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劳动仲裁枉法裁决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一、 劳动仲裁枉法裁决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如有意违反仲裁法、违反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则有可能触犯《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构成枉法仲裁罪。根据《刑法》第399条之一和《刑法修正案(六)》第20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枉法仲裁罪, 是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出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枉法仲裁罪的主体

草案规定枉法仲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

(1)何谓“依法”?既然是枉法仲裁罪,那么依据的应该是仲裁法,但是仲裁法却没有“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的配套规定。

(2)何谓“仲裁职责”?仲裁员和仲裁机构的关系不同于法官与法院,仲裁员不是仲裁机构的常驻工作人员,仲裁庭独立于仲裁机构,主导仲裁程序的进行,独立作出裁决,不受仲裁机构的干预;同时,根据中国仲裁法和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仲裁机构和仲裁委员会主任或秘书长有权就仲裁管辖权、仲裁员指定、回避、延长裁决期限等作出决定;另外,在必要时仲裁机构的核稿人员、专家委员会成员可以研讨仲裁案件并向仲裁庭提出修改建议。以上种种活动,是否都属于“仲裁职责”呢?

建立在以上两个模糊概念上,枉法仲裁罪草案对于主体的规定自然也是模糊不清。当然,如果参照草案的下文即“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作狭义解释,似乎只有“作裁决”的人员才可以构成枉法仲裁罪的主体,而实际上仲裁裁决仅是以仲裁庭名义作出的。但是既然草案没有明确的将主体限为仲裁员,自然有扩大解释“作裁决”的人员的考虑,所以无论仲裁员、仲裁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工作人员、核稿人、专家委员会成员,甚至参与仲裁工作的翻译、鉴定人员、证人等均有被入罪的危险。基于这个理由,笔者在本文中以“仲裁人”统称枉法仲裁罪的可能主体。

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比如工资待遇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发放等情况的,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劳动仲裁来处理,对于仲裁人员存在枉法的情况下,显然是构成了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下应当结合实际而定。

延伸阅读:

最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怎么写

仲裁协议的管辖权异议提出时间是什么时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枉法  枉法词条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词条  裁决  裁决词条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仲裁

 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

一、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17条之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展开)

仲裁

 被裁员对赔偿不满意怎么办?

用人单位裁员后,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赔偿不满意的,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