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日本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及其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各国正受到越来越多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因此,各当事国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贸易摩擦的起因,借鉴其他国家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和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贸易摩擦的起源

  1.国际分工之间的矛盾

  国际贸易摩擦的存在大多是由于各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所造成的,而贸易保护主义复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分工的矛盾和国际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开放经济中,每个国家都会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得各个国家都能获得比原来更好的收益。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较高,应该致力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应该生产更多低附加值的产品。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也在不同国家之间扩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一方面,在低端产品的生产上,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红利,发达国家高昂的人力成本使其不得不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进口,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进步,其不再局限于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开始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在高端产品的生产上,随着新兴经济体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上的不断进步,其在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品市场上与发达经济体形成竞争,使得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

  已有发达经济体与新的经济体在市场、原材料、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发生比较优势变化,即当一国由于生产力进步、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得某一行业的比较优势凸显,其他国家与该国的贸易行为并未使得双方收益,便容易引起贸易冲突和摩擦。也可以理解为,国际贸易摩擦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变化而产生的,当霸权开始衰落时,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便会随之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一些国家的内部需求疲软,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因此,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包括一系列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使贸易壁垒逐渐强化。

  2.政治原因或其他利益的影响

  两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除了受到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受到两个国家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影响。贸易双方之间政治上的分立和不对等也会加剧贸易摩擦。贸易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贸易双方往往会担忧他国的强大和崛起,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在制定贸易政策时,无形中就会加入政治和情感因素,希望通过贸易来抑制对方的发展,这也就加剧了贸易摩擦的发生。 发达国家制造贸易摩擦,不仅可获得出口国企业的部分利润转移,而且能够制止本国的技术溢出,有利于其持续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其国家长远发展。

  3.制度因素

  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上制定的制度各不相同,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适用于发达国家本身,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自身特点。例如,虽然中国早已加入WTO,但部分西方国家依旧对中国持有偏见,使中国深受此类“反倾销”之害。

  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

  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持续长达半个多世纪。日美贸易摩擦不但所涉及的产品最为广泛,几乎覆盖日本经济发展每个时期的主要产业或产品,而且延续的时间也较长。例如,日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断断续续持续了16年,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持续了26年,日美电信产品贸易摩擦持续了28年。

  在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自主出口限制。为化解日美贸易摩擦,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大都是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由日本对某些商品进行自主出口限制。这些协议包括“日美纺织品协议”、“日美钢铁产品协议”、“日美半导体协议”、“日美彩电协议”、“日美汽车及零部件协议”等。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对美国出口,从而使贸易摩擦得到缓解。

  二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由于日本对美国的市场依赖程度大,美国是日本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上世纪60年代前半期,日本首相增加了出访西欧的次数,以扩大对欧出口。与此同时,日本还增加了对东南亚国家的商品出口,把东南亚国家当作本国工业制品的重要销售地,并从该地进口大量原材料等物资。

  三是扩大对外投资。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化解日益加剧的日美贸易摩擦,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以规避和转移冲突。起初,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比较少。如为缓解日美纺织品摩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数额较多的时期是在1965年至1974年间,且大多数是向东南亚各国或地区投资。

  此外,日本对亚洲各国直接投资的目的还在于:通过亚洲生产基地的产业递次转移,一方面带动本国零部件、成套设备等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以保障日本国内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将亚洲变成日本进军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出口加工地”和“海外集散地”。也就是说,日本将一部分出口能力转移到东亚国家,利用这些国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形成生产能力,通过这种“迂回”方式向欧美国家出口。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还大规模增加对欧美各国的直接投资,特别是以美国为重心,在汽车等产业进行大量投资,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三菱、富士重工等日本企业相继在美投资生产。这直接推动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的下降,部分改善了两国紧张的经贸关系。

  四是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日本的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和企业、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桥梁,它一方面协助政府管理对外贸易,发挥着政府难以起到的灵活管理外贸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

  日本的行业协会,如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贸易振兴会等,在获取信息、提供外贸咨询、协助政府和企业开拓并调整对外贸易关系、缓解对外贸易摩擦等方面发挥着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的职能。例如,在日美汽车贸易战中,当时面对无序出口可能引发的美欧配额限制,日本汽车行业商会出面,在各汽车厂家之间自动设限,达成了企业间关于汽车生产和出口数量的默契。

  五是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国际贸易摩擦的实质是争夺市场份额,面对日美间此起彼伏的贸易摩擦,日本将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市场争夺中争取主动权。1955年至1970年,日本私人企业设备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20.4%。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日本重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纷纷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并采取如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利用中间产品市场,以及通过购买专利等多种形式对新产品进行开发。

  通过实施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战略,日本企业可在日美贸易摩擦中争取更为主动的地位。例如,上世纪50年代,日美之间出现了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摩擦,日本通过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战略的实施,将主要出口产品转为以钢铁产品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此类产品也成为主要贸易摩擦对象时,日本企业主要出口产品又迅速地转为以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

  若干启示

  日美贸易摩擦是二战后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摩擦。虽然昔日日本面对的日美贸易摩擦形势与今天存在许多差异,但其中却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即昔日美国发起对日贸易摩擦是为了压制日本的崛起。当然,当今贸易摩擦形势更为严峻、复杂。

  在前述日方应对贸易摩擦措施中,部分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建立双边和多边协调机制

  双边磋商和协调是解决贸易摩擦的基础。长期以来,为解决贸易摩擦日美之间逐步形成了协调体制和机制。它主要是由双方政府出面,成立协商机构,定期讨论两国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消除两国在国际经济政策中的分歧。出现贸易摩擦,则通过谈判,签订协定,解决分歧,维护日美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

  当前应对贸易摩擦时,同样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这种定期磋商和协调机制,既要和发达国家加强沟通,又要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协调合作,以消除分歧,维护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

  此外,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通过磋商谈判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就出口产品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利益。

  2.调整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

  应积极推动发展战略的转变,加快从“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向内外需平衡发展转变。对内应该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保持并扩大出口市场的同时,不能局限于出口数量,需更加关注出口质量,大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努力向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攀升。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往往能起到政府不能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但又不宜或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一方面,行业协会是行业利益的代表者,它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组织协调、诉讼和应诉等方面比政府渠道更加通畅,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作为民间力量,行业协会比政府更适合与贸易伙伴国的行业商会、利益群体进行交流和沟通,传递声音、化解矛盾。

  在此问题上,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行业协会制度,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了解行业情况和对外沟通优势,组织业内专家,高效收集信息,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4.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对外投资既是一个国家经贸发展进入高水平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避免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可借鉴日本经验,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一是针对不同国别实行不同的投资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注重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对发达国家投资,要注重规避贸易壁垒和强化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密切结合贸易发展需求,避免投资的贸易替代。日本采取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劣势为主的对外投资战略,不仅维护了本土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强化了本土劣势产业的竞争力,使出口贸易获得本土和海外生产双向支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初具国际竞争优势的部分企业应当以国内产业为依托,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实现“全球生产,全球经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增强企业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竞争力。

  5.提高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贸易摩擦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事件,提高自身实力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国家的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决定着该国是否能在贸易争端中居于有利地位。日本企业为减少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注重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得日本在激烈的日美贸易摩擦中居于优势地位。因此,借鉴日本的经验,提高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良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  日本词条  摩擦  摩擦词条  启示  启示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