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守望 . 乡村】从少东家的茶到周先生的百草园,开始乡野慢生活

 

 

 

 

不是每一块土地

都幸运拥有在地文脉的承续和更新者

佛塔庇佑着的箭塔村

无疑是幸福的

有了这千年的见证

就有了一个又一个谷堆上的故事

 

点击可以观看:简塔村社区营造项目视频

 

 

猫太郎手记

 

 

猫太郎:

原箭塔村第一书记

现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乡村事业负责人

 

 

我要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没错,在大地上画满窗子,是有意义的事。

 

在文化振兴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人们激情高涨地呼唤着“中国的文艺复兴”,甚至以慈善家的姿态向乡村不遗余力地“捐赠”着自认高级的文化产品,这不免有失片面。

 

外来文化的单向输入,不仅会带来文化殖民、排挤原生文化的风险,而且往往不一定比本土文化更能为当地人创造生活的福祉。

 

正如乡间医学的常识,人体的内部就蕴藏着自我修复的能量。在外来者不易看到的乡野深处,也能再生出现代的人文精神。

 

乡村振兴是一场与历史包袱的决战。任何一个小小的更新,都会激起一浪又一浪的负能量,得有人决意一同死磕,方能战到胜利一刻。

 

每个决心从小家庭里出来服务公众的村民,谁的心里不曾生过一丝怯弱?又有谁,不是有了一路风雨相伴,才点石成金呢?

 

乡土社会在创痛下的自愈力,和自驱力一样,是乡村建设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但,自愈的力量不是来自施舍,而是来自陪伴。

 

我并不想在高高的写字楼里,遥祝着但却错过着这场将要持续三十年的运动。所以,我留在了一个能够长期担任陪伴者的机构,而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大地上画窗子。

 

有了窗子,便会有阳光;有了阳光,万物自会生长。

 

 

 

特立独行的村庄,当然不能寻常地打开。

 

超醒目的入村标志,标满信息的导览地图,风靡乡村的彩旗或轮胎,这儿统统都没有。

 

只有真实的田野、河流、森林、故事和村民,像蛮塔子一样佛系地存在,有缘人才能来此共度美好时光。

 

在箭塔村,不是风光的刻意,而是美丽心灵的不期而遇。

 

蛮塔子的传说

 

箭塔最地道的称呼是“蛮塔子”。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夷陵大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新立,蜀中兵力短缺,民生凋敝。南方雍闿、朱褒叛蜀,蜀中政权动荡,于是孟获借机带领群蛮袭扰蜀地,直侵至临邛郡(今邛崃)。

 

汉蛮纠纷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孔明遂发兵征蛮,企望收复失地。其时蜀汉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吴荆州雄师虎视眈眈,孔明在第六次释放蛮王孟获时为了永绝西南兵患,便与蛮王打赌:如果再抓到你一次,要么我杀掉你,要么你后退一箭之地,永远不得侵犯。

 

孔明施计,最终还是抓住了孟获。孟获思来想去,江山可以再打,生命只有一次,最终选择了让出一箭之地。

 

孔明派参军杨仪持大力神弓向西用全力射了一箭,箭落到了一座佛塔的旁边。适时天色已晚,孔明一面命人摆下酒席宴请蛮王一干人等,告诉他们不如明日再寻箭簇,一面请土地神将箭插到打箭炉(今康定)。孔明许诺土地神,若他把箭插到打箭炉,便为他修一座一箭之高的房子。

 

土地神按孔明的意思将箭插到了康定的一个山顶上,那座山便被后世称之为“插箭岗”。杨仪最初射出的一箭落在塔旁,后世便将这座塔称为“蛮塔”或“箭塔”。孟获中计后,只得无奈地退至打箭炉以西的地方,并且发誓永不侵犯蜀汉边境。

 

事后土地神找孔明兑现承诺,孔明聪明地将箭插在地上,对土地神说,这就是一箭之高,并命人修了一箭之高的房子给他。所以,土地庙从此就只有一支箭的高度了。

 

 

 

 

 

陆羽的百丈山

 

坐落在临溪河口的箭塔村,已在川滇故道上至少安栖了一千年。

 

这里还是陆羽亲笔标注的唐茶主产区——百丈山。至今屹立着一座千年佛塔,记录着茶马互市的辉煌历史。

 

