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5分钟解读《娱乐至死》,我们在一步步沦为娱...

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崛起,原始人投出去的斧子还没落地就变成了航天飞机。现在,包括你和我在内,被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上瘾的东西所包围。

似乎,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不管你是谁,都可以宅在温馨的家里,瘫在舒服的沙发上、吃着爆米花、喝着快乐水,打开电脑、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享受前所未有的听觉和视觉盛宴。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本期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他批判的正是我们所处的娱乐化的时代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解读这本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娱乐的奴隶的。

1.从印刷术时代到电视时代

印刷时代造就了理性思辨的人

在印刷术时代,内容传播的媒介主要是文字。由于文字更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所以那时的人们更加理性、严肃,思考问题时更加耐心。

比如在1874年,印刷术时代的美国举行政治选举辩论,交锋双方是林肯和斯道格拉斯,他们需要每人上台演讲整整三个小时,一轮下来,双方还要再次上台进行反驳,这一来一回加起来要超过七小时。结果轮到林肯发言时,他发现已经到吃晚饭的点了,于是就和现场的观众说,回去吃饭吧,吃饱了回来继续听,观众非常愉快的答应了。在书中,作者不由感叹道:“这是怎样的听众啊”!

为什么那时的人们如此喜欢思考问题?

作者认为,人们的理性思考,和喜欢阅读文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托克维尔为了避难,跑到美国考察,一下就被美国的阅读文化震慑住了。他说:“美国农民的孩子会一手扶着锄头,一手捧着莎士比亚”。

阅读书籍成为了一种跨越阶层的文化,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然而,二十世纪中叶,电视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电视时代造就了娱乐至死的人

在电视时代,人类逐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娱乐大盛宴,文字文化逐渐被图像文化所取代,媒介更想满足我们的视觉体验。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娱乐化。人们心甘情愿的成为了娱乐的奴隶,不加一点反抗的乐在其中。

按照作者的意思讲,美国大选从一开始的辩论逐渐到一种“化妆术”,也就是一种取悦观众的能力。

比如,在里根与蒙代尔的电视辩论中,蒙代尔因为比里根年轻不少,于是便嘲讽里根说,你太老,已经不适合担任总统了,应更回家养老,安度晚年。而里根却机智回答道,请大家放心,我是不会说蒙代尔太年轻,没有成熟到当美国总统的。第二天,美国媒体纷纷说,这场辩论太精彩了,里根用一个机智的回答,顺势击败了蒙代尔。

可以看到,那时严肃、理性的政治辩论,已经不复存在了。

难道电视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并不是,作者认为,电视的最佳用途是娱乐。但是,电视娱乐虽好,但如果人们逐渐沉默于其中,势必会造成全社会娱乐化,进而让我们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娱乐至死最可怕的地方。

媒介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

现在我们知道了电视时代会使社会娱乐化,那它是如何影响人类的呢?这就要涉及电视文化背后的现象,也就是书中的底层逻辑:人类不仅会塑造技术,技术反过来也会改变人类。

来听一个故事。著名的作家尼采在38岁时接近失明,只要用眼超过20分钟,眼部就会剧烈刺痛。为了继续创造,尼采买了一台最新的球型打字机,只要经过练习,就可以盲打,最大程度地减轻眼部疲劳。

有趣的是,尼采把打折机手稿寄给他的朋友,让他帮自己看看写的怎么样。朋友看完之后,在回信中告诉尼采说,你的文风怎么突然变了?明明写的是散文,怎么“透露出钢铁般的严谨和坚硬”。尼采接到这封信后,立刻回信说自己也有同感,好像是这台打字机已经深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一样。

这告诉我们书中底层内容的一个道理,媒介即是隐喻,在潜移默化,甚至出人意料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

我们现在知道了,书中的表层含义是:从印刷术时代到电视时代,人们思想的改变。书中底层含义是:媒介本身作为一种隐喻,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的认知。知道这些,你对这本书已经基本了解了,但如果用书中讲的知识去反思我们身处的时代,往往会得到更多。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认知有何影响吧。以下内容并不是书中所提到的,而是书单喵自己的一些思考。

互联网时代对我们认知的影响

由于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我们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这加剧了社会的娱乐化。人们的新闻娱乐化、宗教娱乐化、政治娱乐化,相比起一些让我们痛苦的逻辑思维问题,我们更偏向于不用动脑的开怀大笑。

除了娱乐化以外,网络文化更使得信息碎片化。信息从会这里出现到你的面前,又从那里快速消失。导致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失去耐心。

在互联网早期,人们还可以在博客中用一千甚至更多字来陈述一个观点,后来微博出现了,博客开始没落,人们开始在140字以内完成自己的表达,很少有人去看那些长篇大论了。到现在就更厉害了,托快手、抖音的福,我们又见证了微博的没落,人们一提起阅读两字就烦,一个视频十秒,一会“奥里给”、一会“鸡你太美”,这些无用的信息承包了我们所有的笑和泪。

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难道不正是媒介的隐喻吗?

未来会是什么怎样的?什么技术会把我们带到更高层次的娱乐化?到时候我们能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吗?

希望你和我,不要成为娱乐的奴隶。

如果你有什么感想或者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至死  至死词条  沦为  沦为词条  步步  步步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分钟  分钟词条  
笔记

 《红楼梦》中的性科学微观

 3 性民俗的记载  民俗属于文化学的范畴,《红楼梦》中诸多的性民俗的细节的描写,细致入微,以小涵大,对我们了解清代性文化的流布是大有裨益的。  3.1 绣春囊...(展开)

笔记

 拯救书荒| 2019年书单请签收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