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叶德平:敢言为民留善政,香港新界周王二公书院背后的故事

元朗锦田水头村内屹立着一座两进式古代建筑物,正殿供奉着周王二公神像,殿外门楣挂上“周王二公书院”六个金漆匾额。周王二公,全名是周有德与王来任二人,前者时任两广总督,后者则是广东巡抚。在浩瀚的历史洪流里,他们或许不及鳌拜、郑成功等同期人物闻名,但却切切实实地影响了香港。

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康熙冲龄即位。原郑成功部下黄梧向新帝上了一道《平海五策》,试图通过坚壁清野的战略,彻底消灭郑成功。其中对香港影响最大的一项就是第一条——迁界令。黄梧要把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四省所有居民往内陆迁徙三十里(一说二十里),并设立边界严防。

今日的香港,当时仍然隶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据《新安县志》记述,民众给这突如其来的迁界令弄得手足无措。等到朝廷官兵来到,他们只好放弃财货、房产,“携妻挈子以行,野栖露处。有死丧者,有遁入东莞、归善,及流远方,不计道里者”。

康熙三年,朝廷再下一道迁界令,香港正式给淘空了。原来还指望三两年后能回归故土的民众也只好绝了希望。离乡背井,他们为了养活自己,有的替人打工;有的卖身为奴;有的沿途乞食。可怜的是,一些不耻于行乞的人,甚至会举家服毒而死。对此,屈大均也大力指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广东新语》)。

如此这般折腾了八年。康熙七年正月,时任广东巡抚的王来任呈上了《展界复乡疏》。不久,两广总督周有德也上了一道奏疏,“请先展界而后设防”。在郑成功的边患日渐消减的情况下,康熙八年,朝廷终于批准王、周二人的奏议:“展界,许民归业,不愿者听”,而民众得知即“民踊跃而归,如获再生”。(《新安县志》)。

民众陆续迁回故土,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在澎湖大败郑军将领刘国轩所率领之海军,随后郑氏纳土归降。康熙皇帝听从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建议,正式颁布了“复界令”,并复置新安县。二十二年的“生灵之祸”终于正式完结。

复界后,广东省沿海县民有感周有德与王来任之恩,特建祠纪念。根据《新安县志》记载,新安县内周王二公的报德祠共有三间,分别位于:西乡、沙头墟及石湖墟。前二者分别于今日深圳的西乡与福田,唯有石湖墟报福祠位于今日香港上水巡抚街。可惜的是它在1955年失火焚毁,现时只能通过街道名称凭吊。

除了上述三间史载的报德祠外,今日在元朗仍有一所“周王二公书院”。康熙廿三年,锦田乡民为感谢周王二公之恩,特于乡内建书院一所,“既为恩公崇祀之所,复为多士文化之堂”(《五次重建周王二公书院记》)。至今,仍然维持着十年一屇设坛建醮的做法,除纪念周王二公之恩外,更为了超渡因迁界而死之亡魂。(叶德平)

原载香港《文汇报》,原标题为《周王二公助港“重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界  新界词条  为民  为民词条  周王  周王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书院  书院词条  
百科

 朱元璋为什么又叫朱重八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展开)

百科

 八拜之交详解:鸡黍之交_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展开)