南丝绸路的繁忙年代,官家的镖车与胡商们摩肩接踵,将上等蜀茶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边塞,以换回禁军的战马。

 

曾经的熙攘古驿,如今宁静依偎于成都西南界,与繁华都会仅守望一个半小时。

 

恰好的距离,为千万人口的大城保全了一个生态与便捷兼得的茶之秘境。

 

 

 

 

 

 

 

千年以前,从未涉足四川的茶圣就已知道箭塔村产茶。《茶经》列举了八大茶叶主产区,剑南产区的“百丈山”赫然在列。

 

尽管宋人对陆羽的评价表示遗憾,说他因为路途遥远并未喝着真正极品的雅州茶。但《茶经》述及产地时多举州名,此处却特意标明“百丈山”,足见这个“小地方”的殊异。

 

现属于成都蒲江的箭塔村,在唐宋时期曾建置隶属雅州的百丈县,这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军镇。县城故址在今雅安市名山区茅河乡临溪村,东面与箭塔村接壤。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百丈山在古百丈县城东十五里。按照宋代里制,正好就在箭塔村

 

由于“丈”字在文献流传过程中多错写为“大”字,经过宋末明末两次文化更迭,百丈山渐渐成为“丈百山”,又变成“大百山”,最后因其地势高耸,演化为今天的“大白岩”。

 

村里老人说,大白岩正是箭塔身后的山崖。

 

据众多古籍记载,百丈山是唐宋著名的冶铁铸币之地。名山重镇立塔,正合浮屠建制。

 

 

少东家的茶

 

今天,箭塔村仍传承着正清明日采茶饮茶的习俗。

 

村中古谚道:“一杯清明茶,不饮孟婆汤。”

 

旧时清明凌晨,未婚少女子时起夜洗面漱口,不可言语作声,磕头拜茶树,以唇衔采茶芽,置于盘中,带回制作成茶,相传饮用此茶百病不生。更有传说若清明与农历三月三重合,则饮用此茶可以长生。

 

 

 

 

少东家的返乡创业生活可谓一段茶的修行。从对茶技一无所知,到制出人人称赞的香茗,光景并不太长。

 

然而能否掌握茶理,与年龄并无必然联系。

 

生活在箭塔村这钟灵之地,既植茶,又制茶,亦品茶,融会本地茶人的经验精华,又懂基础科学和论文研究,制茶时节策划各种实验,常常工作到凌晨三五点,如此付出和专注,上天怎会没有报偿呢?

 

 

 

 

 

 

既然箭塔村是陆羽亲点的茶产地,即便已有千年之隔,少东家依然可以做出与世界对话的好茶。

 

小时候的少东家,爱在茶田里摘花吮蜜,让口中花香满溢。

 

又采下茶芽干嚼,令苦涩与甘甜交绕舌尖,一呼一吸,皆散发芬芳。

 

然后眯上眼躺在茶地里,远望山坡上马尾松倒过来的影子。

 

 

 

产茶季,桌上总会多几个好菜,席间大人们总会谈论“今天采了多少,收益多少,谁采的好,谁采的次”。

 

窗外茶厂机械声隆隆,春风携来茶香缕缕。少东家默默望着窗外发呆,沉醉在茶香里,可口的好菜也吸引不了他。

 

那时哪曾知道,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一个专门追逐茶香的人呢?

 

少东家说,茶是自然的馈赠,茶人的使命是与人分享这一天地的赠礼。

 

茶人要做的,不是炫耀自己的技艺,而是虔诚照料茶青,助其在合适的时机完成应有的转变。

 

“我之所以爱茶,是因为喜欢它的神奇变化。

 

之所以制茶,是因为从中能享受它的变化。

 

我也希望,我的朋友能分享这份欣喜。”

 

 

放一支评弹,慢品新造的社前绿茗,细饮幽兰之香。

 

这就是箭塔村茶人们的夜生活。

 

周先生的百草世界

 

塔村的西南隅,马可波罗行经故道旁,有一地名唤“闹子冲”。这里居住着一个世代相传的中医家庭,姓周。

 

周家祖上是武举,治疗跌打损伤乃家常本事。以此为基础,积累传承两百余载,周氏一脉逐渐发展出以骨科为主的中医全科家学体系。

 

