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果二婚夫妻一方死亡还有再婚离婚财产继承权吗?

如果二婚夫妻一方死亡还有再婚离婚财产继承权吗?

在离婚的同时,夫妻双方就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通过协议分割财产。

而离婚后,二人在法律上已经脱离了关系,失去了相互继承的权利。

1、死亡一方的财产,百年之后就是遗产,如有有效遗嘱按遗嘱处理,如没有,其合法继承人均有权依法继承。

2、其配偶当然也是继承人之一,按继承人人数,就看其可继承多少份额。

3、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其配偶开始享有继承权。

4、可以生前立有效遗嘱,最好是对遗嘱做个公证,以避免发生其配偶继承。也可以生前处理掉,如转让、赠与等。

二婚离婚继子女对继父母有继承权吗?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 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并明确《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37条规定,继父、继母与继子女之间,已形成抚养关系的,互有继承权。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后,仍有继承生父母遗产的权利。

继父母子女关系

子女是指夫与前妻或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在现代社会,如果再婚的一方有子女就会产生继父母子女关系。一般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是由于出生、认领和收养等,而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则不同,是由于父或母再婚。然而根据我国法律,仅仅凭借生父母再婚这一事实,并不必然在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产生法律上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只有在继父母将继子女收养为养子女,他们之间才具有法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或者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他们之间才能适用《婚姻法》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不同,将继父母子女关系分为三种形式:名分型、收养型、形成法律抚养关系的共同生活型。

(一)名分型,即未形成法律抚育关系

生父(母)与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已经成年可以独立生活,或虽未成年但仍由其生父母提供生活教育费用,没有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也没有对继父或继母尽赡养义务,此类继父母子女关系为纯粹的直系姻亲关系。这种形式的继父母子女关系而言,其并没有形成养父母养子女关系,而且也不具有扶养关系,只是因为父母一方再婚而形成了名分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二)收养型。

即继父 或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已正式收养该子女为其养子女,同时,该子女与共同生活的生母(父)一方,仍为直系血亲关系,而不与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生父 (母)一方的权利义务则随之消灭。就收养型而言,继父母子女之间已经按照《收养法》的规定,形成了养父母子女关系,因此他们之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应适用《收养法》的规定。

(三)形成法律扶养关系的共同生活型。

生父(母)或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尚未成年,他们随生父(母)一方与继母(父) 共同生活时,继母(父)对其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费,或者成年继子女在事实上对继父母长期进行了赡养扶助,应视为形成了抚育关系.然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其既不是仅具有名分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又不是养父母子女关系,从传统民法理论上看,很难界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我国现行《婚姻法》上并没有规定继父母对继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贯彻了“异姓不养 ”的原则,继父母抚养继子女实际履行的是一种道德义务。但一旦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不仅包括继父母抚养了继子女,也包括继子女赡养了继父母,就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即产生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而并不考虑是否有扶养的意思。

《婚姻法》第27条规定的实质是将形成扶养关系作为形成继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依据。但是他的形成原理与收养有本质的区别,仅以继父母子女形成扶养关系为根据即认定双方形成拟制血亲关系,而完全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及其身份行为的同意权,也无须履行任何法律手续。因此学者就认为其效力就不应当与收养的效力相等同。实际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和收养型相同,继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消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继承权  继承权词条  再婚  再婚词条  一方  一方词条  财产  财产词条  离婚  离婚词条  
财产分割

 夫妻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夫妻一方在婚前办理了房产按揭,并支付了首付款,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离婚时分割按揭房产按照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面,律图为你介绍夫妻离婚按揭...(展开)

财产分割

 父母离婚财产给孩子合理吗?

夫妻双方在感情确实已经破裂时,通过登记或者诉讼来达到离婚的目的。可是夫妻间的感情破裂,还是想要给孩子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弥补内心的愧疚。那么父母离婚财产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