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融义社会·容易出行】江西残友的无障碍之路

编者按

残疾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残疾人权利公约》

 

每年的12月3日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残疾人日, 我们纪念这一日子,是希望籍此在社会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促进和维护残疾人的权利和福祉,并提高人们对残疾人处境的认识。今年的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更好地重建:朝着一个包容残疾人、无障碍和可持续发展的后2019冠状病毒病世界”。

 

由欧洲联盟资助, 乐施会和中国发展简报共同推行的项目“建设富包容性的社会: 增能和提升服务残障人士公益组织的服务质素和倡导能力”, 旨在推动实现以下愿景:令残障人士享有基本服务和工作的权利,并且在公正、包容的社会中,有能力提供并倡导高质量的服务。具体来说,我们要确保残障人士增能、残障人士公益组织更专业高效, 同时推动性别公正的工作,有能力提供并倡导高质量的服务,推动社会对残障群体更具包容性。

 

本周连续五天,我们邀请了来自残障自组织和服务残障群体机构的伙伴,分享对残障群体获得多元平等权利、建设更富包容性社会的期盼。

 

 

融义社会,容易出行——江西残友的无障碍之路

 

 

门前的这个排水沟格栅盖子不过只有一尺宽,但对吴成宝而言,却是个拦路虎。每当他要外出时,轮椅从门边滑下去时轮子会卡在排水沟的格栅盖子上,但下坡的惯性又会导致身体向前甩出,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每次他和残友过这个不到一尺宽的门槛时都会提心吊胆,生怕因为轮椅被卡住而摔伤。

 

这只是江西省兴国县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吴成宝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之一,残友出门买菜、就医、购物、工作等都会因为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而无法顺利成行,或是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健全人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事情。可以说,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残友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九江残友无障碍体验

 

在我们开展残障公益组织的调研走访工作的时候发现,残障人最关心一个事情就是就业。就业的状况关乎残障人的日常生计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影响到残障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但就业并不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么简单,对于残障人来说,从出家门,下楼梯,过马路,到搭乘交通工具,进入工作场所,乃至往返工作场所中的办公室、厕所、餐厅等等,若没有无障碍设施,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艰难,任一个障碍都有可能造成残障朋友难以成行。

 

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无障碍设施,但为何还是会有大量残障人无法顺利出行呢?原因如下:

1、无障碍设施还未全面普及。目前无障碍设施主要在一些公共场合修建,但还有很多小区住宅楼没有修建这样的无障碍设施,残障人甚至连自己所住的小区都出不去;

2、有的无障碍设施没有按照标准来建,只是为了建而建,这样的无障碍设施残障人无法顺利使用;比如无障碍坡道角度不规范,大多数为了减少费用与占地面积,只是简单修改了一下,坡道很陡,根本没有考虑坐轮椅的残障人无法通过,即使费力上去了,在下坡的时候也面临摔倒的风险,这样不达标的无障碍设施基本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3、残障人的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或破坏。最常见的就是盲道、坡道被占用,大型商场的无障碍通道被堵上或关闭,商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电动车进入,只是同时也把残障人也一并拒之门外。

 

上述原因导致残障群体出行困难。又因为残障群体出行困难,社会能见度低,社会公众缺乏对这个群体的存在感知,残障群体的这种无存在感让社会很难体会与感受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工作也不够上心。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当成“面子工程”来做,除了修建的时候敷衍了事,导致建好的设施不达标,结果无法使用,形同虚设;相关城管部门对个人或商铺占用无障碍设施的不当行为,也不会及时纠正和处罚,甚至没有这种需要纠正和处罚的意识,也导致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残障看不见——社会无存在感——无障碍设施不健全——残障出行困难,社会看不见残障人。

 

要解决残障出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构建推动社会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创造残健共融的社会。

 

第一,在于残障群体本身。由于社会对残障群体尚存在一定的偏见或歧视,以及残障人,尤其是后天致残的人士,无法突破心理上的障碍,残障群体不敢走出门,而选择呆在家里,避免受来自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因此,首要是普及残障和社会共融意识,通过残障意识培训,让残障群体能客观理性地认知残障问题并非他们自身的问题,从而打破心理上的障碍,也能正确面对来自社会上的不理解,让残障群体敢地走出去,一方面有利于残障群体本身的心理建设,另一方面,残障群体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后,当残障群体的可见度提高了,社会中更多的公众不仅会正确看待与接纳这样残障人群出行需求的存在,也会意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二个因素就是积极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工作中。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倡导和行动,加强相关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整治工作,让无障碍设施不但到位,且符合标准,落实用处。

 

第三,需要大力宣传无障碍设施是公共通用设施,并不仅仅是只为残障群体而修建的,无障碍设施是整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基础设施之一,适用于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比如,到银行办事的处于育儿期推着婴儿车出行的家长或是拄着拐杖的老人,再比如出门购物、乘坐交通工具的孕妇,还有推着重物的快递小哥……因此,无障碍设施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与每一个人有关,让社会各界都支持并参与到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中来。

 

新余残障伙伴组织与交警联合开展清理占用无障碍通道

 

南昌市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益心益意)从2016年开始,在乐施会的支持下,开展“江西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发展项目”,通过调研、培训和小额项目资助推动本土残障公益的发展,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

-开展残障培训,提升残障群体的残障意识,在帮助残障朋友打破刻板观念,重新认识残障,并建立自信心,意识到走出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支持与资助参加培训的残障伙伴开展无障碍体验活动,一方面提升残障的可见度,让更多公众了解到残障人群出行需求的存在,另一方面推动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善;

-支持与资助参加培训的人员组织和参与无障碍改进工作,通过与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的倡导和合作,尤其是城管部门,清理残道占用,督促对不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改工作 。

 

兴国县残疾人之家的吴成宝参加了培训后,回去后第一天就立刻跟有关部门沟通无障碍设施改善的需求,当地政府在接到需求的第二天就安排工作人员在兴国县残疾人之家门口的排水沟前焊了铁板,消除了出行的安全隐患。而来自九江肢残协会的梅宝宏则通过组织残友们体验九江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活动,与无障碍坡道过陡的银行沟通,让银行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以便残友们到银行办事。新余残友胡梅珍则与当地交警部门反应情况,合作清理了占用无障碍通道的社会车辆,为残友的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章由欧洲联盟提供资金支持。所含内容由作者吉曙光全权负责,并不必然代表欧洲联盟的观点 。 

本文章由乐施会提供支持,所含内容并不必然代表乐施会观点。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义社  义社词条  无障碍  无障碍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江西  江西词条  出行  出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