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观点 | 新湖公益:做慈善公益“授人以渔”升级版

 

 

4月9日,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受北京大学法学院邀请,作了题为《慈善公益“授人以渔”新解》的讲座,以新湖扶贫公益为例,为慈善公益“授人以渔”论题作了新解,阐述了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授人以鱼”;以系统的思维,重构“授人以渔”;以发展的要求,做“授人以渔”升级版。

 

 

                           

慈善公益“授人以渔”新解

叶正猛

 

 

有道是,人人公益,处处可为。扶贫帮扶、慈善公益是做好事,把好事做好不容易。资中筠《散财之道》一书中说,慈善公益“如何花钱,其中大有学问”。今天结合新湖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谈一点感受。

 

2月25日,中央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间奇迹。

 

在大历史观坐标下,我们更能深刻体会中国摆脱贫困的“伟大光荣”。

 

——从横向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而恰恰在2020年世界贫困人口整整增加了1亿。

 

——从纵向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这个东方古国积贫累弱几千年。中国共产党人为摆脱贫困作了长期努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面对“贫困板结现象”,中国攻下了“极贫最后堡垒”,创造了历史高光时刻!

 

实现脱贫目标,彪炳史册!想起了左宗棠关涉“扶贫”的两句诗:“国无苛政贫犹赖,民有饥心抚亦难(即使没有苛捐杂税,贫困依然存在无法改变;百姓们无法吃饱穿暖,想要安抚人心就很难)。”(《燕台杂感》)可谓一语中的,摆脱贫困真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所根本无法想像的。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短诗《翻过这一页日历》:“翻过这一页日历/翻越了一条历史长河/这条历史长河/曾残流着绵延不断的贫穷……”。

 

在伟大扶贫攻坚事业中,民营企业、公益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湖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事迹选入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发布会上,新湖还被选为代表作了发言,题目就是“授人以渔,共同致富”,所以今天我就谈谈慈善公益的“授人以渔”,以新湖扶贫公益实践,对慈善公益“授人以渔”作一个“新解”。

 

“慈善公益事业一直存在两种倾向,概括而言,一种是‘授人以鱼’,即简单的赈灾济贫;另一种强调‘授人以渔’,即帮助人自立。……后者(在美国)日益占上风,形成所谓‘科学的公益事业’。”(《散财之道》)中国公益界流行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公益界的一个重要命题,无疑是现代公益很正确的观点。

 

随着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节奏进一步加快,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既为慈善公益创设了打开全新空间的条件,也对慈善公益提出更多“供给侧”改进的挑战。慈善公益的“授人以渔”,也同样值得展开思考、深入探究,不断更新、重构、丰富。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授人以鱼”

0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重点是说“授人以渔”高于“授人以鱼”。如何看待传统的“授人以鱼”?以辩证的眼光透视,我们从两个方面给出一些分析。 第一,不能一概地否定、丢弃传统的“授人以鱼”。

 

应该说,在特定的情境下,慈善公益的“授人以鱼”是不可或缺的,《增广贤文》:“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急”,一时的穷急,包括临时变故、特殊困境、自然灾害、凶年荒芜等等,而在古代“特定情境”又特别多,就连高端人士也难以幸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写过《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杜甫也“叩”过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恰恰这首诗里,杜甫很自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还有曹雪芹,他的朋友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以上是否凑成文学史的三位大文学大家的“三叩”?真是田汉说的“爷有新诗不济贫”。在那样的情形下,纯粹谈“授人以渔”,情何以堪。

 

我国古代行善的主要形式是施舍。周秋光等《中国慈善简史》写道:“传统慈善机构开展慈善活动虽说有多种多样,却不外乎济贫助困、赈灾救荒两大类,且多为款物接济”。“曹雪芹们”的认知是,“授人以鱼”值得提倡——“劝人生济困扶穷,……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红楼梦》第六回)。

 

