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干腐病又名枯萎病,是唐菖蒲的常见病害,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球茎,也危害叶、花、根。球茎受害,表面出现水渍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小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略凹陷,呈环状萎缩、腐烂;发病严重时,整个球茎变黑褐色,干腐。

发病症状

幼株感病后生长不良,病苗叶子变浅,并无明显症状,严重后叶柄在靠近叶鞘处下折,垂死干枯,随后茎部枯萎致死。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成株老叶黄化,并伴随外部叶鞘维管束失绿。黄化从叶缘开始,然后逐渐向中脉方向扩展,有的叶片整张黄化。病部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病菌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进行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此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为5—35℃,土温24—30℃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该病为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连茬种植,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或土壤黏重、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

影响因素

干腐病是能够造成枯萎症状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以植物萎蔫枯死和整株发病为显著特征。能够引起枯萎症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环境因素,包括影响植物生长或生命活动的干旱、高温、低温冷害、营养缺失(缺素)等以及损害植物根系的渍涝、有毒物质等,由此引发的枯萎是生理性的。另一类是受到其他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的侵染,由此引发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由于病菌是一些具有生长繁殖能力的活动的生物,所以具有传播扩散能力,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如榆树干腐病在美国。干腐病菌大多存活在土壤中,损害植物的根系或输导组织,被称作土壤传播病害,也常被划分为根部病害。

防治原则

防治病害一要在栽植前认真考虑当地适合种植什么树(或某一树木适合在哪些地点生长)?适地种树是首要的;二要注意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经常发现新建小区的树木相继枯死,多数是因为地下埋藏建筑垃圾或土壤未经熟化所致。三是加强管理。除了合理浇水、施肥以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情况,如通透性差会引起松树枯死,为此要防止人为践踏树坑。

防治侵染性病害首先要明确是哪一类病原菌?现已查明,榆树干腐病、合欢干腐病、黄栌黄萎病、桉树干腐病、雪松根腐干腐病是真菌病害;柳树干腐病、杨树干腐病、桑树干腐病、桉树青枯病是细菌病害;松材线虫病主要由线虫寄生所致。尽管各类病害发生规律有所不同,但在防治上都首先强调针对病原物的检疫措施和对病体或病残体的清除、灭菌措施;其次是将健身栽培,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三是努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芽孢杆菌、链霉菌、菌根等等,以抑制病原菌的过度繁殖。最后是药剂防治,针对病原真菌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丙环唑络氨铜、抗枯灵等处理土壤或灌根,针对细菌病害可使用农用链霉素和一些铜制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可选用的品种较多,可因地制宜选用,

2.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连茬种植。

3.无病土育苗,营养土尽量选用塘土、园田土,不用菜田土和瓜田土。堆、沤肥要充分腐熟,禁止使用带菌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施用氮肥

4.种子处理。恶霉灵600-8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800-1000倍液

6.药剂土壤处理。恶霉灵1200-15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500-2000倍液,与土壤相拌。

7.定植缓苗前或发病初用①喷洒恶霉灵1200-1500倍液,不仅能够土壤消毒,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②甲霜恶霉灵叶面喷施稀释1500-2000倍液,药效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且药效持久。促进作物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恶霉灵功能特点: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内吸性农药杀菌剂特效药、土壤消毒剂,同时又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作用机理独特,高效、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对土壤真菌、镰刀菌、根壳菌、丝核菌、腐霉菌、苗腐菌、伏革菌等病原菌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立枯病烂秧病、猝倒病、干腐病、黄萎病、菌核病、炭疽病疫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苗枯病、茎枯病叶枯病、沤根、连作重茬障碍有特效。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甲霜恶霉灵功能特点: 1 、甲霜恶霉灵具有内吸性,药效持久:本品进入土壤后,与土壤的铁离子、铝离子结合增强杀菌能力,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且药效持久。 2 、甲霜恶霉灵杀菌谱广,可以作为果树杀菌剂,蔬菜杀菌剂应用广泛: 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如立枯病、干腐病、腐霉病、黄萎病、猝倒病、菌核病、沤根和根腐苗腐茎腐病,防治作物广,如水稻、瓜果、蔬菜、果树、花卉、草坪和苗木。3、甲霜恶霉灵促进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促进植物根部和根毛的生长,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作物干腐病

