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文化困境的症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开放、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然而,我们却必须面临着极度闭塞的文化困境的尴尬,这绝非在刻意抹黑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只要对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稍做理性的梳理和思考,这样的结论相信会得到很多人的共鸣与共识。我们的社会文化系统是长期被专有意识形态高度控制的,那些意识形态的内涵其实不大可能有多少人还在信,但却被几十年一贯制地被用做基本的文化戒律。尽管网络文学和言论交流基本没有禁区,成为了草根一族尽情宣泄的专属领地,但在大众传媒领域,其管制之宽泛甚至荒谬程度,和时代精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我们的文化也曾出现过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由于后来的风波导致了全社会文化氛围的整体退缩,文化领域更是重新陷入了重重的禁锢之中。所有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要接受全面的政治审查,在如此全面严格的审查中,事实并非最重要,而政治倾向才是决定其是否存活的关键。这是延续了六十年的文化管制,从形式上说,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戒严”是非常罕见的,但在文化尤其是大众传媒领域,“戒严”却是常态,以致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第一报、第一台中的头条和首席栏目,在人们生活中更多地扮演了“笑话”的特有角色,成为人们发泄不满、宣泄情绪的首选垃圾筒。其实谁都清楚,他们都不过是在被动地传声而已,他们也有着太多的消极和无奈。

  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成效的确不小,中国制造的确全面走向了世界,但有很多深度的分析也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无情现实。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有形产品制造中心的时候,资源的加速消耗、环境污染的累积和蔓延,这些必然的后果是我们及可怜的子孙后代们无法逃避的。我们表面上的中国制造畅销天下的确风光无限,而背后隐含的深层社会代价却被那些仅顾眼前的领导们忽略了。我们目前的单位能源消耗是非常之高的,产品生产的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也是极不经济的,而这些资源对于我们如此多人口的大国说来,都是严重不足的。一个不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考虑后代长远的根本利益的国家,其前景着实堪忧啊。在我们的各种宣传机器和舆论工具,总是在弘扬着所谓的主旋律,强调着我们的世界第二的辉煌业绩同时,我们的文化却在日益呈现荒漠化的悲凉,并为发达国家的全面文化入侵全面敞开了大门。道理很单纯,逐渐富起来的国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极为现实的,自身无法供给,当然只能着眼于外部了。在如此强势的国外文化长驱直入的大背景下,我们却依然生活在对中国制造全球第一的陶醉和麻木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凄凉和悲哀啊。

  然而,我们的文化管制却又呈现着非常脆弱的一面,以现在的电视剧目的选择为例:如今的电视屏幕呈现,占据了国人文化生活的巨大份额,可内容的匮乏却实在令人无奈。现实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先是集中制作和播放抗日题材的雷剧,现在又转向了一骨脑儿地婚恋家庭题材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似乎国人的生活中没有别的了,大家就是在找对象、过日子了。而社会问题、改革问题、经济建设、企业经营、教育医疗等广泛的话题,似乎都成了敏感范围区间。我们真是个神奇的国度啊,为啥我们的敏感范围会变得如此之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领导们不愿意去面对现实问题的揭示和挑战,他们信奉的逻辑就是:只要我们的主流文化作品中不反映,那些问题就可以当做不存在。而在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个高度开放的环境了,御用媒体不让说,大家在网上说,国内不让说,人们就翻墙去说。这样的管制明知不是办法,为啥还是寻求如此被民众鄙视和嘲弄的夹缝中生存呢?

  我们这个社会文化服务,本来是有一套挺好的指导方针的,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这些基本已经成为表面文章和无法兑现的口号了。但愿领导们能早些想明白,没必要总是作茧自缚了,还国人以文化自由的广泛空间,中国这片天真的变不了,更塌不下来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困境的症结  症结  症结词条  困境  困境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文化困境的症结词条  
人文精神

 提高课堂质量需把握的关键点

 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这是广大党校教师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也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