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书评:浅谈朱自清精品集修辞手法的运用

书评:浅谈朱自清散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朱自清精品集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文笔非常特殊,淳朴又不失文雅,清新又不脱俗。从他的散文中,你可以看出一个相同的规律: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朱自清先生经常在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然而在文中从来都没有过多的迹象,反而因为那种清新的文笔,让整篇文章非常的生动有趣,更能够让人共鸣。如《春》里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仿佛所有东西都被给予了一个人格,仿佛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虚幻的。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所有人都可以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朱自清那样来去自由,随笔落下,不让文章变得斑驳,而还赋予了所有东西了人格。

比如《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比较出名的一篇散文,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写作背景,你绝对不知道他到底在写什么。朱自清能够以景映情,在他周围的情景中,反应出他真实的感情,在表面上描述的是景色,而深层之下的是他的感情。但就算不知道《匆匆》的主题,你也能够感到朱自清写作时的悲伤、失落,他的文笔能够让你感受到一个情绪,他的情绪,不管你是谁,学生、老师、大人、老人、平民、高官,你第一次读就能够从他大量的修辞手法中,看到一个情景,一个情绪在你脑中产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迷人之处。

再如《背影》,更多的一面是用人性的弱点去感动人,家道中落,母亲逝世,父亲年长,昔日美景已经不复。送别的一幕,“忘不掉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那种低沉的感觉油然而生。

还有《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选材的角度确不一样,虽皎月方来,但确没有半点的悲凉。文中有作者本人的一些观点我不加以评论。就单从写景这点来看,至少在我眼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因为我们的弱点相同,所以不用刻意写它看它就可以体会得到它的酸与痛。有机会我也想去体会秦准河的夜色,是否依然如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主要都是写景抒情的。其中有不少细腻的描述,虽华丽,却意外的清新。可能辞藻生动,华丽和清新并不冲突吧。同时,我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文笔在那些年来还是有点变动。《荷塘月色》和《瑞士》的文风有些不同。至少在我看来,《荷塘月色》及他之前散文的文笔主要是文青的味道。我看到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想很多的心。万物皆有它的有趣法,同时又感动于各式各样的感情。在之后的文章,文青的味道固然在,却多了一丝老练。

在我看完的这几篇里,我更喜欢《匆匆》,当初学的时候不是很喜欢,一直背的不熟练,但以后细细品读,却越读越感觉其中的滋味。有人说过:人生,就是一端到另一端,出生就是为死。就像朱自清先生说的一样,“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有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是啊,时间匆匆,日子到最后还有什么?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千篇一律”。没有人留得住时间,也不能定格。既然不能就珍惜现在,别让时间匆匆而过。

我推荐人们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是消遣时候来读的一本书,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里面的修辞手法、描写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从而增强你的写作文的丰富度。特别在于描写物件、人物的手法,朱自清先生随手拈来,栩栩如生,我是做不到他那种程度的。更何况他用词并不是困难,反而较为简单,但意思清楚、适合,他都能够找到绝对适合的字词来描写事物。

总之,朱自清散文,都透露出清新、恬淡、还有丝丝忧愁。百读不厌的文字,通俗得来又很清雅。我很喜欢,而且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悸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朱自清  朱自清词条  修辞  修辞词条  手法  手法词条  书评  书评词条  运用  运用词条  
笔记

 琅琊令之遇见

“杀!!”伴随着嘶哑狠厉的叫喊声,一拨又一拨的人冲上燕山崖,耳边兵戈之声不断,一时间横尸遍野,哀鸿满地。燕山崖顶,擎苍殿内曾经不可一世的魔教教主负手而立,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