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冰点】开始零废弃生活,其实并非完全为了保护环境,而是为了自己

 

 

 

当人们还在热议北京将在明年5月份实施的垃圾分类新法,中国有这么一群人已经踏上一个比垃圾回收更极致的旅程——零废弃生活

 

 

汤蓓佳:零废弃生活是一场实验

 

 

 

零活实验室创办人汤蓓佳在微信上建立涵盖全国范围的零废弃生活网络,

积极推进零废弃生活的普及 (图片:中国发展简报)

 

 

针对这项新法,零活实验室创办人汤蓓佳认为,政策引导下的垃圾分类可以用非常高效的形式引起公众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并且以强制性手段促使大家行动,对她而言这是好事一桩,但作为零废弃生活实践者,她从不推崇垃圾分类。

 

 

她认为,垃圾分类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而仅是一个权宜之计。“我不希望大家觉得垃圾分类是一张安全网,只要这个东西可以回收,我怎么买怎么扔都可以。我们的的立场永远是从源头减量。”

 

 

“零废弃”(Zero Waste) 原是应用于制造业和城市垃圾管理上的概念。2008年,美籍法国人贝亚·强生(Bea Johnson) 决定将这个概念套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实验,她成功将一家4口原本每天几公斤的垃圾量,减少到一年只有一个小玻璃罐 。贝亚·强生的故事被全球各大媒体报道,启发无数人开始过零废弃生活,这当中就包括汤蓓佳。

 

 

汤蓓佳在2016年时读了一篇介绍纽约人劳伦·辛格(Lauren Singer)的文章,当下就被这位零废弃达人的生活打动了。“我以前觉得环保特别土,以为环保就是清心寡欲或者捡破烂,这样的生活对我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直到看到Lauren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环保生活可以这么美!这是让我觉得特别触动的地方。”

 

 

启发自Lauren,汤蓓佳希望通过展示零废弃生活美好的一面,吸引大家自发加入这个旅程,而不是采用让人觉得恐慌和罪恶的方式。“我通过自己的生活散发正能量,让大家相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反而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当所有人都在为双十一、双十二疯狂时,汤蓓佳尽量不网购;生活中需要购物时,她总是选择自备容器或布袋购买裸包装产品;为了善待动物,她也是个纯素食主义者;在过去几年她也鲜少购买新衣物,而是通过购买二手或交换的方式获取衣物。

 

 

她说,零生活实验室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象征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场实验,而零废弃生活也是一场实验,并没有所谓的固定公式,每个人都可以去探索各种可能性。“零废弃生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你减少了多少垃圾,而是如何在过程中用新眼光去审视我们的生活,从而更清楚自己是怎么样的人。”

 

 

作为世界第一大污染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是环境问题的焦点。为了逆转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中国政府近来颁布数项重要环境政策,包括从去年开始禁止入口“洋垃圾”,以及今年在上海实施“史上最严格垃圾分类法”。尽管政府动作频频,然而从个人层面来说,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依然往日趋浪费的方向前进,与零废弃理念背道而驰。

 

 

对此,汤蓓佳认为其他国家也曾经历中国正处的发展阶段,只不过其他国家用200年走过的路,中国把它压缩到40年了。“在过去改革开放的数十年里,我们的重点一直放在经济发展上。来到今时今日,会发现40年来积攒的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感觉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消费主义的影响也很深远,尤其对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中国人来说,在经济条件提升后通过物质的占有来获取安全感,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我的观察, 年轻一代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在这些课题上也更有行动力,渐渐影响着上一代。”

 

 

借助社交媒体的扩散力,全球零垃圾社区在过去几年急剧扩张,大量零废弃相关的生意模式应运而生,零活实验室就是其中一家。这家位于北京的零废弃企业由汤蓓佳于2016年创立。除了通过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28个城市和地区的微信小组推广零废弃生活,汤蓓佳也经营一个拥有两万七千人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实用的减废贴士及举办免费的零废弃活动。

 

 

汤蓓佳相信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是没有障碍的,但从个人层面来说,民众不知道该从何做出改变。“我们工作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为大家提供方法。”零活实验室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是每月一次的《旧物新生》,鼓励参与者交换闲置物品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在39位志愿者协助下,零活实验室在过去两年来成功在全国各地举办超过70场旧物新生活动。