应该承认,乐善好施、授人以鱼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德行。亚当•斯密说,其实人应该有一个普遍的道德关怀。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中国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没有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是否会拒绝动动小手指,去拯救那一亿从未谋过面的中国人的性命?他自己的结论是:“即使是一个腐败堕落之极的世界,也绝不会存在这样以他人之苦为乐的恶棍。”当然,即使那个时期,也有坚持不向个人直接施舍的,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拉塞尔·塞奇基金会明确规定“三不为”之一就是:“不向紧急救济直接捐款。”

 

赈灾济困,是新湖多年笃行慈善公益的重要板块,基本属于“授人以鱼”。新湖慈善基金会为玉树唇腭裂患儿提供修复治疗、湘财证券健康扶贫让几千名白内障等贫困病患得到有效救治。特别是玉树地震之后新湖捐款五千万元设立地震孤儿专项救助基金,把一百名孤儿安置北京抚养,安排专人照料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养育成人。当然,供他们上学,包括后来新湖员工爱心接力结对帮助所有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则属于“授人以渔”了。

 

大千世界,困苦急难,层出不穷,即使十分讲求“授人以渔”,还是有人不能自力摆脱困难,所以这次脱贫攻坚还设定“兜底”政策,也就是这个道理。一定的境遇下,必要的“施舍”将一直存在,慈善公益“授人以鱼”不能缺席。 第二,简单的授人以鱼,滥施布施式的“授人以鱼”存在很大弊端。

 

卡内基的《财富的福音》中说:“真正及永久善事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滥施布施”,他甚至说:“在当今的所谓慈善捐助中,每1000美元里有950美元最好扔进大海里去”,“仅有极少的富翁清楚这一罪过:正是他们的滥施布施制造了乞丐”。

 

中国早在1923年也有人撰文《对慈善家进一言》,写道:“施衣、施米、施材、施粥,……固然这是慈善的事业,但不能说这是彻底治本的法儿。不过贫穷的游民依赖着这层保障,苟延残喘罢了,于他们既没多大益处,于社会或还有害处呢”。这类救济被称为是“消极的慈善救济之法。”

 

“消极救济”的结果,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著作《逃离不平等》中说:“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真实援助效果或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从过去到现在,有巨量的援助资金流入了非洲,但是,如果援助真的有助于经济发展,那么非洲的经济便早就不该是今天的样子。”

 

滥施布施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是容易助长依赖、懒惰,二是可能造成道德绑架。普鲁塔克在其《道德论集》一书中记述了这样的教训:”一个乞丐向一个斯巴达人乞讨,后者回答说:啊,如果我施舍什么给你的话,你会更加依赖乞讨,因为第一个给你钱的人使你游手好闲,你也因此堕入了卑贱的、不体面的生活方式之中。”媒体报道英国一老人长期行善捐款,晚年她每个月都会收到超过200封邮件和无数电话,不是感谢,而是要求她捐款,还责怪她给得太少,91岁时被“逼”无奈跳桥自杀。“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广东湛江有位企业家独自出资,出资2亿元建造258套别墅准备无偿赠送给村民,造成矛盾重重,“引火烧身”。村民心态——宁愿大家一起贫困,也不愿别人的天上掉下的馅饼大。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但如果第2次、第3次、第N次之后呢?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这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  

 

以上案例令人深切体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刻哲理。 

 

 

 

以系统的思维,重构“授人以渔”

0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是讲方法,更是讲观念。从慈善公益的丰富实践,我们对“授人以渔”的基本看法是——

 

首先,作为一个大观念,“授人以渔”彰明了慈善公益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发展成为摆脱困苦的有效办法。《淮南子》曰:"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人的价值,在于其独立性。我们所能够给别人最大的帮助,就是帮他实现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作为方法要作具体分析,在很多领域、很多情况下要扶助人,仅有“渔”,即仅有方法是不够的。说到“渔”,我举小说《海岛女民兵》例子,书中写到解放前一个人物“刘大伯”,“海上的本领谁也比不了他:识水性,懂鱼情,辨风向。别人打不到鱼,他能打到;刮着七八级大风,别人不敢出海,他敢出海。”论捕渔方法、本领他很好了,但他依然很穷,因为不具备其它必需的生产条件,他是书中渔霸家贫穷的“渔工”,而成不了渔民。

