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国学者关于引文动机的一项早期研究

博主按:这是早年起草的博文,但是那时忙糊涂了,就忘记贴出了。

 美国学者关于引文动机的一项早期研究

武夷山

 

美国肯塔基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Donald O. Case等在JASIS杂志2000年第7期发表论文,How can we investigate citation behavior? A study of reasons for citing literature in communication(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引用行为?传播学文献引用原因之研究)。

该文选择了传播学领域两位高被引作者,将1995-1997期间引用了这二人文献的所有作者作为调查对象,向他们提出了32个问题,其中包括:为什么引用某篇文献?引用者与被引者是什么关系?与被引文献是什么关系?调查结果与过去人们在心理学领域开展的实证研究结果类似,例如,都喜欢引用“开概念之先河者”。在传播学领域,引用者与被引用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师生、同事、同学、朋友,等等)的情况较多,引用综述性文献的情况较多――这是引用原因中被列举次数最多的两条。

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了影响人们引用的三个最突出的因素,或者说用这三条有助于预测人们的引用行为:

1、人们喜欢引用较新颖或众所周知的文献,引用“开概念之先河者”,因为开概念之先河者代表了一种研究类型;

2、引用者认为,引用著名文献有助于提高自己所写作品的认知权威性;

3、引用者认为,被引用作品值得批评一番,通过开展批评,有助于自己作为权威的、批判性的思想家(思考者)的地位。

Case et al.和Shadish et al.的研究都发现, 科研人员往往认为,高被引论文反而是不太有创造性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有创造性的论文不能嵌入现有概念框架,不能嵌入业已被接受的社会学术标准,故不大被引用

 

博主:凡是发表过论文的,都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引用原因,看看上述几条对于我们中国人、对于自己所在学科,是否也成立。

对我来说,第一条成立。比如马凤和我合写的“引用认同—— 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861),当然要引用提出“引用认同”概念的Edward White教授。

第二条对我不适用。我经常引用不太出名的作者的文章,只要我觉得应该引。不过也有一种情况:被引作者其实很出名,但我不了解其名声,我并非羡慕其名声才引用的。

第三条对我也不太适用。我引用一篇文献来加以批评的情况不多。我若认为一篇论文的观点不对,就采取“将其忽略”的态度。我认为,批评性引用也是抬举它,我才不抬举呢。

至于友情引用,在我身上不存在。我在科学网上对博文的友情推荐倒是不少,嘻嘻!

若说高被引的论文都不是原创性高的,此话可能不对;但是,高标独步的论文不易被引用,是情理之中的。拿本人来说,自己悄悄自鸣得意的文章没有一篇是高被引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引文  引文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动机  动机词条  早期  早期词条  学者  学者词条  
观点

 今年的留学形势

上次说到今年毕业生申请美国研究生的结果非常好(见博文《本科教育:揠苗助长、功利主义和时代变了》),转眼就被形势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绝大多数拿到美国牛校录取的研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