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举措、新格局、新特征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面向第三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趋势,被誉为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和增强版,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3.0时代。“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意见》的开篇语,因此,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为《意见》的核心要义。那么,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将迎来哪些新举措?这些举措的强化会形成怎样的新格局?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体现出哪些新特征?

  一、明确目标,强化举措

  《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出了两个时间节点上的具体目标。首先,到2020年,西部地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围绕生态、营商、开放、创新四大主题的环境建设要突出成效,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其次,到2035年,西部地区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东西部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上要趋同,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地区之间在发展方式上也要有所差异,互补协同,互相开放,共同前行,同时,对于少数民族人口聚集、边境线绵长、自然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来说,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两个时点上的目标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明确了方向,指引着实现目标的各项举措。《意见》共提出了三十六项具体措施,涉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这些措施在总结前二十年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和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例如,《意见》将“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第一项举措,提出把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2020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也为西部地区的脱贫攻坚明确了战斗任务,即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并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同时,压茬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未雨绸缪,既使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得以巩固,也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又如,针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的短板,《意见》从科研基础设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开放基础设施、医疗基础设施、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角度提出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举措中,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在“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举措中,提出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在“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举措中,提出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此外,《意见》明确规定在财税支持上,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在金融支持上,依法合规探索建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在用地政策上,加强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的用地保障。

  再如,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内生增长机制缺乏是西部地区的一大缺陷和弱项,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对滞后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意见》从西部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出发,提倡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和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西部地区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就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的转型升级;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等,特别提出要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二、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意见》明确提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三个关键词,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趋势,其中,大保护是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大开放是开放发展的直接体现,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无论大保护还是大开放抑或高质量发展,都蕴含着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理念。

  首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强调抓好大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意见》第四部分“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专门围绕大保护提出相关举措,包括“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等三项内容。此外,《意见》其他部分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也都充分体现了大保护这一新格局,例如,“结合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大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等等。

  其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伟大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并融入其中,强调抓好大开放。开放基础设施大通道建设,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意见》第三部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集中体现了对内对外大开放的新格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打造重庆、四川、陕西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发挥甘肃、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和节点的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在直辖市、市层面,提出把重庆、成都、西安建设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大开放的新格局不仅强调对外开放,而且重视区际合作,除了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还要加强西部地区与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合作互动、推动西部地区城市群互动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和跨省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

  最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强调抓好高质量发展。支持西部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体现在多方面,主要贯穿于《意见》第二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打好三大攻坚战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是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科技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意见》要求西部地区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通过培育新动能和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的集中体现,西部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都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起到强筋壮骨的作用,《意见》主张西部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西部地区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发挥国家安全屏障的作用。此外,《意见》第五部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也都融合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建设等,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有益于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彰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据统计,2018年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达到20%以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也有目共睹。西部地区获得的长足进步,为未来发展蓄积了动力和基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之际,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任务依然繁重,都是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西部大开发3.0版出台,其六大强化举措充分诠释了西部大开发的新时代特征。

  其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成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突出特征。

  其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随着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一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不再过多受制于区位特征的限制,以往不沿边不临海的西部内陆省区,有望借助“一带一路”共建的历史契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一些有基础有实力的西部地区城市也将发展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进一步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形成大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显著特征。

  其三,坚决走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道路。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富集冰川、湿地、森林、草场等生态资源,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任务艰巨,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西部地区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让大美西部新面貌得以持久展现,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也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鲜明特征,与大保护的新格局相得益彰。

  其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土地、资源性产品、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要素市场,进而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科技体制改革则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生效,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改革实现体制机制转变的新时代特征。

  其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将采取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改善住房保障条件、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等系列措施,来增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特征。

  其六,加强支持和保障。为了使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更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不可或缺,差异化的分类考核,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支持,全面细致的产业、用地、人才、帮扶政策,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决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开发  大开发词条  举措  举措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格局  格局词条  特征  特征词条  
改革史话

 史料与史学

 近些年来,历史学科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课题,有不少是专题史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这类课题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双重学术价值。一般情况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