 

 

她说:“一开始我们的群友对穿二手衣物这件事也会有所顾虑,但慢慢的通过不断推广,这件事在社群里已形成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现在大家会首选以交换代替购买的方式取得所需用品。”

 

 

除此之外,零活实验室也通过社会企业责任项目,协助企业往零废弃的方向转型。在教育方面,零活实验室在基金会资助下开发了零废弃课程,目前用于北京及河北地区的20所小学。

 

 

谈及对零废弃生活的误解,汤蓓佳强调:“很多人觉得‘零’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包括我自己一开始也认为自己做不到。但等到真的去尝试之后会发现,其实‘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什么。所以零活实验室在做的,更多是呈现一种可能性,至于每个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余元:不需要的物品,让我焦虑和迷茫

 

 

虽然大部分民众从未听过零废弃这个概念,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零废弃已成为一个流行关键词。

 

 

THE BULK HOUSE创始人余元认为,

个人行动和政策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图片:中国发展简报)

 

 

去年11月,网络媒体一条制作的一部影片在网络上爆红,短时间内全网浏览率达到三千七百万。这部影片记录了一对在北京生活的年轻情侣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将6个月的垃圾装入小小的玻璃罐。

 

 

这对情侣是来自武汉的余元以及英国人Joe Harvey,他们在同年开了内地第一家零废弃商店THE BULK HOUSE。这家位于鼓楼东大街的小商店售卖一系列零废弃商品,从可重复使用的餐盒、竹牙刷、布袋到布卫生棉,无一不包。

 

 

废弃商店的成立是中国零废弃社区发展的里程碑,然而就在前景获得外界一片看好的情况下,THE BULK HOUSE实体店已悄然在今年四月停止营业。这让人不禁要问:难道中国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零废弃的概念?

 

 

听到这样的猜测,余元笑了起来:“关店是因为我们发展得太好、太快了。 一条的视频反响特别好,很多人看了视频后慕名来到我们的店里、跟我们拍照,导致我们每天忙着在店里招待顾客,没有时间处理订货、行政和财务等事情。日复一日下去,我们感到筋疲力尽,虽然商店运营得不错,但也并没有好到可以招聘新成员来分担我们的工作。”

 

 

关闭实体店后,余元通过不同的网购平台继续她的零废弃任务。尽管初期销售量下滑,余元并没有后悔做出这样的决定。她说现在的她更健康,压力少了也有更多时间做她真正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建立一个为用户提供各种环境相关资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余元对中国零废弃社区的未来抱持乐观的态度。她相信若想要进一步推广这个生活方式,关键在于让零废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关联。“人们常认为环境问题太大、太复杂,轮不到我们管,但实际上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个选择都关乎到每个人的利益。”

 

 

她进一步解释:“把这个地球想象成一桶水,如果每个人贡献干净的水,那大家都可以喝到干净的水;但如果10个人、100个人贡献一点污水,大家就要喝脏水了。一小群人过着不环保的生活方式会污染整个水桶,破坏每个人生存的地球。

 

 

然而,也有人批评零废弃是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没有准备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生活中的便利,比如说不叫外面以及拒绝网购。对此,余元解释自己开始零废弃生活的动力,其实也并非为了保护环境,而是为了自己。

 

 

“我开始过零废弃生活并不是因为我意识到要世界末日了,所以我需要行动起来,而是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填充了太多我不需要的物品,这让我很累、很迷茫、很焦虑,我迫切需要去做出改变。当我开始改变、把东西变少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少了这些东西而变得不开心,相反的我活得更轻松和自由。原来一直以来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和大公司,都在想办法让我过着他们想要我过的生活。”

 

 

余元相信人都是比较自私的,所以很难要求他人为了拯救地球而做出改变,于是她将重点放在零废弃生活如何为健康和财务带来好处。同时,除了鼓励个体在生活中采取行动,余元也希望政府提出更大胆的措施,从源头开始减废,比如说向减少使用包装的生产商提供税务减免优惠。

 

 

和汤蓓佳看法一致,余元强调垃圾分类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政府现在先走了弯路(垃圾分类),希望有一天他们会回过头来看,发现从源头减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了  为了词条  冰点  冰点词条  废弃  废弃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  而是  而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