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扶不起的阿斗说几句公道话

阿斗,蜀汉后主刘禅,三国时期蜀国第二代核心。虽然在位41年,可一直没有发明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思想或者观念,特别是蜀国被魏国灭亡之后,一国之君居然心甘情愿接受魏主“安乐公”的册封,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所以被后世讥为“扶不起的阿斗”。

千百年来,阿斗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草包,似乎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详察其皇帝生涯,不难发现,刘阿斗其实还是有蛮多长处的。

诸位想想,在那个鼓角争鸣的年代,刘禅一共做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如果他一无是处,恐怕不太可能在那个很多人都想坐一坐的龙椅上呆那么久吧。也许有人会说,刘禅靠的是父亲的荫庇和诸葛亮的辅助才坐稳皇帝位子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诸葛亮陨落五丈原之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阿斗皇帝到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呢?

刘禅虽然不是出自清华、北大这样显赫的学府,但他自幼学习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等治国经典,诸葛亮、伊籍等学问大家都曾做过他的老师。不仅如此,他还认真学习过骑马射箭,具备了粗浅的马上功夫。这些都是有史可考的。这样看来,刘禅虽然称不上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但至少也不是腹内原来草莽,比起那些除了会念(偶尔背诵几句)秘书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大会报告别的什么都不会的皇帝还是要稍微高明一些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借代皇帝)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以诸葛亮的知人之明,说出这样的话来不会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刘禅固然不是中兴之器,可本性还算善良。在位期间,从不鼓励少数人掠夺大多数人先富起来,更没有为了贯彻自己的新政而公开叫嚣要杀开一条血路。对百姓还算体恤,对下属也还仁慈。在他的治下,蜀国的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多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总体上比较和谐,没有一年发生数万起群体事件,无需耗费超过军费的庞大财政收入用来维稳。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所以孙盛这么评价:“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

刘禅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他胸怀还算宽阔。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英才盖世,功勋卓著,威望崇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加之刘备有言在先,照理说,刘禅应该非常忌惮诸葛亮,随时会担心这位相父取帝位而代之。可刘禅始终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诸葛亮,他深知自己才智有限,于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当诸葛亮南征班师,席不暇暖,又要北伐的时候,刘禅这样慰勉:“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当诸葛亮打了败仗,刘禅不仅没有趁机落井下石,还宽慰道“胜败兵家常事”。也许有人要说,诸葛亮大权在握,懦弱的皇帝不敢不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可当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丞相的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这能不能说明刘禅是发自内心敬重诸葛亮呢?要知道,刘禅一向是不会表演做秀的。

在外交军事上,诸葛亮主张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一向采取强硬策略,是当时鹰派的头目,而刘禅却奉行韬光养晦保守退让的国策,应该说君臣之间是有路线之争的。而诸葛亮能力太强,权力过大,民望过高,又招致了朝廷内部一些人的嫉妒;特别是反腐打黑,触及了包括托孤重臣李严在内的一批当权者的利益,贪污腐败分子对他恨之入骨。如果刘禅真正感觉到诸葛亮功高震主的话,他完全可以指使一些小人罗织什么“贪污受贿巨额财产”“和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给蜀国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罪名,构陷丞相,发动一场西南事变彻底解除来自诸葛亮的威胁。可刘禅不仅没有这么做过,也肯定没有这样想过。有一件事可以佐证我的观点。在诸葛亮去世后,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致“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对李邈事件的处理,大约可以说明,刘禅在处理君臣关系上还是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的。

刘禅当然不是一个神武英明的好皇帝,但和一干自私狭隘、愚昧无知、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皇帝相比,他还是有诸多地方应该予以肯定的。我因此要为“扶不起的阿斗”说几句公道话。#p#分页标题#e#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扶不起的阿斗说几句公道话  阿斗  阿斗词条  公道话  公道话词条  
野史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展开)

野史

 宋代衙内犯了法有爹也未必罩得住

如果宋代的衙内犯了法洁本刊于今日南方都市报吴钩晚清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吴汝纶在一封教训儿子的家书上说:“凡为官者,子孙往往无德,以习于骄恣浇薄故也。”他点破了一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