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视点】黄浩明:修德为本、兼善天下、专业创变

7月23日,国际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EMP2020年春季班开学典礼暨同心抗疫·专业筑善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城市的45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这是国际公益学院在深圳举行的第九次开学典礼,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社会组织在实践与思考中掀起如何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新篇章。

 

国际公益学院代理院长、教授黄浩明为EMP新生寄语“修德为本、兼善天下、专业创变”。“修身是连接内修和外治的纽带,修德就是修身。兼善,最重要的是理解、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提倡善为上、善为主。专业是学会做公益的基本,也是国际公益学院强调的行动计划。作为公益人,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用公益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创和变是需要行动中找到的,知行合一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嘉宾,亲爱的EMP2020春季班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还有云端的EMP的老学员、新学员,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刚才看了一下最近的报道,现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已经波及了216个国家,病例已经超过了1500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0多万。在这个特殊的时期,EMP2020春季班开学了。我特别荣幸,代表我们全院的教师同事们,向来自于全国的各位EMP学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春季班在夏季班开学,这也许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国际公益学院EMP项目立足本土、融贯东西,问道世界级慈善家和全球先进慈善机构,以公益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全球最佳慈善知识交流网络及公益创投平台;倡导社会创新,推动运用专业化的公益慈善知识,寻求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方案,培养肩负社会使命感的公益慈善管理专业人才。

 

 

与传统对公益慈善领域的教育相比,国际慈善管理EMP项目以“公益人文、公益理论、公益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创新、行动计划”六大模块为基础,贯穿通修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和行动计划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建构多学科跨领域的课程体系,突出“行动学习、双师辅导、创新思维、问题导向、全球资源”的教学特色。

 

借今天开学典礼的契机,我在这里想送给大家十二个字:“修德为本、兼善天下、专业创变”。

 

第一,什么是修德为本?需要从坚定信心开始。《道德经》当中讲到修德为本,倡导修之与身,其德乃真。修身是连接内修和外治的纽带,也叫枢纽。所以,我觉得修德就是修身。人不管做公益还是做慈善,做企业还是行业协会,我觉得最重要的,人要以修身、修德为己任,所以首先是修德为本。

 

第二,兼善天下。过去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成兼济天下,原文是兼善天下。兼善,最重要的是理解、包容。我写过一篇文章《善中国是我们中国人文明的一个标志》。这也是我们这代人需要一个“善为上”、“善为主”的社会。

 

最后,专业创变。专业是我们要学会做公益的基本,比如公益怎么传播、怎么筹资、怎么做项目、怎么设计项目、怎么说服那些捐赠人。从这一点来讲,专业创变正是我们国际公益学院强调的行动计划,我们要行动,我们要边学边做,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

 

国际公益学院的学生,不是简单来学知识的,知识到处都有,但是怎么把知识运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去?专业创变是非常难的事情,创新与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公益人,要敏于思、度于行。问题就在身边,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还要用公益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创和变是需要行动中找到的,知行合一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学院发起人比尔·盖茨先生说,“我希望为那些愿意贡献自己的领导才能、聪明才智的人提供支持,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健康、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

 

最后感谢瑞·达利欧先生、比尔·盖茨先生、何巧女女士、牛根生先生、叶庆均先生,也特别感谢马蔚华主席,感谢创始院长王振耀教授,是他们在国际公益学院发展过程当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诸位学员,你们是国际公益学院的未来,我经常讲,学员强,学院强,学院胜,我们胜。再次感谢大家!

 

 

Q:国际公益学院各教学产品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黄浩明:学院以“善知识”为核心构建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采用“理论引导、实践引领、行动至上”的教学模式,以实践和创新为基本准则,开设包括全球善财领袖计划(GPL)、国际慈善管理(EMP)、工商管理博士(DBA)和公益网校(POA)等课程为主,以专题课程、公益认证课程及公益奖学金课程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其中,国际慈善管理EMP(Executive Management of Philanthropy)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公益慈善管理教育,注重国际经典案例与本土慈善智慧相融合,推广以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以系统思维为基础,同时以问题导向,行动计划为动力,实现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Q:国际慈善管理EMP的较传统教育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浩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修德为本,确立慈善价值观。以价值观为课程主线,构建善知识学习体系,建立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通过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国内外慈善教育的历史脉络;以中国当下的社会价值和使命为背景,描绘行业生态,学习政策法规,分析挑战与机遇,运用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分析社会问题。

 