马铃薯干腐病

【症状特点】主要侵害块茎。染病块茎长白色至灰白色绒状物(病菌子实体),内部薯肉则呈灰褐色至深褐色病变,有的出现空心,空腔内充满菌丝体,严重时整个块茎僵缩或呈干腐状,不能食用。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腐皮镰孢菌及深蓝镰孢菌〔F.coeruleum(Lib.)Sacc.〕。病菌均以菌丝体及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伤口或芽眼侵入致病。本病在田间可染病,外观症状不表现或不明显,贮藏期或贮运销售过程中通过接触传染陆续显现症状。贮藏或贮运时通风条件差,或伤口多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情况不详。

【防治方法】(1)生长后期和收获前抓好水分管理,雨后尤应及时清沟排渍降湿,收获时尽量减少伤口,可减轻贮运期块茎发病。(2)选晴天收获,收获后摊晒数天,贮运时轻拿轻运,尽量减少伤口,并剔除可疑块茎后才装运或入窖。(3)入窖前做好窖内清洁消毒工作,入窖后做好温(1~4℃)湿调控,保持通风干燥。定时检查,剔除病烂薯。

【病害防治】 喷干枝清园,全树喷洒靓肽800倍液。 对于往年发生病毒病的树,采用小喷雾器将病毒Ⅱ号300—400倍液稀释,进行整株喷施和根部灌根。

【使用技术】

1、涂抹使用说明:对枝干上的病斑、菌瘤等,精心刮除(桃、杏、李除外,只需纵横刮几道即可),刮除时,要求横向刮1cm,纵向多刮除3厘米好皮,然后使用原液进行均匀涂抹,病情严重时,间隔7天左右,再涂抹一次,剪口锯口处理成光滑平面后,直接涂抹靓肽即可。

2、枝干喷施使用说明:在病害高发期,可按靓肽50-100倍液稀释喷施主干和枝干,可得到理想效果。

【注意事项】

1、病情严重时,可适量添加定量渗透剂效果更佳。

2、喷施药后四小时内降雨需重新喷施。

3、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现象,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4、本品应以原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搬运及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

苹果树干腐病

【症状特点】枝干嫁接部位多有发生,树皮出现暗褐或黑褐色,湿润、不规整的病斑,可沿树干一侧向上扩展,边缘有裂缝,未显病部位显现铁锈色。剖视皮下暗褐色,比粗皮病色浅。病部可溢出茶褐色粘液,有霉菌味,后失水成干斑。病部环缢枝干即造成枯枝。病皮上密生小黑粒点。果实上初现浅褐色圆斑,后扩展成深浅相交错的同心轮纹状斑,迅速腐烂。烂部有酸腐气味,渗出褐色粘液。后失水形成僵果,果表面产生黑色隆起小粒点。

【发病特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枝干病部越冬。春季病菌沿病部扩展为害,或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树体上。孢子萌发后多从伤口侵入,也可从枯芽、皮孔、果实皮孔等处侵入。但只能侵染缓苗期的苗木、幼树或弱树,先在死组织上生长,然后向活组织扩展,有潜伏侵染的特点。6~7月发病严重,幼树正常生长后停止扩展,9~10月又继续发展。苹果落花后。幼果即受到孢子侵染,6~7月为侵染盛期,果实近成熟期发病迅速,6、7天即烂果。春旱、倒春寒、低洼涝地,前1年旺长的幼树发病重。5~6月多雨则病果率高。红玉、元帅品种受害轻,富士、国光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幼树管理。新定植苗应及时灌水,雨季防涝,不宜秋施氮肥,9月初应打顶芽,使幼树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2)药剂保护。晚秋、早春应检查幼树枝干、根颈部位,病斑应及时涂药防治。药剂防治,应在栽植时严格汰除病苗的基础上,以春季喷铲除剂为主,然后刮治。可用40%福美砷可湿粉100倍,或3度石硫合剂。如混有粗皮病斑可用石硫合剂掺65%五氯酚钠100~200倍。定植苗不宜刮皮,可用利刀切划竖道,切开树皮,增加渗药量。(3)树上喷药。正常年份第一遍药应在落花后10天开始,不宜拖延。病菌有潜伏侵染、积累病菌最发病的特点,应综合考虑多病合治,每15~20天一遍药,直至8月中旬。(4)清除菌源。不用苹果和杨柳枝做撑棍,及时拣净落果、清除残枝,于园外销毁。

