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判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等。回避的情形包括三种:

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

二、实际运用

在许多案件当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违背此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请。

审判回避制度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陪审员属于审判人员,陪审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

刑诉中:第30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民诉:第47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审判人员自行回避,即负责案件的审判人员,认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动提出回避,另一种是当事人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他们退出该案的审理。

审判案件时,为了维护和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确保案件能够获得公正的审判,如果在审理案件中审判人员与案件的诉讼当事人是亲属关系,或者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情况时,审判人员也是需要进行回避的,同时司法部门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延伸阅读: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主体包括什么

公司法股东三个回避具体指的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决定有哪些规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内容  内容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信托纠纷

 设立信托公司条件是什么

一、设立信托公司条件是什么?1.有符合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公司章程;2.有具备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入股资格的股东;3.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展开)

信托纠纷

 公益信托的设立谁来批准?

一、公益信托的设立谁来批准?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定其受托人,应当经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未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批准,不得以公益信...(展开)

信托纠纷

 公诉案件流程及期限有什么

第一,对于公诉案件的期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