第二、专业筑善,推动慈善专业化。在学习公益人文的基础上,掌握慈善组织治理、战略制定的方法,学习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法,严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引导学员找到社会创新的切入点,从使命出发设计、管理和评估公益慈善项目,推动公益项目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让公益项目有更大的人群受益。

 

第三、知行合一,实现慈善有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聚焦不同背景学员的多元需求,掌握多元筹款、资源优化和综合性战略管理等专业化管理工具,提升公益管理和公益创业的战略眼光与领导能力,培养管理慈善机构或进行公益创业的必备技能,深度剖析社会创新模式,并通过“行动学习”的方式学以致用,实现公益教育的有效性。

 

Q:国际公益学院还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

 

黄浩明:为支持学院教学发展,学院特别设立有公益研究中心、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公益金融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通过行动型研究构建善知识体系,提升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区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2020年7月,学院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力量,增设公益与健康教研室、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研室,助力教学项目专业化、体系化发展。

 

Q:这支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如何彼此支撑?

 

黄浩明:学院各研究部门以项目为核心,开展基础理论、进行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描述现状、总结规律、分析发展趋势,发布领域月度分析、年度报告;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开展案例研究,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与调研、写作,支持课程研发;支持校友、学员、捐赠人、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战略咨询、管理咨询、项目策划、项目评估等专业服务;并根据慈善发展前沿议题,开展研究倡导活动,把脉行业热点难点、探讨解决方案或推动行动。

 

Q:奖学金的设立,在对公益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黄浩明:目前,国际公益学院设立了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奖学金,以支持和满足公益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国际公益学院的奖学金发起,有学院的创始人、校友、合作伙伴,本着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专业化进程、传递爱心的初衷设立。

 

首先,文雅奖学金,是得到国际公益学院校友移冰同学的大力支持,由深圳市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捐资支持,与学院共同发起,旨在定向资助长期专职从事公益慈善实践的优秀领导者和公益创业青年就读国际慈善管理EMP课程。与此同时,学院与各大公益机构共同推动行业伙伴计划,以学院+机构的形式,共同支持机构优秀人才发展。

 

其次,在加入学院学习后,学院分别设立不同方向的国际奖学金计划。包括以下奖学金。

 

墨卡托中欧公益领导力伙伴项目(Philanthropic Leadership Platform – China-Europe (PLP)围绕社会创新的主题展开,同时结合参与者自身的兴趣和专长。项目以参与者为主导,通过与高级专家、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以及志愿部门领导人的组队、互动以及交流,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哈佛达利欧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EMP-ELP)在学院创始人瑞·达利欧和达理基金会的资助下,国际公益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共同推出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主要为在国际公益学院就读的公益慈善机构高级管理者提供赴哈佛进修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其领导力和创新力。项目每年选拔40位参与者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参加为期两周的课程,以及一周的参访,拜访社会创新领域的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的代表。项目目标在于支持并引导社会投资从而使其更加高效有效、改善社会资源的分布体系、以及提升公益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

 

乔治城大学国际领导力—语言强化项目(IntensiveEnglish Program,IEP)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前会长何道峰、崔阳夫妇发起并捐助,旨在为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培养具有国际领导力的未来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中国本土慈善行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基础环境。项目每期选拔一定数量的中国本土慈善组织骨干管理者到美国乔治城大学进行为期16周的专业英语强化培训,专项帮助学员们提高英语水平、满足机构国际化发展需求。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专业人才项目(Professional Fellows Program,EMP-PFP)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管理,国际公益学院协办为期六周的交换项目,作为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慈善管理项目的升级课程,旨在促进环境、慈善事业、法律援助与社区建设等领域非营利组织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将有机会亲身了解美国的非营利机构。项目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要求参与者必须完成一个由其自行设计的个人项目,项目设计需基于此次交换学习中的收获。

 

此外,国际公益学院校友也发起了基于地区人才发展的奖学金“融乐CGPI奖学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华东地区中小机构的公益人才培养。奖学金由国际公益学院十一位校友大力支持,是学院成立两年来第一个由校友发起设立的奖学基金,也是感恩学院发起人瑞·达利欧先生提供奖学金来哈佛学习,希望可以传承这一份慈善之举,支持其他公益人学习提升。

 

Q:高质量奖学金或专项基金的设立在为公益事业专业化发展提供动力。

 

黄浩明:是的。教育是有使命的事业,是推动公益事业专业化、大发展的发动机。我们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与我们共同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善知识体系化的教育机构,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慈善联动,致力于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和专业化,发挥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杠杆以及国际间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修德  修德词条  视点  视点词条  天下  天下词条  专业  专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