香蕉干腐病

【症状特点】幼龄期植株感病后,无明显症状,到了成株期时才表现出来。染病植株典型的外部症状是叶片黄化,主要分为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2类。其中叶片倒垂型黄化主要表现为发病蕉株下部老叶及外围的叶鞘出现特异性黄化,黄化先从叶缘开始,后逐渐扩展到中脉,接着染病叶片于叶柄处发生萎陷,很快枯萎,由黄变褐,最后倒挂在假茎旁。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则主要表现为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中心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严重时可达到叶片处。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对较慢。横剖病株,在中柱髓部及周围,有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分散或连续;纵剖病株,可看到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线条状,越近茎基部颜色越深。

另外,也可观察到少数品种,如营养生长期的粉蕉,首先新叶出现症状,表现为新抽出的叶片变小,有黄白色的块斑,这些块斑在太阳光下易晒枯,有的甚至没有新叶抽生。但该症状易与酸雨的危害症状相混淆而被忽略。

【发病原因】香蕉干腐病是由古巴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病原菌从受伤或无伤的幼根及受伤的根茎侵入,并通过寄主维管束向茎上发展,进而向假茎及叶部蔓延,堵塞木质部导管,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在茎基部侵入的病菌还可以沿着导管系统而进入吸芽,当母株发病枯萎后,吸芽带病菌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全株枯死后,病原菌就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

【化学防治】近一个世纪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香蕉干腐病的化学药剂筛选,在国外,A.A. Borges等学者研究发现,亚硫酸氢钠甲萘醌能增强香蕉抵御FOC的机制。这可能是因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改变了香蕉发病期间植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氧 (ROS) 等植物抗毒素生物合成的动态累积,从而达到镰刀菌干腐病的防治的作用。

而在国内,陈福如等采用室内平皿药效测定法,筛选出25%的咪鲜胺对EC室内抑菌有效果,浓度为1 mg/L时仍能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范鸿雁等筛选出18%保冶达乳油,EC50为0.13mg/L。许文耀等采用组培苗人工接种技术药效测定法,筛选出45%恶霉灵·溴菌腈混剂对初罹病香蕉苗防治效果较好,在病田重新栽种香蕉之前或夏初蕉苗旺长期使用浓度为300~225 mg/L的药液,这样对壤中的香蕉干腐病菌的孢子和菌丝的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95%以上。

其他研究还显示在香蕉干腐病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绿亨一号、甲基托布津、抗枯灵、恶霉灵、眯鲜胺、必速灭等农药对水淋施蕉身、蕉头及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害的蔓延。对于病株可用10%草甘膦或41%农达水剂10ml加3g50%多菌灵注射生长点,或于蕉茎基部和地上1m处注射以加速病株死亡,然后清除茎叶烧毁和挖去蕉头,2m范围内植穴用32.7%威百亩300倍液淋土,穴外用石灰水淋施杀菌消毒。