 

由此可见,从帮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来看、从发展产业的全要素来看,扶助的方面很多。用系统论观点,要从功能效用、结构匹配、综合影响等维度,配置好帮扶要素,把握时机,掌握力度,给予最关键、最紧迫、最经济的助力。为此我们要在慈善公益实践中把“授人以渔”加以充实、重构,把比喻再展开,把路径再拓宽,打好“组合拳”,使我们扶助更加精准、精细、精到—— 

 

 

(一)激人以“欲”

 

欲,就是寻求发展、改变摆脱困境、向往美好生活的欲望、期待、内生动力。

 

很多人说过“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当然,欲是“授”不了的,也不能像搞网游的“设计欲望”,“设计”人不对。向往美好生活的欲望要靠激发,所以叫“激人以欲”。

 

激,就是要展示前景,提高信心,增强希望,激发动力,实现观念转变,实现角色转换。习总书记说:“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喻老》)“唯自助者天助之”,激人以欲,强调充分调动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生动力。

 

新湖公益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战,寻求立体化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之道,在武陵大山的恩施州一个土家族、苗族山村实施“新湖枫香河益贫乡村计划。”通过“修缮民居,提升环境,完善设施,发展实业”,实现“整村改造,整村脱贫”,被称“可复制可推广深度贫困村脱贫样本”。项目实施关键点就是“激之以欲”,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我们通过“展望未来,设计前景,测算细帐,明示后援,抓好示范”,使贫困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扶贫客体转化为脱贫主体,成为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慈善公益是有生命力、生长性的互动,而现实中往往会面对经常出现的精神板结、思想固化的对象,激发受助者内心的动力,让他们自己能成长起来,这样才能构筑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 “成长共同体”。 

 

 

(二)授人以“渔”

 

这里的授人以渔,具体讲,指授人知识、技术、方法、经验。帮扶人传授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道理很简单,“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胡适先生讲,他最恨人的就是“绣得鸳鸯与君看,不把金针度予人。”——我把这鸳鸯绣好给你看,但不告诉你这鸳鸯是怎么绣出来的。胡适认为应将后一句改为 “且把金针度与人”。像绣花这样的不用太多其它投入的行当,方法就是起到关键作用。

 

最近读郑应观的《盛世危言》,发现他在一百年前就借鉴“泰西”(欧洲)公益,提倡授人减贫致富方法的,讲得很到位:“……所有无告穷民,各教一工一艺,庶身有所寄,贫有所资,弱者无须乞食市廛,强者不至罹法网。……所谓一举而数善备者,此也”。思维很超前。晚清慈善家经元善、张謇等则已经践行“授人以渔”了,张謇创办南通狼山盲哑学校的宗旨是:“造就盲哑具有普通之学识,必能自立谋生。” 我同佛学人士讨论,佛教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须知方便之义,全在利益众生,故可称为大乘之究竟。”(太虚大师)讲救度人生的“方便”,讲“善巧”(灵活方式教人救人)、讲“当机”(合适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很有道理的。“慈善的“理”是相通的。

 

“授人以渔”,要指导人家做什么和怎么做。与上述《逃离不平等》一书说的援助非洲的情形不一样,央视《摆脱贫困》里有两段案例很典型,说明我们中国援助非洲重在“授人以渔”了,一段是援埃农业专家组食用菌专家郑艾宝帮埃塞俄比亚种蘑菇,一段是中国农大李小云教授帮坦桑尼亚种玉米。很说明这个问题。拿新湖公益案例来说,从2018年起,新湖湘财证券在河南省卢氏县等5个贫困县开展“欧李实验田计划”,联合多家大学与科研机构,为农民提供品种优选、技术培训、示范指导、市场营销辅导,指导农民种植欧李,为产业发展稳定收入探求可持续之路。这样的公益就是佛教所指的法布施,也是授人以渔的做法。新湖集团二十多年来资助温州大学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技术、创意与企业、资本的联通,打开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富的上行渠道,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计划大赛等教育活动,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至今已资助一百多项大学生创业项目,推动温州大学形成创业起步早、有特色、成果多的特色。

