者正在垃圾桶里翻找有用的东西

 

 

这位推着车的大叔,最早在北京露宿时曾有救助人员跟他说:“我们可以买票送你回家。”当时大叔说不想回家,然后救助人员离开了。因为政策里只有返乡一条路可以走,没有其他途径供其选择。

 

 

露宿者为了生活,推着一车废品去回收站换钱

 

 

这位大哥,因误会,经常受到周边居民的呵斥和投诉,不得不将随身的交通工具进行加工,变成一辆“房车”,四处为家,在每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露宿者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去下一个地方

 

 

 

因曾患有脑血栓的缘故,导致现在无法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的露宿者,又因长期露宿导致身体异味极大,在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遭到医生的歧视,拒绝问诊。

 

 

 

北京本地大爷,因与家人发生矛盾,独自一人在街头生活多年,经常有人说他是疯子、神经病,于是大爷想要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有那么难吗?对于一位露宿者而言,很难很难。

 

 

 

根据政策要求,会陷入补办身份证需要户口本作证明,补办户口本需要身份证作证明的死循环里。即使是在社工的陪同下,也能够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不情愿。

 

 

 

 

社工正在向露宿者讲解体检报告的内容

 

 

一位80岁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露宿街头的老人,是否可以并需要申请国家的特困人员供养?

 

 

 

然而,特困人员供养条件是: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3、提供疾病治疗;4、办理丧葬事宜。先不说办理流程的复杂,所需要提供的证件,对于露宿者而言就很难办到。

 

 

 

因此在工作中袁菁他们除了通过日常陪伴中的心灵慰藉、资源链接等帮露宿者重塑信心外,社会倡导也是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每年都会将露宿者的情况及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文字报告向上级提交,并对政策进行补足、建议和完善。

 

 

 

袁菁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让每一位露宿者获得被尊重的力量。

 

 

 

“无家可归”的背后,

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无家可归的现象,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开篇的那句话一样:“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在种种现象背后, 往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人们对无家可归者的身世背景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必要时,还会用脑中的刻板印象把这些人群描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然而, 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无家可归”的另一面,可能印着飞涨的房租、心理疾病、贫富不均、教育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原生家庭问题。

 

 

 

所以,潜在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也许不是你想象的沉迷毒品或不思进取,而往往是生活中平凡到令人不足为奇的原因,比如公司裁员、房租到期、离婚、疾病、家暴等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现有的住所,流浪街头。

 

 

 

对待无家可归者,我们要怀着一颗平等与尊重的心。在提供帮助时,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毕竟,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

 

 

 

如何帮助无家可归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无家可归者,让他们度过眼下的难关,或者让其有尊严地拥有一份更体面的生活呢?

 

 

 

庇护所也许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帮助,是让这些人回归人生正轨,自己挣得体面人生。

 

 

 

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未来,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露宿者们小心翼翼,在生存区,像“鲁滨逊”一样积攒物资,积攒离开这座“孤岛”的储备,制作离开这座孤岛的“船”。

 

 

 

行了,你就说怎么帮他们吧!

 

 

 

鲁滨逊之所以能离开孤岛,回到他原来的社会环境中,是因为刚好遇到一艘大船上的水手在鲁滨逊所在的孤岛上发生了叛乱,要将船长丢弃到鲁滨逊生存的孤岛上。如果鲁滨逊当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救下船长并帮助船长平息叛乱,那么也许鲁滨逊会一直生存在那座孤岛上,直到他老死在孤岛。

 

 

 

那么露宿者要怎么活着离开他们的“孤岛”?

 

 

 

他们需要的,

也许只是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将是他们的“孤岛”与正常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

是否愿意给露宿者提供这么一座桥梁?

或是为露宿者离开“孤岛”的桥梁提供一块砖?

 

 

 

如果你愿意,请你多看看周边的“鲁滨逊”,发自内心地试着去了解他,站在和他相同的位置,去和他聊聊天,看看他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你是否能给他提供一个满足他核心需求的机会,为他提供一座从“孤岛”返回正常社会的“桥梁”。

 

 

 

或者,跟我们聊一聊你周边的“鲁滨逊”,他的状态、他的需求、他需要一座什么样的“桥梁”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社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 露宿者  露宿  露宿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故事 露宿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