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语法词类不同对仗句鉴赏

一、对仗句的基本要求

       我国汉字具有音、形、意三美的特点。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古诗词有入声,现代汉语无入声字)的变化,将其归并为平仄二类,运用到格律诗创作中去,加之押韵、对仗等手法,使汉字的音乐美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形成了中国的格律诗,并在唐代出现创作高峰,绵延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律诗的核心是对仗对仗句是律诗艺术的最大特点。写好对仗句是写好律诗的关键。

        对仗,指律诗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律诗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一)对仗句的基本要素

一般认为,写好对仗句有六项基本要素:

1.字数相等。字数或五言,或七言。

2.词类相当。词类大致相同,但不绝对。

3.结构相应。语法结构大致相同,但不绝对。

4.节奏相同。节奏必须一致,符合五字句221和212、七字句2212和2221拍节。

5.平仄相谐。平仄必须遵循格律。

6.意义相关。出句与对句意义相对、相似、有关联。

因此,对仗句有工对和宽对两种。

(二)什么叫工对

我国现代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东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王步高先生认为,工对有三项标准:

1.句式结构完全一致,相对位置上不仅词类相同,而且义类相同。

2.工对的要求对仗的词有一大半是工的就可以,这个一大半的概念是75%,七个字至少有五个是工的,也是工对。七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

3.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连绵字用的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

(三)什么是宽对

王步高先生归纳,宽对有如下四种情况:

1.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

2.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

3.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

4.为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

(四)宽对的意义

        现代流行观点认为,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古多律诗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因此,高明的诗家往往是顺其自然,能工则工,难工则宽。评价一首诗的标准不是对仗形式,而是内容。

        工对,相对比较容易。有人认为,对于初学者,最好先在工对上下工夫,把各类词性搞清楚,把对仗的基础打好,然后再学宽对。宽对做得好,很不容易。宽对,虽然不如工对修辞整齐,但它更讲究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流畅。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学习唐代诗人语法词类不同的对仗句,以便从中悟出道理,提高我们欣赏和创作格律诗水平。

二、语法结构不同的对仗句分析鉴赏

(一)语法结构不同

有时,出句与对句的语法功能不一致。

(1)晴川/(定语)历历/(谓语)汉阳树(主语),

芳草/(主语)萋萋/(谓语)鹦鹉洲(定语)。

唐· 崔灏《黄鹤楼》

解析:正常的语序应为:晴川(的)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萋萋(茂盛)。这样写,突出了定语和谓语,使描述景物历历在目。

出句“晴川”作定语,对句“芳草作主语,语意相对,语法不对;”出句“汉阳树”作主语,对句“鹦鹉洲”作定语,语义相对,语法不对。

(2)竹喧/(谓语)归/(谓语)浣女/(主语),

莲动/(谓语)下/(状语后置)渔舟/(主语)。

唐 ·王维《山居秋暝》

解析:正常语序:为“浣女喧竹林归来”,“渔舟在莲叶下动(行走)”,强调动词喧、归、动、下,所以谓语前置。

出句:主语/谓语/谓语:浣女喧(于)竹林归来。

对句:主语/状语/谓语:渔舟(在)莲叶下动(行走)。

同样,语法结构不对仗,语义对仗

(3)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嘏 《长安晚秋 》第三联

解析:紫艳/红衣。紫艳:是形容词组,意为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后省略“花朵”。红衣:是偏正结构名词词组,指红色莲花的花瓣。从语义看,分别指“菊花”和“莲花”,字面语义对仗,词性不对仗。半开/落尽。半开:副词修饰动词,意为“菊花半开”;落尽:联动词组,意为“荷花完全落了”。字面词义对仗,语法词性不对仗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第二联

解析:池边树:偏正结构作状语,意为“鸟在池边的树上宿”;月下门,偏正结构作宾语,意为“僧人敲月下的门”。字面词义对仗,语法逻辑不对仗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联

解析:却看/漫卷;词组:动词动词。妻子/诗书/;词组:名词对名词。愁/喜:形容词对动词。何在/欲狂:副动对动形。

此联是流水对。流水对更注重词义,而忽略语法。第二联从语义看,“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出句是因,对句是果。

(二)尾字词类对仗不匹配赏析

1.尾字不及物动词与形容词相对。

例如:

(1)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第二联。尾字“兴”动词对“愁”形容词。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三联。尾字“改”动词,对“寒”形容词。

(3)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杜甫《宿府》第二联。尾字动词“断”,对形容词“难”。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唐·杜甫《阁夜》第二联。尾二字,形容词“悲壮”对动词“动摇”。

2.尾字名词与动词对仗

(1)见辟乾坤新定位,看题日月更高悬。

唐·沈佺期《再入道场纪事应制》第二联,尾字名词“位”位与动词“悬”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三联

尾字动词“过”与名词“春”相对。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第二联。尾字名词“翼”与动词“通”相对。

(4)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第三联。尾字“无赖”名词;“未还”动词。词性不匹配。

3.尾字名词(代词)对形容词

(1)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杜甫《又呈吴郎》第三联。尾字名词“事”与形容词“真”相对。

(2)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唐·王维《赠郭给事》第二联。尾字名词“晚”与形容词“稀”相对。

(3)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唐·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第三联。尾字形容词“近”与疑问代词“何”相对。

(4)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唐·李商隐(无题·撒撒东风细雨来)第三联。尾字形容词“少”与名词“才”相对。

4.数词对形容或动词

(1)开筵当九日,泛菊外浮云。

唐·孙昌胤《和司空曙、刘昚虚九日送人》,第二联。“九”对形容词“浮”。

(2)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

唐 · 栖蟾《居南岳怀沈彬 》第二联,动词“无”对数词“几”。

(3)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

唐·方干《上杭州杜中丞》,第三联,形容词“孤”对数词“半”。

结论:

上述唐人对仗句研究说明,唐人律诗对仗句经常出现语法词类不对仗情况,即使在工对中,七个字也有1–2个字不对仗。从词类看,不及物动词可与形容词对、名词可与动词对、名词可与形容词对等。此类例子,在唐诗中俯拾皆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评价对仗句的基本法则不仅仅是语法结构和词类的相同,更重要的是字词字面语义的相关和相似性。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35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法词类不同对仗句鉴赏  词类  词类词条  对仗  对仗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语法  语法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