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残障融合案例】“和而不同,融融与共”友爱校园建设

 

 

背景:融合教育遇挑战

 

 

 

据统计,中国各类残障人总数已达 8500 万,约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的 6.21%。残障学生接受教育

的方式主要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开设的特殊班以及特殊学校。广州也是如此。然而,对于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来说,与同学友好相处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阶段,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排斥和歧视随班就读学生,形成对残障学生不太友好的校园环境,甚至导致一些残障学生“回流”到特殊学校。

 

有鉴于此,本项目旨在推进残障学生与非残障学生的校园融合。

 

 

实践描述:建立校园融合倡导组织

 

 

 “和而不同,融融与共”友爱校园建设项目,由国际助残联盟 ( 法国 ) 北京代表处、上海有人

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由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计开发与执行。这是首个通过驻校社工推动非残障学生残障学生和谐共处,倡导友爱校园建设的项目。

 

第一步发现:学习与了解——残障融合通识培训

 和公众一样,参与残障融合发展项目的学生们对残障学生并不了解。在活动开始之前,社工首

先通过“只言片语”的桌游带动青少年相互认识,接着介绍项目的目的,让学生调整期待,明确目标。

 

 随后用多样的游戏体验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残障人士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游戏体验,学生们感受

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残障也是人身上众多特点的之一。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人本身。最后用故事分享及体验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刻板印象和偏见给残障人士的仿害,促使学生更加坚定参与到之后的融合服务宣传中。

 

 

第二步同理:倾听与尊重——真人图书馆分享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残障群体,项目社工邀请到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负责残障融合

发展项目的项目官员马薇和残障融合发展项目的促进者残障伙伴韩婧莹、王泽宇共同为活动开场。

 

社工讲解残障群体现状,让学生了解融合服务发展的趋势,透过阐述融合服务的理念,让在场学生感受到融合服务的重要性。

 

 之后的热身以及分享活动,学生残障嘉宾打破了刚见面的尴尬,开始有了交流。嘉宾分享的

口述影像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在欣赏电影或图片时,视障人士可以通过口述影像的方式感受画面信息。

 

游戏让学生们体验到被支配的感受;嘉宾分享经历让学生知道因为残障的身份而受到不公平,乃至被欺凌的遭遇并不在少数;而造成这些现象很多时候源于大众对残障人士特点的不了解。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对融合服务宣传的热情。

 

第三步影响:经验传承,倡导发声

在了解残障群体的需要后,社工开始带着学生就融合服务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如何让更

多的人关注了解这一群体。根据了解到的需求,学生们结合残障人士的特点设计了体验式游戏,游戏涉及到不同的残障群体。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倡导团队积极宣传融合服务项目,在邀请参与者体验之后也引导参与者感受:残障群体有的时候确实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难题”,但当他们学会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残障,并能得到一些个性化的支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练习,也能找到适合的方式解决这些难题,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非残障人士更擅长。残障融合发展项目的促进者韩婧莹也来到现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观摩游园活动时的感受,并表示为学生倡导团队的同学们能成为残障融合发展的倡导者而感到无比欣慰,同时表达了让更多人了解残障群体,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都能被“看见”的期待。

 

宣讲倡导带着夏天的收获,学生倡导团队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学校场域,尝试让更多人听到残障

融合的声音。学生们开始为宣讲活动准备演讲主题和讲稿、一起彩排,确定时间及邀请的嘉宾。

最终宣讲会成功举办。学生在台上分享暑假的行动,讲述自己在学校观察到的影响,残障融合

的现象以及一些欺凌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的伤害 , 让在场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不经意间伤害到一些人,而这些伤害并不能随着时间而消退。

 

 

 

变化:

 

 

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宣告终结,对于残障融合发展项目,学生和带领的社工一边开展一边总结经验,每一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融合项目的发展,在总结时也彼此分享参与项目的心得感受,也期待未来可以更好地推动残障融合项目的发展,真正打造一个“和而不同,融融与共”的友爱校园氛围。

 

学生总结时的分享: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对于残障人士的世界并不了解。在这个项目里,作 为一个推动者,去学习和了解残障群体的世界,才知道他们的生活照样丰富,有自己的特长,也在

用自己的力量向大家传递真善美的东西。除此之外,和伙伴一起参与培训,一起设计问卷一起开展活动开分享会,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就很 cool !

