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诉讼时行使代位权的期限是多久?

【为您推荐】安吉县律师 太康县律师 象山县律师 涪陵区律师 玉山县律师 金牛区律师 库尔勒市律师

在民事起诉中,如果债务人对所需要履行的义务迟迟不履行,那么债权人就有对债务人使用代位权的权利,但是在诉讼时行使代位权的期限是多久呢?以下,就是律图的小编为大家查询整合的相关资料,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吧。

一、诉讼时行使代位权的期限是多久?

1、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为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短期时效为一年;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2、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3、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以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目的。债权人代位权的产生,以合法债权的存在为前提。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合同法》第73条这样规定的,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这条的意思主要是除了债务人的专属债权外,债权人都可以行使代位权,由此,《合同法》出台了解释(一),解释(一)第12条对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这样规定的,《合同法》第73条第1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除了这此权利之外,债权人都可以行使代位权。

因此,根据《合同法》第73条及其解释(一)第12条的规定,代位权构成要件我们归纳起来有4点: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必须合法且确定。

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必须享有合法确定的债权,且此种债权尚未被处分,如次债务人已将所欠的债务清偿,则就不存在代位权。比如:赌博债权,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就不能行使代位权。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从字面上理解,怠就是懈怠,消极怠工。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可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的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这里的意思就是债务人不履行对次债务人的到期债权,又不可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的,债务人就怠于行使。

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债务人已陷于履行迟延,必须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以及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均到期,方可行使代位权。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和债权人接受债务人履行的时间,未到期的债务一般不能主张代位权,不然将有害债务人的期限利益。这里的意思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债权,这两个债权均已到期,有一个不到期的,就不能行使代位权。

在上述的诉讼时行使代位权的期限是多久的介绍中,不难发现代位权的诉讼时效一般都是为二年的,而且如果是长期诉讼时效是可以在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最长的诉讼时效可以为二十年。但是如果个人的诉讼情况不同,也是另当别论的。

延伸阅读:

债权债务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

在诉讼过程中能否转让债权

很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三...

抵押物的价值不足清偿债权额时怎...

抵押物的价值不足清偿债务的,由债务人继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诉讼时行使代位权的期限是多久  代位  代位词条  行使  行使词条  诉讼  诉讼词条  期限  期限词条  多久  多久词条  
诉讼管辖

 怎样书写民事诉讼状财产 ?

【为您推荐】永寿县律师 子长县律师 波密县律师 兰州律师 沧浪区律师 广宗县律师 彬县律师在生活中还是会遇到很多民事纠纷,那么大家会怎样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呢,...(展开)

诉讼管辖

 管辖权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管辖权的司法解释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