【生物防治】由于香蕉干腐病是土传维管束病害,一般的化学药剂难以凑效,而且也还没有发现一种理想的化学药剂。因此,研究人员把注意力放到了生防菌的筛选上,如马来西亚Getha K等发现紫黑链霉菌株G10(S.violaceoniger strain G10)对香蕉干腐病4号小种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SaravananT等从香蕉根围中分离几株对香蕉干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荧光假单孢菌 (Pseudomonas fluoresens) ,其中的Pfm菌株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最高,在使用的同时添加假楝树的压滤渣,拮抗效果更明显。Thangavelu R等在香蕉根围分离出木霉 (Trichoderma spp) 菌株,对香蕉干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防效达48%~51%。古巴Perez—Vicente L等指出种植抗病品种与施用生防菌相结合,对香蕉干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国内曹理想等人首次对我国粉蕉内生真菌,放线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放线菌玫瑰浅灰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 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 显的拮抗作用。游春平等从香蕉园和其他果园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 (bio—d4,bio—d5.bio—B3和bio—P) 对香蕉干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其发酵原液对香蕉干腐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达90%以上。王振中等从香蕉体内分离到1株地衣芽孢杆菌2—01,室内对峙试验对香蕉干腐病菌1号和4号小种均有很强的拮抗活性,香蕉苗接种试验在接种4号小种40d后,防治效果为80%。

区别对比

干腐病与腐烂病

腐烂病为由几百种土携细菌或真菌引致的植物病害,特征是植物解体腐败。主要危害结果树的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被害,但发病较少。发病初期从外表不易识别,如果掀开枝干的表皮,可见到暗褐色致红褐色湿润的小斑或黄褐色的干斑,有时,内部病变面积已较大了,而从外部仍不好识别。受害较重时皮层腐烂坏死,用手指按下即下陷。病皮极易剥离,烂皮层红褐色,湿腐状时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陷,并在上产生黑褐色小点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成为再发病的传染源。除侵染枝干外,有时也侵染果实。果实上病斑症状为暗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边缘清晰。发病部位腐烂软化,略带酒糟味,病果表皮易剥离。

干腐病与青枯病

共同点:两病共同显著的特点是同属维管束病害,表现为植株萎蔫、枯萎。发病初期,均表现为叶片、顶梢垂萎,特别是中午或强光下更明显,而清晨和傍晚可恢复正常;到发病中期,拔起病株,剖检茎秆,维管束都已变成褐色;到发病后期,病株凋萎,死亡。病虽然症状非常相似,但只要认真地进行田间诊断和对发病全过程监测,即可加以区分。

不同点:

病原不同:干腐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尖镰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青枯病则是由青枯假单胞杆状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发病速度不同:干腐病株从叶片开始垂萎,凋枯直至死亡,需12-15d,凋萎的速度和时间比前者慢8-9d。青枯病发病迅速,从显症开始,只需4-6d便会凋萎、死亡,表现为全株急性型萎蔫。

发病部位不同:干腐病病株是自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逐次萎蔫。叶色逐渐由绿变淡,由黄到枯黄,进而转为褐色。叶片基本不脱落,整株枯死。植株矮小,嫩茎垂弯。青枯病病株与干腐病不同,是上部顶端的幼叶、嫩梢和刚展开的嫩叶萎蔫。不等叶片枯黄变色,整株会很快失水青枯凋萎。

症状不同:干腐病株在潮湿时,茎(蔓或藤)基部可看到黄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这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如瓜类干腐病蔓茎基部常见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层纵裂。潮湿时,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蔓藤呈水渍状腐烂,表面出现白色玉米粉红色霉状物。青枯病外表的茎、叶、枝及其他部位只表现病状,并不出现病征(病原菌)。只有横切病茎后,用手挤压变色的维管束时,才有白色的细菌液溢出,这才是它的病原细菌。如果将横切后的病茎浸入盛有淡盐水的玻璃瓶中,也可见乳白色的雾状物从切口喷出,这当然也是致病细菌。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疾病症状 叶柄 叶鞘 分生孢子梗 厚垣孢子 浇水 堆肥 沤肥 低温冷害 渍涝 真菌 环境条件 木霉菌 链霉菌 丙环唑 络氨铜 链霉素 氮肥 甲霜恶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