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宜信拟试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因“眼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巨大市场和政策红利,号称“全球交易量最大的P2P平台”的宜信公司日前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在呼和浩特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区政府将给予贴息补助等政策倾斜。如果该项目成功落地,将是国内P2P机构参与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例。

  专家表示,由于宜信公司不具备抵押贷款的资质,因而需要找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挂名”作为贷款主体,这种行为是无法可依的,并将增加整个业务的成本;再加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本就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尚未突破,监管层是否会为其亮“绿灯”还很难说。另外,由于土地经营权抵押具备的特殊性,对于贷款的偿还风险,就连国有银行目前都还没有成熟的抵御方法,作为私营企业的宜信公司同样难以控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虽然目前多地政府碍于制度和操作细则不明确而没有尝试,仅有零星的小型商业银行在小范围试点,但是农村市场巨大的潜力却让作为P2P平台的宜信公司“闻风而动”。

  “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过后,已经确定政府将把很多资源向大型农户、家庭农场主、农村专业合作社倾斜,这也是我们进入农村市场的一个契机。截至去年底,中国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土地大概在100万亩左右,如果宜信的贷款能做到其中的1%,预计市场可以达到50亿至60亿。”宜信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在如此大的市场前景下,即便有风险,宜信公司也愿意承担。

  上述经理透露,目前宜信公司已经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准备把试点落在呼和浩特。这项计划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回应,不仅向他们承诺将在注册和办公场所方面提供协助,还会给予贴息补助及其他政策倾斜。但是,目前仍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们:一是农民的土地该到什么地方备案;二是土地价值该如何评估,计算方法还没有统一;三是出了偿还问题后土地该交由谁来处理,谁来协助变现。

  实际上,宜信公司所担忧的问题也是目前正在各地开展试点的商业银行所同样面临的问题。不仅如此,比起商业银行开展这项工作更为麻烦的是,由于没有资质,宜信公司这样的P2P平台还不能作为抵押或者担保的主体。因此,他们必须引进保险公司或者担保公司来担当这个角色。也就是说,作为抵押物的农民土地经营权将抵押给这些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宜信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名义上是第三方的角色。

  “我的想法是,找一个保险公司作为贷款主体,放贷时农民把土地流转到主体的名下来,同时大家签一个回购协议,一年后如果农民按时还贷了,他可以免费把土地再回购回去。”对于该如何抵御偿还风险,上述宜信公司的经理如此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从法律法规、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看,P2P在现阶段可能还不具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条件。据记者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阶段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尚未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为1995年实行的《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对此,这位经理表示,也正因此才选择呼和浩特作为第一步试点,内蒙古自治区是有一定立法权的,现在取得了区政府的支持,就相当于解除了一些法律隐患。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2P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相对银行可能要大的多。首先,P2P机构缺乏一个有效地对风险的评估、确权的机制,银行对土地经营权的评估一面是自身评估,另一面是银企合作进行评估,但是P2P在这方面可以运用的社会资源就非常有限。其次,与银行相比,P2P机构整个资金的调度、运营和收回机制,都相对缺乏。“更重要的是,与银行面对几层监管不同,目前对P2P机构的监管是缺位的。”汤烫说。

  汤烫还指出,做“点对点”融资业务的民间金融机构,一般带有很强的获利欲望,欲望强烈也会驱使其成本增高。另外,引入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进入业务链条,客观上会提高业务的成本。“未来P2P机构做该业务,规模应该也不会太大,整个市场可能还是由银行主导。”他指出。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对于P2P机构打算探索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还是应该鼓励的。所谓试点就是应该有不同经营主体,不同资本以不同的形式来尝试,总体改革工作才能取得突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宜信拟试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地  农地词条  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词条  经营权  经营权词条  
企经

 推进PPP需更多配套改革

 新年伊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签约消息频传。近年来,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地方债管理日趋规范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将PPP视为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