 

 

 

影响:

 

 

本项目开展志愿活动 7 场,总共培育志愿者 84 人次。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下,倡导友爱校园建设, 得到大众支持,总共影响社区居民 60 人次,影响学生 244 人次,直接受益残障人士 36 人。以下摘录参与及组织活动的人员的体会:

 

 学生的体会:通过通识培训了解到残障的类别,自己对于残障人士之前都是持同情的态度,通

过培训让我知道真正的融合不应该是同情。通过游戏体验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残障也只是特点。

 

 了解残障人士的特点,也知道了我们要做的服务,觉得很有必要且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通过

游戏体验的方式让我知道了利用不同人不同的特点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们做的事情多了解这个群体,多关注到这群人士。并且愿意倾听和尊重他们。

 

社工的体会: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跟学生一样都需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很多

友爱的学生和伙伴,一起了解残障人士,一起交流融合服务,以及设计问卷及相关的活动。在带领这个项目中,通过残障嘉宾的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也让我对于残障群体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良好的社会融合氛围不仅仅是一些人的责任和义务,更需要全体社会的参与,拒绝歧视和消极的刻板印象;

 

残障融合发展的道路漫长,但期待你我发出的声音,能够让更多人听见。

 

残障伙伴的体会:第一次以引导师的身份参与到融合项目之中 , 通过参与这项目 , 我也有很多

不一样的体验。参与活动现场 , 让我看到探讨“参与”议题时,同学们能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而且有许多新颖的观点。从刚开始的紧张到能够表达我自己的观点,我会发现当我找到了合适的方式 ,完成对青少年群体的引导时,我就是在用行动向他们讲解“生命的多元”以及“平等参与”。残障融合发展项目 , 其实我们都是在不断探索,摸索前行。谢谢这次项目 , 又让我发现了残障融合中创新的可能性。未来,期待继续携手同行。

 

学校的体会:学校对于融合服务的项目活动表示赞赏,认为融合项目有利于让学生残障人士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让学生透过实践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实践能力,以及有助于在学校倡导残障融合的理念。学校认为,该项服务的推广有助于学校和谐正能量的发扬。该项目服务推广后,学校的学生相处更为友善,尤其体现在有特殊学生的班级能够组织同学对其进行帮扶,非常值得称赞。

 

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以往,校园服务只是关注学生的总体情况,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所以往往没有把残障学生

具体需求考虑进去。在残障学生的融合教育方面,大多停留在师资、教学方面,严重忽视残障学生在校园融合的处境。就残障学生的服务而言,往往是以家长主导的互助团体为主,严重忽视残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然而,本项目针对以往工作的盲点,填补了空白。本项目充分关注残障学生在校园融合的处境,而且发挥残障学生与非残障学生的天然优势,让他们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合作、倡导。他们在校园在社区宣传友爱校园的融合建设,不仅改变氛围,更重要的是,这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残障学生与非残障学生真正融合。

 

 

 

专家点评: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指出要让“残障人士在普通教育系统中获得必要的支助,便利他们切实获得教育,同时,按照有教无类的包容性目标,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提供适合个人情况的有效支助措施。”融合教育不仅让残障人士享有和非残障人士一样的教育权利,也让他们获得和非残障同伴共同成长的机会。

 

 

然而,因为缺乏残障意识等原因,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仍然面临很多障碍,校园文化包容性低就是其中的障碍之一,而校园文化对包括残障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该行动计划关注包容性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的质量。

 

 

除了倡导的议题,该行动计划实施的方式也充分体现了残障融合发展的原则,把残障纳入现有社会工作服务中,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社工组织的残障意识,让他们能更多的关注残障群体,把残障的一些相关议题纳入社工服务中。

 

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社工服务机构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在社会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把残障纳入现有的社工服务,将惠及更多残障人士,也能覆盖更多与残障相关的议题。

 

该行动计划的经验值得在更多学校和更多社工机构中推广。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词条  校园建设  校园建设词条  残障  残障词条  与共  与共词条  友爱  友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