 

从长远讲,最大的授人以渔,是扶智助学,这时“渔”就是“育”,授人以渔,根本上说是授人以“育”。习近平说:“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扶助教育是新湖公益长期坚持的一大板块,近年来新湖把助教发力点放在学前教育。新湖公益参与脱贫攻坚最大项目是新湖乡村幼儿园建设暨怒江州幼儿园“全覆盖”计划,项目有三大亮点,一是“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阶段是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学前教育意义重大。实施这个项目新湖累计出资一亿多元,抓住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分重要、又是政府脱贫摘帽“硬指标”所未有涵盖的领域。二是点上有效“扶到位”。“一弯一弯又一弯,弯连怒江江连山,任是深山更深处,建办新湖幼儿园。”在国家脱贫攻坚决战重点“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怒江州建办219所,基本实现一村一园“全覆盖”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7年的58.9%提升到89.9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全省第一。三是面上有力“搭把手”,在滇、黔、青、藏、川、鄂等中西部6省区深度贫困地区建办新湖乡村幼儿园249所。项目惠及近万名贫困乡村学前儿童,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譬如,我们在世界高原第一镇西藏亚东县帕里镇等建办两所新湖乡村幼儿园,圆满填补了全县幼儿园的空白点。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授人以“育”,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极高的,国外有跟踪研究,幼儿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尤其高,美国测算是7~16倍的回报。 

 

 

(三)助人以“具”

 

具,就是工具。毛主席曾经说过:“生产力就是两项:劳动者和工具。”工具很重要,前面讲到《海岛女民兵》的例子已经可以说明。我手头有一本中华民国36年“行政院新闻局印行”《渔业》一书,写到当时渔业衰落之原因时第一句话就说:“全国渔民,泰半犹如佃农,自己并无生产工具。”看来,发展渔业,“授人以渔”,生产工具很重要。授人以渔,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助之以“具”。助,就是助力,而不是包办。困难群体发展产业,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需要添置工具,助他一臂之力。

 

新湖公益实施“新湖枫香河益贫乡村计划”,出资补助老百姓,派人现场指导,帮助枫香河村修缮民居。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给老百姓修建房子、改善居住条件,而是帮他们打造一个“金饭碗”,办民宿,搞乡村旅游。一座座古朴的土家小楼,让这个深度贫困的古老村庄焕发生机,被推荐为恩施富有土家风情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个民居就是脱贫致富之“具”,“助之以具”,促使村民有长期收入的来源。

 

慈善公益助力帮扶对象配置适用的器具、设备,有效帮其创造致力自我发展的条件,尤其是做好示范,有序推动形成规模影响。

 

 

 (四)供人以“麯”

 

“麯”,“酿酒时引起发酵的东西”。助力产业“发酵”的是启动资金。产业扶持中除了工具之外,启动资金之需,是十分常见的情况。有时往往差启动资金一口气,我们就要为之增一口气、助一臂力。给我一枚“麯”,酿出千壶“酒”。国内外的减贫经验都告诉我们,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用一定的形式,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即起到十分明显的杠杆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国家创新性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基准利率放贷,有效降低了贫困农户的贷款门槛。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贫穷的本质》,十分关注小额贷款在减贫的作用:“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对这些结果感到很高兴:……小额信贷已经赢得了自身一度之地,成为抗击贫穷的关键手段之一。”

 

新湖集团在2012年与深德公益共同创立“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这是中国第一个公益创投基金,以资金的滚动使用,项目的精准帮扶实现“授人以渔”的公益创新,兼顾公益和可持续两大创新亮点,让弱势群体得以实现自我造血。基金先后投资支持了多个公益项目,包括西乡妇女发展协会、山西右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图远”等颇具影响力的项目。9年的实践证明,创投基金是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创新的公益资助模式。

 

