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学公益】方晋:坚持用科学思维做公益,正因科学不完美

 导 语

三一基金会致力于推动科学公益,倡导以科学赋能公益提升效能。作为这种努力的初步探索,三一基金会与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合作编写了《科学公益白皮书系列第一辑:科学公益理念与实践初探》,并邀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对科学公益白皮书进行了点评。

 

本文节选部分点评内容以作分享,希望可以为关注三一基金会科学公益理念的伙伴带来更深入的思考与启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方晋

 

 

谢谢三一基金会的邀请,今天我和大家就科学公益的话题做一个交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这些年有做贫困地区儿童的发展项目,和科学公益的理念是非常吻合。我们做项目一般都是发现问题,然后去思索解决的方案,这个方案制定以后,会先去做试点。如果证明有效,我们再把它写成建议、报告,希望能够推动政府来采取行动,以达到惠及所有目标人群的目的,这是我们一种工作方式。

 

但尽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前做了这么多项目,包括学前、早期,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各个方面跟教育、儿童营养有关的项目,我们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提炼归纳成一个理念性、概念性的标签或者理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管自己做的工作叫“社会实验”,因为我们是想解决社会问题,而且是通过做试点、做实验去先证明它有效,然后再去做面向公众的宣传呼吁以及面向政府的政策倡导,这是一个实验性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运用了一些相对比较科学和严格的工具和方法,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这类社会实验工作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板块。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确实一直没有想到要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把我们的工作模式框进去。所以看到这个白皮书以后,我觉得科学公益是一个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工作非常契合的议题,可以把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容纳和概括进去。

 

刚才李劲秘书长也说,科学公益在美国早就有了。但实际上这个概念确实是三一基金会提出来后我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三一对科学公益的提倡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劲秘书长和钱洋都讲了为什么要倡导或者推动科学公益。对于中国公益界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总结的还是比较到位的,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当初之所以涉及公益领域,包括贫困区儿童发展,恰恰是因为我们是“发展研究型基金会”,不是一个典型的公益组织,筹资能力等各方面不是那么强。但因为有研究的能力,有政策的渠道,所以才形成了通过做实验、做试点、做研究去推动政策最大化覆盖受助人群的工作方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早的项目是做学生营养午餐,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运用了这套方式,当时政府领导看了很受触动。我猜他们以前看到的政策建议,不少其实是靠道德感召的,比如“这些孩子怎么苦怎么惨,所以国家应该投入”。还有一些可能是比较偏定性的分析,去列举一二三,讲这样做有什么样的意义。但问题是,国家要决策的,或者要投入的领域非常多,在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投入这个领域,而不投入那个领域?更有效率的决策一定需要一个相当科学严谨,还有一定量化或者数据来支撑的理由。

 

科学公益强调的“发现真问题”,这个非常重要。比如刚才讲学生营养午餐,这个问题是怎么发现的?我们看到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打磕睡、没精神,可能以为这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最后才知道孩子是肚子饿,然后意识到要提高教育质量要解决的其实是吃饭的问题。发现这个真正的问题后,才能去考虑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这一点杜爽老师他们做的新一千零一夜项目就很值得钦佩,在发现问题后,他们用了一个非常巧妙、非常低成本,而且又非常容易推广和复制的方式去缓解现状,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科学方案。

 

 

最后李劲秘书长他们也都承认科学公益的局限性。“科学”本身就是在发展的,尤其在社会科学里,光说为什么产生贫困,就有五六种理论,那给出的解决方案肯定是五六种不同的思路。理论本身的确在不断发展,方法和工具也不断创新,但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始终不会错的。实际上,正是因为理论和工具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才更一定要去坚持科学精神。

 

我就点评到这里,希望之后还有机会跟大家进行进一步交流,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因科  因科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坚持  坚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