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科研与网球

    除了科研,打网球是我唯一的爱好。上研究生之前酷爱打羽毛球,自从开始学习网球,很快就抛弃了羽毛球,再未打过,其中的道理既浅显又深刻,多年科研工作以后,我甚至在科研与网球之间找到了深刻的联系。

    网球用具vs科研仪器

    很多人打网球对用具不太在意,其实网球用具非常重要,从场地、服装到球拍、拍弦都有很多讲究。很多人做科研对平台不重视,认为只要有了职称、戴上帽子就可以做出成果,实则不然。

    场地分塑胶硬地、草地、红土场地三种。塑胶硬地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特点是场地制作材料和工艺可以标准化,球的弹跳严格符合物理规律,更容易赛出选手的真实水平。草地和红土场地容易磨损,球的弹跳有时不太规则,尤其当球落在钉在地面上的白色界线上时,基本无从判断其弹跳方向,但草地和红土场地又完全不同,草地是硬地,球弹跳快,红土场是软地,球弹跳慢。场地还有很多差别,比如红土场地不易打出有穿透力的平击球,而上旋球能显示很大的威力,以纳达尔和费德勒为例可以说明问题。网球训练场地就好比科研单位,研究所就是塑胶硬地场,高校就是红土场。科研团队就好比职业网球选手的教练团队,其中核心人物当然是选手本身,还有教练、陪练、保健医生、营养师,顶级选手还有数据分析师专门研究对手的技术特点。

    网球服装是所有体育项目中唯一可以当做时装的服装,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天正在比赛的2020澳网,尤其看看女选手的服装,都是各大体育服装公司的最新款。我曾经很不理解,即使四大公开赛这样的顶级赛事,上座率也不到50%,而且网球场的看台都不大,观众容纳能力也不强,赛事组织方靠卖门票肯定赔钱,但是为什么全年世界各地的网球比赛那么多?一定是靠赞助商,这其中服装就是很大一块。选手网球服装就像科研投资,国办体育机构的服装都是政府投钱买,而网球选手的服装都是体育用品公司提供,顶级选手的服装多数是Nike,稍差一些是Adidas,再往下有Fila 、Lacoste等,当然技术不是顶级的,颜值顶级也可以,在服装赞助这一块,绝对没人能浑水摸鱼,选手穿的服装就是其商业价值的标志。

    球拍的讲究那就很技术性了,千万不要小看一只小小的球拍,其用材代表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其外形设计代表着体育力学的发展。最早的球拍框是木质的,发展成铝合金拍框,再发展成石墨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现在的主流是复合材料,但不一定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选手的动作特点不一样,对球拍的硬度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有以“石墨+Kevlar纤维+玄武岩纤维”为特征的Wilson Prostaff硬拍系列,而Wilson最新的Clash软拍系列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这还只是材质,还有拍面大小、拍框厚度、拍框宽度、穿线纵横比、减震设计等等技术细节。拍面越大,击球甜区越大,动作容错性越好,利于防守。拍框厚度越薄,拍子硬度越低,击球时球拍弯曲变形越大,回球力量就越大,进攻性越强,所以专业选手的拍子拍框一般较薄。拍框宽度越窄则破风能力越好,击球时风阻越小。穿线纵横比则体现是否加强旋转,如果纵线多于横线,则是上旋加强型。选手的球拍就像科研人员的科研仪器,没有合适的仪器,科研基本上无法进行,除了纯粹的理论研究。

    拍弦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网球拍的弦不同于羽毛球拍的弦,因为网球是个毛毛球,与拍弦接触时不仅有弹跳还有摩擦,所以网球拍弦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要弹性大、力量足就选择细的软线,但这样的弦击出的球会加上很多动作的影响,有时候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击球,要求选手对球拍的控制能力很强,如果选手做不到,就应该选择粗一点的硬线。随着现代网球选手技术越来越高,力量越来越大,为了对抗速度快的平击球,选手打上旋球越来越多,对拍弦与球的咬合力提高了要求,由此出现了多边形截面的拍弦,比如三角形、四方形、六边形、八角形、甚至梅花形的。拍弦的材质也是日新月异,最早的拍弦由天然羊肠制成,属于传统软线,特点是手感柔和、击球力量大,适合进攻性选手,缺点是越打越松和容易断线,还有价格贵。聚酯线作为天然羊肠线的对立面出现,硬、耐膜、不会掉磅、便宜,特点是手感振动明显,对球的包容少,直来直去,适合防守控制型选手。再后来,又出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防羊肠线,适合兼容了速度与旋转的现代打法。这三种拍弦断裂行为很不一样,羊肠线越磨越细直至断,硬线断裂像被剪断,仿羊肠线一般是皮芯结构,一层层剥离直到断裂。拍弦的另一个参数是穿线磅数,也就是穿线时的张力,磅数越大,拍面越硬,回球力量越小,手感越差,所以职业选手往往选择50磅左右的较小磅数以增强力量和旋转,但对于控制力强的选手,也会选择60磅左右的高拉力。网球拍的拍弦就像科研用的各种软件、数学方法,没有合适的方法,科研出成果会事倍功半。