有一种趋势正在逐步明晰、强化,慈善公益参与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途径将发生更多的改变,以非赢利目的影响力投资日益增长。以“供人以麯”的方式,辅助解决社会问题,将为慈善公益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五)解人之“惧”

 

“惧”,就是后顾之忧。公益慈善扶助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大多不足,尤其是涉农产业,可谓是与生“惧”来——他们一惧产品没有销售渠道,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二惧市场价格波动,发生亏本。此时,助人发展就要解人之“惧”。解惧之策,一是帮助拓宽市场、打开销路,二是以创新的方式,化解价格波动风险。

 

我们积极打造枫香河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深挖民族风情特色,打造四季自然山水,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把乡村旅游的消费者引流到枫香河村这个消费场景。所在镇近期开展了休闲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媒体直呼:“嗨翻天!30万人云游枫香河!”。

 

新湖期货以“保险+期货”的金融创新方式化解农产品价格风险 ,已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0多个,业务对象进一步扩展到玉米、甘蔗、生猪等多个品种,覆盖广西、陕西等省区近20个县,惠及十多万农户,切实破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价贱伤农的千年困局。

 

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变革期,会出现许多政府政策、资源、管理无法完全覆盖的社会问题。无论是过去脱贫攻坚,还是今后乡村振兴,群众生活生产的后顾之忧,会不时出现,慈善公益帮助排解受助对象正在或可能面临的风险,是慈善公益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慈善公益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 

 

 

(六)导人以“渠”

 

以上几个方面之“授”,更多着眼于帮扶人自主立业。转换思路还有更多帮扶之路。譬如导人以“渠”。这里“渠”借指就业渠道,国外慈善公益有“渠道计划”,着重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在社会关系和事业上提供专业指导等等,疏通渠道,助力就业,因人利导,快速见效。慈善公益组织对接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起到很好短平快效果。

 

细察起来,慈善公益帮扶人,从实践研究总结,还会有更多的“授予”,可以不断拓宽途径,收到更大助人实效。 

 

 

 

从发展的要求,做授人以渔的升级版

03: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就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尤其需要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也就是乡村需要有自己的CEO、CFO,具备管理、财务、投融资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并把乡村产业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产业体系。新湖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思考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现国家乡村振兴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支持,与他们开始筹划在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实施“脱贫摘帽地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计划”(简称“乡村CEO计划”)。

 

从渔业生产来讲,海洋渔业生产,是以渔船为基层生产单位的,生产单位的头就是“渔老大”。“渔老大”是生产经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就是渔船的CEO。“乡村CEO计划”就是授“渔老大”,是授人以渔的升级版。

 

这个“授”二层含义,一是传授之“授”,二是授予之“授”。要培育和输送“渔老大”,让更多农村CEO成长起来。

 

一个好的“CEO”,带领一个新型乡村企业脱颖而出,一个企业带活一个产业振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就业,从而振兴一方山水,造福于众生。致力培育、输送一大批这样的“渔老大”,以倍增的能量加持乡村振兴,就是我们期盼、谋划、打造授人以渔升级版的善愿。

 

“乡村CEO计划”由上述三方合作实施,项目目标在三年内,通过开设乡村CEO训练营,引入导师制,采取培训学习、基地实训、未来项目规划设计、给薪入职实习、同步跟踪指导 、竞聘入职等方式,培养500名左右面对乡村、服务于乡村的乡村经营管理人才;设立“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学员库”,搭建学员交流平台,为打造乡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做“授人以渔”升级版,抓住关键少数,发挥更大效用。其核心思维是寻找慈善公益能量产生裂变的途径,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以有限的资源,影响那些能够带来更多改变的人,虽然可能是少数,但这种少数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美好。 可以说,慈善公益“授人以鱼”是1.0版,“授人以渔”是2.0版,授“渔老大”是3.0版,帮扶的心情是相同的,美好的愿望是相同的,从实际出发选用不同“版本”,并切实用好,产生更大实效。 最后,我引用《沉思录》一句话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的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湖  新湖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升级版  升级版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观点  观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