先才是箭塔村社区发展协会的骨干,我们也不知他是周氏医学的第几代传人了。但冲着他在卫生站里的老药柜和满墙的锦旗,大家都尊称他“周先生”。

 

周先生的家是一座百草园,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可以药用的奇花异草。这座百草园,是他辞去医院工作后,一边潜心研究中医一边经营出来的。

 

 

 

 

 

中医发轫于乡村,这里一定隐藏着复兴医道的秘藏。

 

周先生和他的夫人周莉也开始着手将乡下老屋打理出来,未来将作为供人们了解本草知识的自然教育基地。

 

此外,百草园还将成为箭塔村一个新的社区中心——为劳作后的农人和需要放养身心的客人提供理疗和康养。

 

和我们对所有传统文化的理解一样,箭塔村相信只有使用中的文化资产,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这让我们对百草园抱有强烈的期待。

 

一株草的芳夏

 

来到箭塔村的第一件事,是在姑妈的凉茶铺,迎着蒲草间隙溜来的风,品尝宋仁宗亲自点评的天下第一茶饮——熟水紫苏。

 

 

 

 

夏日的临溪河,或绿如翡翠,或蓝如宝石。一杯熟水紫苏过后,你将绕过千年风霜的佛塔,从溪畔的高崖出发,穿过垂花如帘的枫杨林,在溪水的欢声中寻觅紫苏住在水边的亲戚。

 

 

 

 

临溪河的鱼,与紫苏自然是绝配。水畔归来,你将尝到民宿主人用盛夏芳草配制的各种清爽的夏日菜肴。

 

一剪花  千千结

 

 

 

 

那一日,夏莉莉老师坐在窗前,盯着桌上的插花沉思了许久,忽然她对正在倒茶的少东家说:你们山茶花舍何不开展一个“一剪花”的活动呢?花开不过几日,但若将花剪下来,插在瓶中供客人欣赏和拍照留念,就可以把这份美好记录下来了呀。

 

让城市人深度感受乡土生活,感受乡居者特有的永续生活方式,在亲历中学习,再把美好的经验都带回城市去,让城市与自然的距离近一些,不是极好的事吗?

一拍即合,马上行动。

 

插花研习小组的述琴和周莉表示可以带领采集乡野花草,插出自己的创意带回家。

 

编织达人梅子姐也加入进来,她一向擅长把废旧的、不起眼的物料变成美美的东西。

 

名雅和夏老师准备了许多二手衣物,准备搞一个令女士疯狂的“二手衣漂流”,让旧衣服通过交换获得二次生命。

 

 

▲ 等待漂流的二手衣

 

于是,有了此次箭塔村社区发展协会与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共同发起的“一剪花·千千结”永续生活雅集。

 

在箭塔村,有一种生活方式,并不麻烦,也不神秘,却可以化闲置资源为产能,赋无用之物以新生。

 

等你的丰收秋社

 

 

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社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个乡村节日之一。

 

每年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烹羊宰豚,摆酒设席,共同祭祀保佑一方五谷丰登的社神,亦即俗称的土地神。

 

 

 

 

 

 

 

为了重现这个曾凝聚了村民一千多年的社区节日,丰收秋社上,箭塔村会举办“一箭之地”的游行社祭。

 

还会体验到箭塔村秋社渊源的另一部分——古代夷僚人遗留的尝新仪式:村民们会煮好热腾腾的新米饭,而头碗则盛给家狗先食,以感谢家狗们史前时代对人类的帮助。

 

社祭完毕,当然不能错过社饭。所有的食材都来自于本地,是身居城市的人少能尝到的乡间美味。可以仿照宋代人的风格,随心所喜搭配一款属于自己的社日丰食。

 

当然,秋社还是一场分享丰收成果的嘉年华。在物产最为丰盈的九月,在社集上淘各色各样新鲜出产的箭塔风物,也是一种闲趣。

 

 

 

 

 

 

秋季的红茶,花果香刚刚好。

 

从少东家的茶到周先生的百草园,

塔村民传承文化的核心动力,

是对生活价值本身的信守,

对生活的诚挚热爱,

不断更新着利用本土文化解决本土问题的能力,

这让文化自信拥有了内生的巩固机制。

 

 

图文素材来源:乡约箭塔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少东家  少东家词条  百草园  百草园词条  乡野  乡野词条  守望  守望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