    网球选手vs科研人员

    正如ATP和WTA排名,能进入前100名的都是优秀选手,但是能赢得大满贯的则少之又少,科研人员千千万,能够得诺奖的少之又少。网球是个人运动,从孩提时代练起,就要不断投入,有没有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里花不花得起钱。在国外,网球选手的发现顺其自然,只要你有天赋,而且家庭可以负担到打青少年比赛就行,之后就会有赞助商找上崭露头角的小选手的门来,一旦走上职业比赛的道路,选手们就要打到实在获不了奖项为止。我们国家的网球发展很落后,甚至不如中亚那几个穷国,比如哈萨克斯坦出了个迪亚斯和莱巴基娜,ATP排名前30,至于东欧国家出的优秀选手则数不胜数,比如塞尔维亚的德约科维奇、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罗马尼亚的哈勒普和梅尔滕斯、捷克的斯维托丽娜和普利斯科娃,还有日本的大阪直美、希腊的西西帕斯,这些选手的涌现已经使国际网坛不再是西欧和北美选手的天下,而我国在李娜之后则再无优秀选手。就我对国内学习网球的孩子们的观察,有很多并非喜欢网球,也没有多少天赋,学网球的目的只是想走体育特长考个大学而已,这不可能选拔出有天赋的优秀选手。要说中国人的功利思想,真值得商讨,仅仅表现在短期利益,网球选手哪个不是奔着奖金去拼命训练和比赛的?这才是长期利益。科研人员也是一样,如果真的能把未来赚钱作为科研的目标,何愁没有原创技术提供给社会呢?科研人员如果只盯着政府的项目,自己也只想着弄点经费、上个职称、戴个帽子,那注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科研成果。

    网球选手要接受长期的训练,这种训练远比科研人员的科研训练时间更长。体能训练、技巧训练、心理训练等等,这一切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所以成功的网球选手都综合能力极强。而科研人员的训练则只是理工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时间也很短,就是博士那几年,人文艺术的训练是零,所以成就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其自我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网球乐趣vs科研乐趣

    网球对身体的协调性、手眼配合要求极高,场地大、球速快、拍子重,想打好一次击球,要精神高度集中,稍微松懈,就会丢分,所以打网球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这是一个既需要耐力又需要爆发力的全面运动,比赛中不可能有偷奸耍滑的机会,一定是实力的比拼。不像羽毛球经常要耍假动作,网球比赛中不可能做假动作,因为盯球、引拍、击球、转身、随挥是一个连续过程,做不完整就没有攻击力,也容易受伤。所以,网球击球某种程度上可以预判,但是即使预判了,如果自己不够快或者力量不够,也是无济于事。正因为网球难学、进步慢,但每一点进步都是扎扎实实的,网球选手排名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其实力的提升,所以才构成了网球的乐趣。科研也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科研给人的乐趣也是那种扎扎实实的感觉,但必须自己一点点地提高,靠师门提携、团队互助得来的科研地位不一定扎实,有干货走到哪里都不怕。

    踏踏实实做科研是个苦差事,扎扎实实练网球也是个苦差事,二者有高度相似性,如果爱好和职业相符,就可以忍受辛苦。社会上一度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坐科研的冷板凳,这个冷板凳就像一个网球爱好者烈日下、秋风里对着墙打网球练基本功,枯燥乏味,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只有自己知道每天都在进步,这种意志的锻炼对于成功必不可少。昨日刚刚结束的澳网第四轮克耶高斯对纳达尔的比赛说明了这一点,不管克耶高斯在媒体上如何嘲笑纳达尔,在赛场上只讲实力,克耶高斯的输球是因为这几年都没有进步。我们科研人员中也有一些很会唱高调忽悠人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靠成果说事。

    早就想写个文章把我搞科研和打网球多年的心得写一写,一直不得空闲,正好春节赶上了疫情,只能窝在家里写写东西,免得笔墨干涸、文思枯竭,又能与同道中人分享,其乐融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研与网球  网球  网球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科研与网球词条  
观点

 科学与非科学

首先要讲的是,应严格区分“科学、科普、科幻”,因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事物。若对其不做正确的区分,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讲容易形成认识上的误导!据我看来,所谓科学是指自然...(展开)

观点

 两次检验与科技论文写作

两次检验与科技论文写作江西农业大学 杨清培科技论文写作必须要有二次检验:第一次,数学关系的显著性检验;第二次,概念关系的理论或实践检验。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展开)

观点

 第四版《大数据审计基础》出版!

《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四版)——大数据审计基础》“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先后已1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