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谈谈中文论文与英文论文结构变化

 

随着教育部、科技部规范使用SCI论文文件的发布,加上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无论对于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包括两者的结构比例关系,网上充满了各种争论,今天想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宏观维度,而不是微观维度。对于微观单个学者而言,发表中文或英文论文受其从事学科、研究偏好、知识结构、发表难易、成长环境、单位政策、宏观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暂不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从微观角度,论文数量问题是个悖论,因为单独谈论文数量没有意义,论文最重要的是创新,讨论数量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当然随着代表作评审制度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对中文论文的要求,因此从微观层面,中文论文比例有升高趋势。

 

第一,要冷静对待中文论文与SCI论文问题。过分侧重哪一方都是不合适的,客观上说,中文论文总体质量不高、评审流程有待规范、学术公平有待提高、发表周期总体较长,其学术质量与英文论文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学者将大多数自然科学论文发表在国外也有不少问题,如掠夺期刊问题、数据库费用昂贵问题。需要重视的是,毕竟英文是全世界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这一点短期内难以改变,不能关门做研究。如果现在发表SCI论文还存在很多弊端的话,不妨换个角度,将这种弊端视为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本,这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不同学科中文论文英文论文的地位不同。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相信SCI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是可以的,毕竟自然科学的大多数论文发表在国外。对于人文社科而言,尽管大多数论文用中文发表,但对于经济学、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应鼓励发表英文论文,毕竟这些学科有相对公认的标准,加强国际化有利于学科的进步。

第三,宏观中文论文英文论文比例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尽管代表作评审对中文论文数量提出了要求,但是在现在核心期刊载文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文论文数量不仅不会升高,而且可能会下降,相应地中文论文英文论文数量比例会继续下降。所以实际上代表作评审增加了发表中文论文的难度,但难以增加中文论文数量,除非国家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干预。

第四,中国主办的英文期刊不足以影响中文论文英文论文的比例。中国没有必要短期内创办过多的英文期刊,一本优秀的英文期刊,一定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努力,不是短期可以办成的。要稳步建设中国的英文期刊,短期内办刊太多不仅稿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编辑和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也难以跟上,弄不好会浪费很多公共资源。这两年中国英文期刊增加速度较快,但总体上,尚不足以影响中文论文英文论文数量比例。

 

中国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恐怕是逼不喜爱科研的学者发表论文问题,这是个基础问题。我相信中国现有学者中,应该至少有30%左右的不喜欢科研,也难以创新,但被逼着发论文论文质量其实也一般。如果这些论文一篇都不发表,不会牺牲中国的科研质量,反而是一件好事,能节省科研资源,又能解放普通老师,一举多得的事情。

                                2020.9.5 俞立平 于杭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文  论文词条  英文  英文词条  中文  中文词条  谈谈  谈谈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观点

 国内一些期刊的一个陋习

最近准备一篇文章投稿,搜索目标期刊,第二次注意到国内部分文科期刊要求作者简介中标出出生年份。之所以说是第二次,是因为之前博主和某期刊编辑互动时,提到作者标出出生...(展开)

观点

 “导师说我不是做科研的料”

“导师说我不是做科研的料”王德华 有的研究生对于导师的话很敏感,也很在意。所以,导师对学生不能随意评价。有学生说:“我每天都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