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民政局离婚时抚养费谁来规定给多少?

无论夫妻双方的关系如何,都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生活以及各方面一个保障,现在我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由此牵扯的离婚官司也越来越多。那么在民政局离婚时抚养费谁来规定给多少?今天由律图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从夫妻双方的收入、孩子的教育费用以及孩子的年龄等方面为大家做了解答。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抚养费应由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组成。

一、在具体实践中,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

1、子女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二、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当事人的工作情况也不同。从有无固定收入来看可以分成以下的类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照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在这里,工资总额应包括工资、较固定的奖金等。(不能只凭工资单的数额确定总额。对于那些有虚报、瞒报,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调查,以此来确定数目。)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其比例同第一点相同。(这一点全国各地法院大都是以本省市交警部门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

3、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如私营企业主,子女残疾的,应适当考虑增加或减少;应以子女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准线。

三、在抚养费的数目确定后,涉及到一个如何履行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一次性给付 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

2、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 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的抚养费的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计算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子女抚养费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在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起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事由包括:

(1)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维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因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如果上述理由发生以后,不抚养孩子一方,如果不增加费用,由抚养一方承担,显然不太公平。当然,无论生活费、教育费都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涉及数目较大的,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否则将由决定的一方个人承担。现在较为突出的是择校费。如农村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学习。一次性要交五万、十万元,都应由双方协商费用如何承担。 至于减少与免除子女抚育费,主要是针对供养人的给付能力降低和经济收入减少;或子女虽未满18周岁但已有劳动收入,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这些情形。由于目前在实践中,按月支付较多,所以抚养费的变更一般都以增加的占绝大多数。 2001年12月27日开始实施的《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父母抚养的子女仅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很明显,已将那些大学以上学历的费用排除在父母的抚养义务之外。 如何防止对方拖欠不付或拒付抚养费呢?首先第一点,在离婚时,应将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给付的期限和办法,明确、具体地载入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中。这样就为以后的执行创造了合法的条件。

这个问题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准备好。这不仅仅只是一时的问题,如果不提前说好这个问题,在离婚后也会一直围绕在双方的生活了,这样对夫妻双方离婚后的生活质量都会有影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号入座,签订合理的离婚合同。

延伸阅读:

离婚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相关常识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政局  民政局词条  抚养费  抚养费词条  离婚  离婚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多少  多少词条  
子女抚养

 离婚不给抚养费怎么起诉?

离婚的时候,夫妻之间如果有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进行约定的话,是可以先按照约定分割的,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话就按照婚姻法的规定,认定财产共同所有,孩子的...(展开)

子女抚养

 监护人的称谓是什么意思?

一、监护人的称谓是什么意思监护人称谓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也就是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