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正视“掐尖”招生背后的隐性问题

“掐尖”招生现象由来已久,一度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些学校不仅跨地区“掐尖”招生,而且跨省市“掐尖”招生,既违反了招生制度,也破坏了招生秩序。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各地也相继发布了招生禁令,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但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招生大战继续在一些地方上演。比如,有些地方的名校为了抢到优质生源,提前举行招生考试,并为考生提供许多优惠政策,被录取的考生不需要再参加中考,免费提供陪读房等。

应该说,近年来,对“掐尖”招生现象的打击是有力度的,对违规招生学校的处罚也并没有手下留情。但是,“掐尖”招生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其实,“掐尖”招生只是暴露了显性问题,而隐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那么,“掐尖”招生需要解决哪些隐性问题呢?

其一,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导致“掐尖”招生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即现阶段“掐尖”学校和被“掐尖”学校的优质资源是失衡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这一主要在矛盾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广大家长与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如果一个地区不着力解决这一教育主要矛盾,即使禁令再严,处罚再重,也未必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杜绝“掐尖”招生现象的发生。因此,防止优质生源流失最有效的路径是,加大教育投入,培植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本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充足且均衡。学校的吸引力强了,那么流失的优质生源必然少了。

其二,教育质量得不到家长和学生认可的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就要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而一些地区之所以成为被“掐尖”的重灾区,或者说一些地区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除了与这些地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关外,还与当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不管哪所学校,要清楚地认识到,留住优质生源不能只依赖招生禁令,更要依靠教育质量。最近有媒体报道:每年中考后,受一些猎头的“蛊惑”,江西省上栗县一些出类拔萃的初中毕业生会来到浏阳的高中名校读书,希望由此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实际上,学生外流的想法很简单,动机很明确,就是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如果当地学校能够助力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会“舍近求远”,到外地求学吗?

因此,被“掐尖”地区和学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办学水平不高、教育质量不强的问题,努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只有学校教育质量上去了,优质生源的流失率才会降下来。

其三,学生的选择权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现在部分地区所谓中考招生考试可以理解为是学校在选择学生,学生几乎失去了选择学校的权利。因为选择权利不对等,学校有一种优越感,致使有的学校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出现质量下滑的态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生源对本地区学校不信任、不满意,选择外流则成为必然。事实上,依靠政策或禁令强制优质生源留在本地区的某一所学校,本身就有无视学生选择权的嫌疑。要是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择生和学生择校的权利是对等的,就可能会激活学校的办学激情,学校则不可能满足于养尊处优的状态。因此,赋予中考学生一定的择校权,既能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也能给学校增加压力,产生“鲇鱼效应”。

遏制“掐尖”招生现象,一方面要严格招生禁令,严肃招生纪律,加大对违规招生学校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解决“掐尖”招生现象背后隐性问题的力度。两手抓,同时发力,遏制“掐尖”招生现象才会指日可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隐性  隐性词条  正视  正视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招生  招生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